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曉紅
摘 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門話題,而如何保護和傳承成為關注的焦點?!读x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鼓勵教師積極開發(fā)并利用地方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種美術教學活動。近年來,攜手米塑非遺傳人,編寫了校本教材,拍攝、錄制了輔助教學的音像教材。通過這幾年的教學,較好地實現了自身的價值,努力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特色。
關鍵詞:民間美術(米塑);校本課程;實踐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廣泛利用校外的各種課程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教育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谝陨暇?,本人致力于米塑校本課程開發(fā),將傳統(tǒng)米塑與現代教育相結合,讓學生了解、熱愛、傳承并學會創(chuàng)新。本文主要闡述傳統(tǒng)米塑在校園傳承的實現途徑。
一、民間美術(米塑)進課堂的原則
1.立足本土,強化地方特色
美術校本課程是一門地方性的課程,我們應本著繼承的精神,因地制宜地開發(fā)。例如:米塑是溫州獨有的漢族民俗工藝,雖面臨失傳的危險,但部分習俗是有所保留的,對于孩子來說“米塑”并不是完全陌生的。
2.以生為本,符合身心發(fā)展
小學階段由于學制長,學生年齡跨度大,身心發(fā)展水平存在差異。因此,要分步進行教學。例如:米塑課程,低段吃米塑、玩米塑,中段賞米塑、做米塑,高段加入探訪民間藝人等。
3.協(xié)同教學,發(fā)揮個人所長
教師是最大的課程資源,是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主體。而民間美術是通過口傳身授、祖輩相傳等方式傳承。所以美術教師無法獨立教學,需與民間藝人協(xié)同教學。
二、民間美術(米塑)進課堂的方法和步驟
(一)建立米塑課程的資料平臺
第一步:查找資料。通過走訪非遺館、圖書館等場所,結合網絡查詢等形式,了解米塑的歷史、特點、現狀等情況。
第二步:深入調查。通過采訪民間藝人,做好筆錄,拍下影像資料和錄音資料來進一步了解米塑。
第三步:建立檔案。將搜集的文字資料、采訪視頻、照片進行剪輯和整理,編寫校本教材,建立電子檔案。
(二)米塑進課堂的實施步驟
1.第一步:調查摸底,分析可行性
(1)身邊的資源:張立桂,米塑非遺傳承人,擅長漆畫、泥塑、國畫、米塑等。征得傳承人的同意后,筆者開始走上學藝之路。
(2)學校硬件支持:學校共有2個美術室及1個準備室,配備洗手池、儲物柜、電腦、投影設備。另有米塑廳可展示學生作品。
2.第二步:制定課程綱要
通過網絡查詢,請教民間藝人,確定低、中、高段的課程安排。從米塑知識到蔬果制作再到動植物、民間習俗用品的學習過渡,從易到難,逐步加深知識點。
3.第三步:編寫米塑校本教材
第一部分,以《月季花》為例:以欣賞導入,感受魅力。第二部分,游戲設置,認識材料。第三部分,任務設置,解決難點。第四部分,體驗制作。
4.第四步:教學實踐
根據課程綱要進行充分備課,在課堂上實施教學。并且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總結經驗。
5.第五步:教學評價
建立教學評價標準,根據課程特點,設立評價要點。評價方式可以通過自評、互評、師評、校評的形式進行課程的驗收。
(三)米塑課堂教學的一般方法
1.情感為先,培養(yǎng)學習興趣
以《雙連石榴》一課為例。以我的中式婚禮導入,激發(fā)興趣。結合婚禮照片介紹了米塑的知識,讓學生了解了傳統(tǒng)婚禮的習俗。
2.體驗為主,收獲成功喜悅
以《子桃》一課為例。學校邀請了非遺傳人張立桂來校教學。課上,老人聲情并茂地講述自己與米塑的故事,也講到無人傳承面臨失傳的失落,同學們體會到了傳承的必要性。接著師生制作米塑,感受非遺魅力。
3.合作為導,迸發(fā)無窮創(chuàng)意
以《葫蘆娃》一課為例,這是一節(jié)小組合作、游戲體驗為主的課堂。如:《上學記》,制作了胡蘆老師、同學、講臺桌、書本等。展示環(huán)節(jié),通過情景演繹,只聽導演說了一句:“準備,開拍。”小演員們馬上各就各位,你一句,我一句??粗麄冏詫ё匝?,不禁感嘆,創(chuàng)作來源于靈感,靈感來源于生活。
在民間美術(米塑)課程開發(fā)和教學的實踐中感受到了小學美術教育在民間美術的傳承中,的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筆者組織民間藝人現場制作米塑,進行采訪、拍攝,獲得了極其珍貴的音像、文字資料。這對于本土米塑文化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通過開設課程促進了地方文化的傳承,在學生心中播撤了溫州“米塑”的種子。但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永遠沒有止境,它需要長期而持續(xù)的工作,誰也無法畢其功于一役。
參考文獻:
[1]胡江.傳承民俗文化 培育文化傳人[J].中國中小學美術,2016(6):42-44.
[2]王紅川.當代內蒙古小學美術教學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課程設置[J].中國中小學美術,2016(6):14-17.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