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期,生命教育也逐漸得到了高職院校教育的關注,而語文教學是生命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因此,就需要高職院校借助語文教學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筆者針對高職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滲透進行分析,希望對高職語文教學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職院校;語文教學;生命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8-001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8.009
在新時期環(huán)境下,國民生命教育的意識逐漸得到了提高,生命教育有效端正了人們對生命的態(tài)度,促進人們更好地成長和發(fā)展。因此,教育事業(yè)也逐漸將生命教育融合到教學工作中。高職語文為生命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渠道,語文教學中很多內容都涉及生命教育方面,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充分認識到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并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生命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體現,這也是高職院校發(fā)展中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
所謂的生命教育,將生命作為核心,通過教育的手段,來幫助人們對生命意義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促進人們對生命的認識,并對生命產生尊重、珍惜、愛護、享受等思維意識的教育活動,生命教育主要涉及生存意識、生命價值、生存能力等方面的教育。生命教育在學校教育中,主要幫助學生更加完整的對生命意義進行理解,激發(fā)他們對生命的客觀認識,并積極創(chuàng)造生命價值。在生命教育中,不僅讓學生對自身生命進行關注,還要關注、熱愛和幫助他人生命,不僅關心生命的今日享用,還要關懷明日的生命發(fā)展,從而促進學生了解生命內涵,并認識生命和天、人、我具有的關系,使他們積極生存和健康生活,這也為學生積極美好的成長和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語文課程和生命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對生命教育內容也有著充分的體現,語文課程作為人文學科類型,十分注重對人們生存價值和意義方面的研究,有效地表現出人們自我關懷人文精神知識體系。高職語文也為生命教育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兩者之間是緊密相連的。教育主要的目的是對人健康精神以及心靈世界的培養(yǎng),語文課程也需要承擔生命教育責任,通過語文學科語言表達,能夠有效地將每個人的不同生命意識進行明確展現,不斷對他們的個人意志以及生命價值進行教育。生命教育體現的是社會生活意識,而語文是對生活意識的描述和剖析,其本身就對社會生活十分關注,正符合生命教育的要求[1]。
(一)在文本解讀中進行生命教育
文本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主要內容,很多語文知識內容都是通過文本形式進行體現的,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文本解讀,充分發(fā)掘文本中的生命教育內涵,進行學生的生命教育。比如,進行《記念劉和珍君》一本的教學中,就有關于劉和珍君等人請愿的描述,但魯迅先生卻明確地表明否定的態(tài)度,主要是因為他們生命脆弱,面對敵人槍林實彈就是無謂犧牲,這就表明魯迅先生是十分珍惜人的生命的,并不是懼怕死亡和貪生怕死的表現,珍惜生命是為后期戰(zhàn)斗積蓄力量,教師就可以通過對其文本內容的解讀,來引導學生從生命意義的層面進行探究和分析,從生命意義的層面分析后,學生就會對魯迅先生的觀點十分理解,在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理解的同時,還能夠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
(二)在閱讀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基本形式,在閱讀材料中也有大量關于生命教育的內容,因此,教師就可以通過閱讀教學來進行生命教育。比如,在閱讀中有很多關于生命教育的內容,有頑強毅力來和命運抗爭、向科學領域不斷探索的霍金,和殘酷命運進行頑強反抗的海倫凱勒,在海難中鎮(zhèn)定自若進行指揮的船長哈爾威等,諸多的閱讀故事都體現出了人們對自我生命或者他人生命的關注和重視,通過這些閱讀內容材料就能夠對學生的心靈進行不斷的沖擊,從而啟迪他們要珍愛生命,對生命的內涵要不斷進行探索,同時自身還要對生命具有客觀的認識等,通過閱讀教學中大量的材料資源能夠有效開展生命教育,并且這種生命教育的效果也是十分不錯的[2]。
(三)在寫作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
在人們的生活中,對生命問題的思考是一個廣泛題材,生命具有諸多內涵,生命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中,就可以設置一些關于生命教育的題材,讓學生進行寫作。比如,設置“保護自然動物”的寫作題材,學生在寫作中就需要收集相關素材,這就會增加他們對動物的理解,在寫作中他們還需要對動物生命進行深入的思考,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生命教育,使他們具有良好的生命價值觀。
生命教育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而語文教學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載體,為了促進高職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滲透,需要教師充分發(fā)揮其職能作用,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不斷進行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這對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曉惠.高職語文教學中對生命教育滲透的策略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1):54.
[2]楊朝陽.生命教育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之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5):26.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刁茜媛(1987.6— ),女,漢族,江蘇興化人,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