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明
[摘 要] 為了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我們結合不同學段孩子的特點,在全校轟轟烈烈地開展了習勞活動,以勞啟智,以勞促學,以勞育德,以勞養(yǎng)志,以勞健體,以勞知感恩,在勞動實踐中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未來接班人。
[關鍵詞] 習勞;做人;感恩
近幾年,塔山小學積極推進新勞動教育課程,創(chuàng)設學習與實踐平臺,夯實新勞動素質教育。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是落實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載體,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有效途徑。
“新勞動教育”即“習勞教育”,與以往綜合實踐活動中“勞動技術”課程相比,更加認真地思考和踐行了教育中勞動的內涵和勞動對人的塑造價值。通過勞動課程探究活動,養(yǎng)成學生的獨立人格,鍛煉學生的生存能力,落實培養(yǎng)學生勤奮自強、明德感恩、責任擔當、奉獻愛心、服務他人的意志品質和核心素養(yǎng)。我們一直思考和挖掘著習勞的育人功能。當前,大部分中小學生勞動機會少、時間少,導致他們在家在校的勞動意識淡薄,勞動技能與經(jīng)驗淺,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在這方面的缺失。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的習勞教育給他們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機會。通過習勞讓孩子們懂得: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贈予以外,其余的一切都需要通過勞動獲得。
新勞動教育還應體現(xiàn)綜合育人的功能,我校的“習勞知感恩,從小學做人”特色德育,深度推進德育一體化,將習勞作為核心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得以落實的暗線,為孩子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我們強調知行合一。家庭習勞、學校習勞、社會習勞,三位一體;自我服務、烹飪美食、洗刷晾曬、灑掃應對、整理疊納,主題推進六面一線,讓教育落地生根。
著眼于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立足于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我們召開幾輪級部研討會,確定按梯度、分年級進行養(yǎng)成教育的技能培養(yǎng)和訓練。五個年級,跨越了十個學期。我們每學期強化一項生活技能,十個學期共篩選、確定出十項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對全體隊員進行體驗活動訓練,形成了基于十大習慣的學生《十項體驗活動序列》。
我們還編寫了塔山小學《愛上勞動》(一至五年級)試行教材。本套教材共8冊,供我校一至五年級學生使用。本套教材始終遵循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的原則,力求提供一些貼近學生生活、操作性強的活動項目。通過體驗不同勞動項目以及常見材料的設計與制作等,使學生學會一些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初步了解簡單作品的設計與制作等。教材中設置了“觀察思考”“設計方案”“動手實踐”“分享成果”等四個欄目,力求提供項目活動的全過程,為學生創(chuàng)造觀察與發(fā)現(xiàn)、分析與設計、實踐與探究、交流與分享的機會與平臺。本套教材旨在通過習勞體驗使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意志品質、動手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和發(fā)展,同時感受勞動的可貴與創(chuàng)造的樂趣。
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一到五年級分別確定了不同的習勞技能。例如,家庭習勞項目:一年級:自己穿脫衣服、掃地、系紅領巾、擦桌子等;二年級:整理書包、書桌、儲物柜、盛飯等;三年級:淘米、剝皮蛋、洗碗、打掃房間、做飯等;四年級:買東西、整理課桌椅、拖地板、疊被子等;五年級:燒飯、做菜、打掃房間、種植花草等。
三四季度以來,我們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年齡特點,對習勞活動進行了界定和劃分。旨在讓學生增長多元技能,學會自我管理,提升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等能力。
為了讓孩子樂于習勞,發(fā)現(xiàn)勞動的閃光之美,切實促進習勞活動扎實有效的開展,我們每月將對大家的活動資料進行收集和評比。學校、家庭社區(qū),不同群體共同來對孩子的習勞進行評價。主要有以下形式:一年級制作習勞電子相冊,二年級分享家長體會,三年級評比廚藝小明星,四年級涂繪習勞繪本,五年級分享學生體會。每月必選和自選勞動技能的項目以及評價方式,我們會根據(jù)孩子的練習情況,進行隨時、靈活調整。
我們充分利用升旗儀式、雛鷹廣播、班隊會、綜合實踐活動、學生社團等陣地,開展“習勞教育”特色課程群的教學實施。以模塊式架構、社團化運作、項目制學習,為開展學校教育提供了一個多維度的載體?!靶聞趧咏逃碧厣n程群涉及人文、科學、藝術、語言、道德五大領域,基于勞動情境和資源,組織學生在校內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在校園環(huán)境衛(wèi)生、綠化美化、教室保潔、內務整理、公物維修、藝術創(chuàng)客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勞動鍛煉機會,進一步提升了勞動課程時效。按梯度、分年級進行技能培養(yǎng)和訓練。
全員參與,人人有責。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高尚的心靈是在勞動中培養(yǎng)起來的,關鍵是要使兒童從小就參加勞動,使勞動成為人的天性和習慣。每周一最后一節(jié)課,班主任們都會對孩子們進行合理分工,方法引領,親臨指導,開展班級衛(wèi)生大掃除,讓孩子們在分工合作中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喚醒他們對班級衛(wèi)生的責任感,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擦玻璃,看似簡單,可真要做好,可不簡單。四年級的同學們在擦玻璃的過程中,找方法,尋技巧,琢磨出多種實用高效的小妙招。從中他們學到了不少科學知識,還懂得了勞動是一切知識的源泉。做人、做事、做學問,要從小事做起,把細節(jié)做好。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是幫助他們打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
五年級的體驗活動是“我是文明督導員”。這個體驗活動設置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培養(yǎng)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懂得感恩和奉獻,親身體驗一個管理者的辛苦和不易;知道不良行為對自己和他人造成的危害。五年級級部針對學生情況,共同設計方案,制定推行計劃,對過程進行記錄監(jiān)督。督導員有具體的工作職責及分工,我們的要求是:人人參與,人人體驗。每個學生都必須認真負責,杜絕校園內外一切不文明現(xiàn)象的發(fā)生。
勞動不但能提高孩子的覺悟,發(fā)展智力,還可以促進意志品質的形成。每周的周一到周日,孩子們堅持練習必選和自選項目的勞動技能。通過班隊會,在班級分小組進行習勞美德的匯報和評價,并及時發(fā)放班級特色美德幣。一個月的評價結果,匯集記錄在“真愛美德銀行”存折中,以便激勵學生堅持的動力。這種堅持,會激發(fā)學生終生愛生活的愿望,養(yǎng)成終生對生活負責任的態(tài)度,并具有基本的實踐能力,從而具備規(guī)劃人生的能力,切實奠定學會生存的價值基礎。
引導家長鼓勵孩子主動承擔家務勞動,安排學生適量的家庭勞動作業(yè),小學低年級學生家庭勞動以整理內務為主。小學中高年級學生以整理房間、煮飯、炒菜、洗碗、洗衣、掃地、拖地、倒垃圾、修理等日常家務勞動為主。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家庭勞動塑造品行、磨煉意志、懂得感恩,讓學生參與孝親、敬老、愛幼等活動,引導學生踐行和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家校聯(lián)手,共促技能。針對好多孩子不能很好地使用筷子,我們除了在進餐的時候指導孩子用筷子之外,為了能讓孩子們更好地練習使用筷子,喜歡使用筷子,二年級開展的是“筷子巧夾豆”訓練體驗活動。
按照使用筷子的能力分成四組,這樣能力相似的孩子進行比賽,不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利用班會課組織比賽,激發(fā)孩子的興趣。比賽按能力由弱到強的順序進行。每組結束后請小朋友數(shù)一數(shù)夾了多少個,老師進行記錄。最后邀請家長為孩子們頒獎(人人有獎)。筷子是我們吃飯的必需用品,這次活動不僅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而且在游戲中鍛煉小肌肉,使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提高,用筷子更靈巧,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在做事中遇到困難,家長一定要及時地給予幫助,讓他們及時改正,而不要為此把事包攬過來,讓孩子失去信心,從而助長“反正有人會幫我做的,我不會干不要緊”的依賴心理。
家、校、社區(qū)三方緊密聯(lián)手,對孩子的習勞態(tài)度、過程以及效果進行全方位的督促、關注并給予及時有效的跟蹤反饋。習勞體驗活動推行以來,得到了家長朋友們的廣泛贊譽和大力支持。在不同年級家長制作的習勞微信中,我們在孩子的汗水中看到了他們的茁壯成長,在教師的微笑中看到了教育者的由衷欣慰,在家長的點贊中看到了父母的油然喜悅。紛紛表示孩子們在體驗勞動的過程中,感知到家長的辛苦和不易。體驗活動的推行,很大程度上融洽了親子關系,促進了家庭和諧。
結合環(huán)翠區(qū)教體局關于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有關文件落實,我們建立了校外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和校外勞動實踐基地。結合研學旅行、少先隊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每個班每學期組織1~2次校外勞動實踐,加強資源建設,加強城鄉(xiāng)學生交流,組織學生開展手工勞動類、科技勞動類、創(chuàng)意勞動類、拓展勞動類、職業(yè)規(guī)劃類、社區(qū)服務類活動,積極拓展勞動教育平臺,為廣大學生接受勞動教育提供優(yōu)質多樣的服務。
“五一”勞動節(jié)前夕,塔山小學紅領巾電視臺的小記者們想起了每天清晨清掃街道的保潔員,中午為他們做出美味飯菜的食堂大廚阿姨,早晚乘公交車的司機阿姨,社區(qū)里為大家無私奉獻的爺爺奶奶們……他們要拍一部微電影來記錄這些最美的身影。于是,他們深入食堂、社區(qū)書屋、公交站點,拍攝了很多感人的鏡頭,并采訪了這些辛勤的勞動者?;顒咏Y束后,同學們把拍攝的勞動者工作的畫面做成微電影《最美的身影》,并配上畫外音,講述自己的體驗感受、自己的感動和感恩,在校園電視臺播放,向“最美的人”致敬。
傳承勞動美德,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學校地處威海市,這里是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北洋海軍的發(fā)源地、甲午海戰(zhàn)的發(fā)生地,許多仁人志士用勞動和智慧書寫了歷史。從他們身上,我們深知勞動最美麗、奮斗最幸福、奉獻最愛國的真諦。學校除了向學生展示勞動節(jié)的來歷、勞動大探訪之外,還專門設置了致敬勞模活動。學生們走近勞模、了解勞模、學習勞模、致敬勞模,充分感受勞模的精神引領和責任擔當。同時以發(fā)現(xiàn)的眼睛,發(fā)現(xiàn)身邊最美麗、最平凡的勞動者,理解他們在平凡中創(chuàng)造的不平凡。多元的勞動體驗和實踐活動,讓學生具有勞動之力、勞動之美、勞動之智慧,推動了學生勞動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提升,夯實了“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益美、以勞創(chuàng)新”的真愛特質。
“心有愛,行有道;坐有姿,為有成?!薄皠趧觿?chuàng)造世界,勞動創(chuàng)造人類,勞動是人類的第一需要,不勞動者不得食?!边@些觀點反映了客觀真理。要做一個真正的人,就必須愛勞動。新勞動教育課程作為塔山小學德育特色,重實效,促養(yǎng)成,幫助孩子形成和發(fā)展了積極健康、陽光向上的道德價值觀,學生們在愉悅的體驗中感悟、內化,成長、收獲著,也必將贏得一個美好、快樂的人生。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