黃連涵
觀看宋代繪畫作品,如圖2、圖3、圖4,可見三圖中建筑外檐皆繪有竹簾形象。吟誦宋代詩詞,如歐陽修《曉詠》:“簾外星辰逐斗移,紫河聲轉(zhuǎn)下云西?!雹倮钋逭铡赌钆珛伞ご呵椤罚骸皹巧蠋兹沾汉?,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雹诳梢愿惺茉娫~中“簾”的意象??v覽宋代繪畫與詩詞作品中不可計數(shù)的“簾”形象、意象,從傳統(tǒng)器物研究的角度,我們不禁有疑問:建筑外檐為什么要掛“簾”?“簾”由哪些構(gòu)件組成,有無裝飾?使用“簾”有無規(guī)約?
《宋史》記:“將作監(jiān)……所隸官屬十……簾箔場,掌抽算竹木、蒲葦以供簾箔內(nèi)外之用?!雹蹖⒆鞅O(jiān)“掌宮室、城郭、橋梁、舟車營繕之事”④,可以認(rèn)為:將作監(jiān)的官屬之一—簾箔場制作的“簾箔”即是宋代繪畫作品中建筑外檐竹簾的“官方”名稱。從宋代文字史料記載中可知:簾箔是指用竹、葦、荻⑤制成的竹簾、葦簾、荻簾,并不包括用紡織品制作的“布簾”⑥。
簾箔在宋代被廣泛使用:使用對象包括皇帝、后妃、士大夫、庶民等各個社會階層;使用簾箔的建筑包含宗廟、宮殿、佛堂、道場、民居等各種功能類型;簾箔也出現(xiàn)在國家祭祀、接待外使、節(jié)日慶典、孝敬老人、焚香調(diào)琴等各類社會生活場景中。本文將宋代簾箔置于由各階層、各場所、各場景形成的“史料語境”中,以圖文互證的二重證據(jù)研究法來考證復(fù)原。
本文還有如下應(yīng)用價值: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梁平竹編起源于北宋,本研究可以為梁平竹簾增加歷史價值;可以為宋代歷史題材影視作品的道具設(shè)計提供參考;通過本研究可以了解北宋、南宋簾箔構(gòu)件形態(tài)的差異以及宋代簾箔的獨有特征,有助于繪畫作品的年代鑒定。
圖1:后赤壁賦圖卷(局部)
宋代建筑外檐為什么要掛簾箔?因為簾箔便于行禮、適用于居住,這也是簾箔的使用功能。在宋代,簾箔、幕、格子門(北宋、金代)或落地長窗(南宋)、帷是在建筑外檐被使用的四類遮蔽器物(圖3、圖4中可見四類器物的形態(tài))。人們根據(jù)使用需要,將簾箔與其它三類器物組合使用。
圖2:高宗書女孝經(jīng)馬和之補圖·事舅姑章(局部)
圖3:山西繁峙巖山寺文殊殿西壁金代壁畫佛本生故事(局部)
圖4:雪中水閣圖(局部)
表1:宋代各時期簾架形態(tài)、位置演進示意
圖1中的建筑前立面是宋代繪畫作品中最常見的“中虛旁實”⑦形象。兩側(cè)“旁實”對應(yīng)室內(nèi)空間的臥室或書房?!爸刑摗睂?yīng)室內(nèi)空間的堂。在宋代人民生活中,行禮是必不可少的行為?!爸刑摗辈辉O(shè)門⑧,是為了“便于行禮”⑨:“中虛闌額下”是禮儀行為的“多發(fā)地”,如果設(shè)門,會影響禮儀行為,如圖2。人們在行禮過程中,需要觀察室內(nèi)、外的禮儀進程,如果設(shè)門,會阻礙視線。使用簾箔可以滿足上述需求:當(dāng)掛于闌額下的簾箔捲起時,室內(nèi)、外連通,不阻礙禮儀行為與視線。簾箔落下時,遮蔽“中虛”,保護室內(nèi)隱私,但可以透光⑩,也可以御寒?,滿足了居住的需要。因此,便于行禮、適用于居住是簾箔的使用功能。兩側(cè)“旁實”的窗外也常掛簾箔,如圖2,主要是滿足居住的需要。
對“中虛”的遮蔽除了使用簾箔,還有兩種由紡織品制成的器物:幕、帷。二者有何不同?首先是使用位置的不同,幕用于室外,帷用于室內(nèi)。其次是打開方式的不同,幕被捲起(圖3),帷被搴起綁扎(圖4)。唐代時,簾箔、幕、帷三種器物已經(jīng)成熟、定型:簾箔與幕用于室外,掛于闌額下,帷用于室內(nèi),位于檐柱室內(nèi)側(cè) (圖2中可見簾箔、檐柱、帷的位置關(guān)系)。
宋代繼承了上述配置。北宋后期,隨著建筑技術(shù)的發(fā)展?,性能更好的格子門?被大量使用?。南宋時期,又出現(xiàn)了落地長窗?。這兩種“新技術(shù)產(chǎn)物”使宋代建筑外檐可以由四層器物遮蔽:北宋、金代,最外面的簾箔、幕,中間的格子門,室內(nèi)的?。ū?:B圖中可見簾箔與格子門的位置關(guān)系)。南宋,最外面的落地長窗,中間的簾箔、幕,室內(nèi)的?。▓D4、表1:C圖中可見落地長窗、簾箔、帷的位置關(guān)系)。
人們根據(jù)使用需要,將簾箔與其它三類器物彈性搭配,形成多變的遮蔽組合。宋代文字史料中常見以下組合術(shù)語:“簾帷”?是指簾箔與帷的組合,如圖4;“簾幕”?是指簾箔與幕的組合,如圖3;“黃簾綠幕”?是指“中虛旁實”的外檐立面中,“中虛”處掛素色簾箔,“旁實”部位掛綠色的幕。
通過史料研究,復(fù)原北宋前、中期簾箔形態(tài)如圖5所示,北宋后期簾箔形態(tài)如圖6所示,南宋簾箔形態(tài)如圖7所示。三圖中的簾箔包含簾額、簾櫳、簾緣與條面、簾旌、簾架、簾桿、簾押七種構(gòu)件?。
表2:宋代簾箔主體構(gòu)件(簾額、簾櫳)裝飾題材匯總
圖5:北宋中前期簾箔構(gòu)件形態(tài)與簾箔位置 (作者自繪)
宋代簾箔的七種構(gòu)件按功能可分兩類:主體構(gòu)件和支撐構(gòu)件。
主體構(gòu)件主要起遮蔽、修飾的作用,包括簾額、簾櫳、簾緣與條面、簾旌。簾額由紡織品制作,掛于闌額的掛釘上。簾額由兩部分組成:上部分遮蔽闌額立面,下垂的褶遮蔽掛釘和簾竿。從圖5、6、7可見北宋簾額形態(tài)不同于南宋:北宋簾額褶為弧線相交處為掛釘?shù)奈恢茫纤魏燁~褶為直線形。簾櫳承載簾箔遮蔽室內(nèi)空間的功能。以竹簾為例,簾櫳主要有兩種制作方式:一是用紡織線和條面貫連竹條或竹片,二是用竹絲按經(jīng)緯方向編織?。簾緣與條面在本文中被歸為一類,因為從宋代史料中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的顏色、材質(zhì)、尺度相同。簾緣被用來修飾簾櫳四周。條面除了貫連竹片、竹條,還用來“遮蔽幅間縫隙”?。簾旌的作用類似于“驚燕”?,風(fēng)吹過時,“垂旌翻虹”?,驅(qū)趕落在簾櫳上的鳥蟲,同時增加動感的線性美。
支撐構(gòu)件有穩(wěn)定簾櫳的作用,包括簾架、簾桿、簾押。北宋前、中期,簾架由地栿、槏柱?組成,與闌額共同約簾?;北宋后期簾架外移至出挑斗拱或檐枋下,成為“擗簾竿”?;南宋時期,簾架消失。簾架的形態(tài)、位置變化參見表1。簾桿貫穿簾櫳頂部,被簾額遮擋,其作用是便于掛、摘簾箔及增強簾櫳的強度。簾押有兩類構(gòu)件:一是簾鉤?,位于簾箔室內(nèi)側(cè),當(dāng)簾箔捲起時起承托作用。簾鉤下端垂有帉錔?。二是簾子墜?,當(dāng)簾箔落下時,將簾櫳與地面上的簾子墜連接,防止簾櫳因風(fēng)吹而飄起。
主體構(gòu)件是裝飾的主要部位。表2列舉了簾額、簾櫳上的裝飾紋樣,包括龍鳳紋、禽鳥紋、花果紋、幾何紋,以及山水風(fēng)景畫等。
宋代簾箔的主要裝飾手法可分為五種:第一種是不加裝飾的素色簾櫳,文字史料稱之為“黃簾”。第二種是用貫連竹絲的紡織線組成圖案?!褒敱澈煛?即是用貫連竹絲的紡織線(多為紅線)組成仿龜背紋的六邊形。龜背簾使用等級較高,常用于宗廟、宮廷、佛閣。第三種是繪畫,在簾櫳上繪制圖案,史料稱之為“畫簾”?。第四種是刺繡,在簾櫳上刺繡圖案,史料稱之為“繡簾”?。第五種是染色,將簾櫳染成紅色、綠色,紅色簾櫳被稱為“朱簾”?或“紅簾”?,綠色簾櫳被稱為“翠簾”?。
宋代簾箔在使用時有禮儀規(guī)約,禮儀規(guī)約是由簾緣顏色、簾緣材質(zhì)、簾櫳材質(zhì)三個等級因素構(gòu)成的。
簾緣顏色、簾緣材質(zhì)、簾櫳材質(zhì)是宋代簾箔的三個等級因素。為什么稱其為等級因素?因為三者自身有等級差異。
簾緣顏色有四種,等級由高至低為:黃色、紅色、紫色、青色?。
簾緣材質(zhì)有三種,等級由高至低為:羅、絹、布。觀察這三種紡織品的材質(zhì)可知,它們都具有多孔、疏松的特征。用它們包裹在簾櫳四周,滲入的水汽可以迅速蒸發(fā),不會腐爛簾櫳。簾櫳材質(zhì)有三種:竹、荻、葦。竹等級高于荻、葦,后兩者無等級差異。
上述的三個等級因素構(gòu)成了宋代簾箔在使用時的禮儀規(guī)約。
陳骙在《南宋館閣錄》中記載了南宋秘書省建筑外檐簾箔的使用情況。從中可見南宋秘書省建筑外檐所用簾箔有五等,由高至低為:黃羅緣竹簾(右文殿、秘閣)、紫羅緣竹簾(道山堂)、紫絹緣竹簾(秘書監(jiān)居所、秘書少監(jiān)居所、著作之庭、著作郎居所、著作佐郎居所、汗青軒)、青絹緣竹簾(道山堂后軒)、青布緣荻簾(拜閣待班所)。
將三個等級因素組合,除了得到秘書省建筑外檐所用的五等簾箔,還得到了“紅羅緣竹簾”與“青布緣竹簾”。這兩種簾箔存在嗎?《宋史·輿服志》記:“隆興二年正月皇后受冊畢,擇日朝謁,有司具儀物,乞乘肩輿龍檐……紅羅緣紅篸門簾一……”?可知隆興二年皇后朝謁所乘肩輿使用紅羅緣門簾。隆興二年(1164年)至《南宋館閣錄》成書的淳熙四年(1178年),不過十四年,所以紅羅緣竹簾在淳熙年間應(yīng)該是存在的?!扒嗖季壷窈煛笔遣淮嬖诘?,因為簾緣材質(zhì)要比簾櫳材質(zhì)更好?。
通過上述分析,南宋淳熙年間的簾箔等級包含六種簾箔:黃羅緣竹簾、紅羅緣竹簾、紫羅緣竹簾、紫絹緣竹簾、青絹緣竹簾、青布緣荻簾。這六種簾箔將上至皇帝下至黎庶的社會各階層納入到國家禮儀秩序中,形成禮儀規(guī)約,以防奢靡,別尊卑。簾箔的禮儀規(guī)約使用于祭祀、貶黜、外交等國家政治事件,也出現(xiàn)在孝親、賞景、休憩等民眾生活場景中。但以“大歷史觀”來看,它是理想化的,有專制時代的局限性。
圖6:北宋后期簾箔構(gòu)件形態(tài)與簾箔位置 (作者自繪)
圖7:南宋簾箔構(gòu)件形態(tài)與簾箔位置(作者自繪)
中國是禮儀之邦,宋代人民的禮儀行為需要簾箔,同時簾箔也滿足了人們的居住需求。宋代人民通過繪畫、文字將使用簾箔的場景記錄下來,流傳至今。從這些場景中我們可以總結(jié)出宋人的兩種“生活理念”:
河南登封黑山溝出土的北宋墓葬壁畫與山西汾陽縣北郊4號墓出土的金代壁畫中,簾櫳上都繪有雙勝紋?。馮時行 《再和》:“華堂玉塵動,繡簾香鴨殘?!?范成大《玉臺體》:“捲幔燈千朵,鉤簾月半弓,繡鴛翔瀝水,金雀跂屏風(fēng)?!?可知簾櫳、簾額上繡香鴨、鴛翔來裝飾。李清照《小重山》:“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二年三度負(fù)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女詞人用簾櫳與淡月渲染了一個春日的黃昏景象。歐陽修《采桑子》:“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xì)雨中?!?歐陽修用簾櫳結(jié)合雙燕、細(xì)雨營造了一種清寂空濛的意境美。
宋代庶民、文人階層創(chuàng)作的簾箔裝飾紋樣、詩詞意象,通常少受禮制約束,是浪漫的,世俗化的。因此,宋代富民階層的墓葬壁畫中若干簾箔圖像、部分文人詩詞中的簾箔意象不符合宋代簾箔的禮儀規(guī)約,但卻反映了宋代人民對多樣幸福生活的追求。
《宋史全文》記:“上躬履儉約……寢殿設(shè)青布緣葦簾?!?宋太祖的寢殿使用等級最低的青布緣葦簾,以示節(jié)儉圖治?!端问贰酚洠骸巴跞笕胧瘢濏⒔?,雖有大功即加貶絀,宮中葦簾緣用青布?!?王全斌被宋太祖貶絀,其住處使用等級最低的青布緣葦簾。司馬君實:“紫簾中坐女堯舜,甘雨一洗大地赤?!?北宋垂簾聽政的宣仁皇太后用紫緣簾。《東京夢華錄》記:“正月十五日元宵……宣德樓上皆垂黃緣簾,中一位乃御座?!?正月十五日,北宋汴梁宮城正門上的宣德樓垂黃緣簾,宣示皇帝駕臨,與宮城外的百姓同慶元宵節(jié)?!端螘嫺濉酚洠骸凹翁┒昃旁露?,主管往來國信所言:‘今來賀瑞慶圣節(jié)使人到闕……本驛使人、館伴位及赤岸、班荊館、仁和館等處陳設(shè)簾額等,欲照嘉泰元年體例,并用紫色釘設(shè)……’從?!?嘉泰二年,接待外使的館所用紫色簾額。
宋代統(tǒng)治階級通過器以載禮、禮儀規(guī)約將簾箔納入到國家治理體系中,簾箔成為政治生活的工具。北宋《景德四圖》中的《契丹使朝聘圖》《太清觀書圖》,南宋《中興瑞應(yīng)圖》《女孝經(jīng)圖》等具有“官方”背景的繪畫作品中,《宋史》《宋會要輯稿》《攻媿集》等紀(jì)實文字史料中,簾箔形象、意象符合禮儀規(guī)約。
本文認(rèn)為上述兩種“生活理念”也是宋代簾箔的造物理念—浪漫主義與器以載禮。二者看似矛盾卻體現(xiàn)了宋代文化的兼容性。受這兩種造物理念影響的宋代簾箔隨禮儀與建筑文化傳入東亞、東南亞各國,融入了當(dāng)?shù)厝嗣裆睿谑澜缥拿魇分行纬闪霜毺氐臇|方面貌。
注釋:
①王水照、崔銘:《歐陽修傳》,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5頁。
②凌楓:《宋詞三百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212頁。
③[元]托克托等:《宋史·卷一百六十五》,《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臺北: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2年,第283冊,第74頁。
④[元]托克托等:《宋史·卷一百六十五》,《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臺北: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2年,第283冊,第73頁。
⑤[宋]鄭樵:《通志·卷七十五·昆蟲草木略第一·草類》:“……蘆之大者曰葭,小者曰荻蒹,即荻也,可為簾箔……其小而實者曰葦菼,即葦也……”《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別史類》,臺北: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2年,第374冊,第573頁。
⑥現(xiàn)今我們看到的布簾,在宋代歷史語境中被稱為“幕”,圖3中可見“幕”的形態(tài)。
⑦“中虛旁實”來源于[清]鄂爾泰等:《欽定儀禮義疏·卷首下·朱子儀禮釋宮附論》:“古人……凡屋之制中虛而旁實,中虛則唯有兩楹焉,以便于行禮……”首都圖書館藏光緒十四年(1888年)江南書局刻本。
⑧格子門出現(xiàn)之前,門的類型主要是板門,如圖1的院門。板門體積大而笨重且不透光,不適用于“中虛”部位。
⑨同 ⑦。
⑩[宋]田錫:《咸平集·卷七·斑竹簾賦》:“延曙光于綺席。”成都:巴蜀書社,2008年,第71頁。
?[宋]張嵲:《紫微集·卷十·題鮮于蹈夫墨梅二絕句》:“黃簾綠幕護輕寒,猶憶當(dāng)年叩畫欄?!薄毒坝∥臏Y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臺北: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2年,第1131冊,第423頁。
?唐宋時期,解木鋸普及、鋸傭出現(xiàn)、平木工具繁榮等木工技術(shù)進步,推動唐宋時期小木作技術(shù)發(fā)展:李湞:《大木作與小木作工具的比較》,《古建園林技術(shù)》,2002年第3期,第40頁。小木作技術(shù)的發(fā)展,可以加工尺寸更細(xì)小的構(gòu)件,因此格子門出現(xiàn)并被大量使用。
?“格子門”來源于潘谷西,何建中:《〈營造法式〉解讀》,南京:東南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第113頁。
?北宋末期人們的禮儀行為已經(jīng)不像前代那么繁復(fù),更多考慮實際生活需要。因此從出土的北宋末期墓葬壁畫中可以看到,格子門被士紳百姓用以封閉外檐“中虛”部位。當(dāng)有重大禮儀活動時便將格子門拆卸,連通室內(nèi)外。
?“落地長窗”來源于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筑史》,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0年,第245頁,圖139-2。
?[宋]夏竦:《文莊集·卷三十六·檻竹》:“簾帷壅蔽無人見,賴有中天日照知?!薄毒坝∥臏Y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臺北: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2年,第1087冊,第335頁。
?[宋]田錫:《咸平集·卷十九·倚柱吟》:“未張燈火簾幕深,樓閣巢寒聞燕語?!背啥迹喊褪駮纾?008年,第181頁。
?同 ?。
?“簾額”來源于王新龍:《蘇軾文集·四時詞·其二》:“簾額低垂紫燕忙,蜜脾已滿黃蜂靜。”北京:中國戲曲出版社,2009年,第181頁。“簾櫳”來源于[宋]郭祥正:《青山集·卷九·寄題鄂州李屯田家園仁安亭》:“簾櫳疏疏白光透,欄檻寂寂花陰圓?!薄毒坝∥臏Y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臺北: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2年,第1116冊,第619頁?!昂熅墶眮碓从赱元]脫脫等:《宋史·卷三·太祖三》:“王全斌入蜀,貪恣殺降,雖有大功即加貶絀,宮中葦簾緣用青布?!薄毒坝∥臏Y閣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臺北: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2年,第280冊,第115頁。“條面”是本文為便于研究,依據(jù)其形態(tài)暫定名,在宋代史料中暫未發(fā)現(xiàn)其名稱?!昂熿骸眮碓从谑捝偾洌骸豆糯桥R詩詞三百首·臨江仙》:“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北本褐袊鴩H廣播出版社,2014年,第134頁?!昂熂堋笔潜疚臑楸阌谘芯?,以[清]允裪等:《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和[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等清代史籍中的“簾架”來代稱北宋前中期的槏柱與地栿、北宋后期的擗簾竿。“簾竿” 是本文為便于研究,依據(jù)其形態(tài)暫定名,在宋代史料中暫未發(fā)現(xiàn)其名稱。圖5、6、7中因簾額遮擋,沒有簾竿形象。后文有“紅羅緣紅篸門簾”,“紅篸”即是紅色竹竿作簾竿。簾竿形態(tài)可參見宋代繪畫中掛軸的“天竿”形象?!昂熝骸眮碓从赱宋]韓維:《南陽集·卷二·雪中招像之》:“明缸照狹室,簾押寂不動?!薄毒坝∥臏Y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臺北: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2年,第1101冊,第527頁。
?[宋]田錫:《咸平集·卷七·斑竹簾賦》:“……故錦章異狀由造化之自然,綺錯奇文入良工之經(jīng)緯……”成都:巴蜀書社,2008年,第71頁。
?宋代“約古制”,官布“幅廣二尺二寸……兩畔各削一寸為縫……”用官布來制作服用器物時可以知道用了幾幅布,同時也需要在兩幅布之間加一條裝飾帶來遮蔽布縫。宋代也將這種規(guī)定用于簾箔設(shè)計制作,條面即是裝飾帶,用來遮蔽簾隴上“不存在的縫?!?/p>
?宋代掛軸上常用的構(gòu)件,風(fēng)吹過時可以驅(qū)趕鳥蟲。
?[宋]田錫:《咸平集·卷七·斑竹簾賦》,成都:巴蜀書社,2008年,第71頁。
?“槏柱”是本文為便于研究,以梁或額下安門窗的“槏柱”代稱北宋前、中期簾架的豎向構(gòu)件,在宋代史料中暫未發(fā)現(xiàn)其名稱。
?簾箔掛于闌額下,因為槏柱與地栿的阻擋,簾櫳不會被風(fēng)吹進室內(nèi)。
?“擗簾竿”來源于潘谷西,何建中:《〈營造法式〉解讀》,南京,東南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第135頁。
?“簾鉤”來源于[清]陳衍:《宋詩精華錄·卷二·午枕》:“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紅影上簾鉤?!苯魅嗣癯霭嫔?,1984年,第149頁。
?“帉錔”是本文為便于研究,以宋代儀刀垂飾的帉錔代稱,在宋代史料中暫未發(fā)現(xiàn)其名稱。
?“簾子墜”是本文為便于研究,以清代故宮中簾箔落下時起押簾作用的簾子墜代稱,在宋代史料中暫未發(fā)現(xiàn)其名稱。
?[清]嵇璜:《欽定續(xù)文獻(xiàn)通考·卷八十·神主之制》:“世祖至元三年,始命太保劉秉忠考古制為之……皆準(zhǔn)元祐古尺圖……設(shè)祏室以安奉帝……祏室每坐龜背紅簾一,緣以黃羅帶飾…”天津財經(jīng)大學(xué)圖書館藏,上海:鴻寶書局,1902年,影印本。
?杜肇昆、史俊寶:《歷代詞對句精粹》:“繡幕燈深綠暗,畫簾人語黃昏?!北本捍蟊娢乃嚦霭嫔纾?002年,第97頁。
?朱德才:《增訂注釋全宋詞·第1卷》:“昨日霜風(fēng)入絳帷,曲房深院繡簾垂?!北本何幕囆g(shù)出版社,1997年,第300頁。
?[宋]黃裳:《演山集·卷一·賀拜罷南郊獻(xiàn)詩》:“兩序朱簾語相慶,皆謂君王能紹圣?!薄毒坝∥臏Y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臺北: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2年,第1120冊,第28頁。
?[宋]裘萬頃:《竹齋詩集·卷二·次洪內(nèi)相梅亭》:“那得紅簾卷朱戶,細(xì)看素質(zhì)傲清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臺北: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2年,第1169冊,第436頁。
?[宋]寇準(zhǔn):《忠愍集·卷上·和御制降圣節(jié)內(nèi)中道場睹瑞鶴神雀歌》:“香飄華燭焰亭亭,風(fēng)度翠簾聲歷歷?!薄毒坝∥臏Y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臺北: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2年,第1085冊,第671頁。
?黃簾緣、紅簾緣被皇帝使用,黃簾緣等級高于紅簾緣。例如,金中都宮城前朝區(qū)正殿—大安殿前廊屋“皆垂黃沿簾”,大安殿門外的左右翔龍門“皆垂紅緣簾”,內(nèi)朝區(qū)正殿—仁政殿前鐘、鼓樓“垂紅緣金漆簾”。[宋]樓玥:《攻瑰集·卷一百十二·北行日錄下》 《攻瑰集·卷一百十二·北行日錄上》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臺北: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2年,第1153冊,第700-702頁。大安殿前廊屋等級高于后兩者,可推知黃簾緣等級高于紅簾緣。紫簾緣用于后妃,參見[宋]佚名:《女孝經(jīng)圖·后妃章》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蕭照:《中興瑞應(yīng)圖·顯仁托夢》。紫簾緣也用于外國使節(jié),參見?。紫簾緣還用于中央官吏,參見下文秘書省建筑外檐簾箔的使用情況。青簾緣等級最低,使用范圍最廣泛,包括前述以外的其余對象。
?[元]托克托等:《宋史·卷一百五十》,《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臺北: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2年,第282冊,第646頁。
?簾箔與席兩種器物有密切聯(lián)系:出版于日本元和三年(1618年)的《下學(xué)集·器財門·第十三》:“暖簾,垂席也。”席緣材質(zhì)“必華于席”:清代鄂爾泰等:《欽定儀禮義疏·卷四十二·禮器圖二》:“席緣必華于席,以飾必尚文也?!币虼耍熅壊馁|(zhì)“必華于”簾櫳,既然存在青布緣荻簾,就不可能存在青布緣竹簾。
?參見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鄭州宋金壁畫墓》,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05年,圖141。徐光冀:《中國出土壁畫全集02 山西》,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11年,圖173。
?[宋]馮時行:《縉云文集 ·卷一 ·再和》,《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臺北: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2年,第1138冊,第834頁。
?[宋]范成大:《石湖詩集·卷四·玉臺體》,《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臺北: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2年,第1159冊,第623頁。
?趙曉輝:《李清照》,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5年,第23頁。
?凌楓:《宋詞三百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48頁。
?[元]佚名:《宋史全文·卷一 ·太祖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編年類》,臺北: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2年,第330冊,第31頁。
?[元]托克托等:《宋史·卷三·太祖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臺北: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2年,第280冊,第115頁。
?[元]陳孚:《陳剛中詩集·卷三·司馬君實》,《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臺北: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2年,第1202冊,第652頁。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01年,第60頁。
?[清]徐松:《宋會要輯稿·第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39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