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設計農民大學生對校本特色課程農村電商開設的滿意度及需求調查問卷,使用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從而得出農民大學生對此課程開設的滿意度情況及具體需求,為以后該課程及其他校本課程的開設提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農民大學生;農村電商;滿意度;需求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8-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8.182
2015年,為了落實中共長沙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實施“農民大學生培養(yǎng)計劃”的通知》(長組通[2015]39號)精神,長沙市啟動了“農民大學生培養(yǎng)計劃”,由我校及下轄的長沙縣、望城區(qū)、瀏陽市、寧鄉(xiāng)市四個教學點負責教學管理。為了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我校深入教學改革,積極推進特色課程開發(fā),根據(jù)地方實際和學生需要,按照“學歷+技術+能力”三位一體人才培養(yǎng)模式要求,把技術、能力培訓與特色課程開發(fā)結合起來,自行開設特色課程——農村電商,替代課程體系中的農產(chǎn)品營銷實務這門省開選修課程,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一技之長。為了更好地優(yōu)化課程改革,實現(xiàn)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筆者對參加了農村電商培訓的學生進行了滿意度調查和需求分析,試圖從學生角度出發(fā),總結該課程開設經(jīng)驗和問題,并結合學校實際,為該課程建設和改革提供具有實際價值的參考建議。
調查以校本部、長沙縣、瀏陽市、寧鄉(xiāng)市四個教學點參加了農村電商學習的15秋、16秋學生為對象,自行設計調查問卷,通過網(wǎng)絡調查工具“調查派”發(fā)放和回收調查問卷。調查問卷主要包括學生基本信息5項,課程開發(fā)、授課教師、學習服務3個層面共計22項內容,157名學生參與問卷的填寫和提交。
(一)農民大學生對該課程開發(fā)層面的滿意度情況
課程開發(fā)層面主要涉及5個維度,分別為課時設置、教學內容、課程難易程度、考核方式和內容、課程實用性。農村電商采用模塊化教學,課程的教學內容由農村電子商務基礎知識模塊、電商平臺運營模塊、計算機技能模塊、網(wǎng)絡營銷模塊、網(wǎng)絡客服模塊五個模塊組成。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設置滿意度高,非常滿意和滿意的學生156人。由于此課程對計算機操作的要求比較高,很多學生基礎差,感到實際操作比較困難,覺得課程難易程度不合適,其中8人表示很不滿意,占5.1%,37人表示不滿意,占23.5%,表示滿意的僅有19人,占12.1%,表示非常滿意的學生沒有。根據(jù)各個教學點學生來往學校路程遠、交通不便利、工作與學習時間有沖突等實際情況,該課程面授時間校本部為2天,教學點為1天。根據(jù)調查得知,學生對課時設置較滿意,但是有54.77%的學生希望面授時間為2天及以上,能夠更深入專業(yè)的學習。農村電商作為校本特色課程替代課程體系中的農產(chǎn)品營銷實務這門省開選修課程,最終成績由考勤分與實訓作品分合成,由課程教師當場進行評定,學生對這種考核形式滿意程度高。這種考核形式有別于傳統(tǒng)的紙質考試和機考,更加注重形成性評價,有助于督促學生參加面授學習,同時注重課堂學習實際效果。當問及課程結束后開設網(wǎng)店或者微店的情況時,有88人表示當時在課堂面授時開設了微店和網(wǎng)店,但是課后沒有進行任何店面的維護和操作,所占比例為56.05%。有14人認為課程的實用性為一般。認為非常實用的有66人,占比為42.04%。因此如何加強課程的實用性,使學生課后能夠加強學習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二)農民大學生對課程授課教師層面的滿意度情況
農村電商授課教師團隊在電大系統(tǒng)內組建,聘請廣州網(wǎng)盈電商學院的講師團隊對課程團隊進行集中培訓,經(jīng)培訓合格的教學團隊集中下到各縣市區(qū)教學點進行授課。從調查中看出,學生對授課教師的整體滿意度高,非常滿意率為66.24%,滿意率為33.12%,只有1人認為一般,沒有不滿意和很不滿意。學生對授課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及授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態(tài)度的滿意率都很高。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授課教師需要分校統(tǒng)一安排,造成教師缺乏,各個教學點授課時間協(xié)調難度大。
(三)農民大學生對該課程學習支持服務層面的滿意度情況
該課程的教學對多媒體教學設備、計算機設備和網(wǎng)絡條件要求比較高,因此能否提供運行流暢的教學設施是影響學生滿意度高低的重要因素。從調查得知,學生對學校所提供的教育教學設施滿意度比較高。上課之前機房工作人員調試好多媒體設備、網(wǎng)絡,安裝必要的軟件、APP、工具;班主任在培訓過程中做好督學、促學工作,在微信群、QQ群及時上傳相關的學習資料,有效組織好課堂;授課教師團隊加入學生微信群,及時為學生提供課后輔導答疑,因此學生對學習支持的整體滿意度高。101人表示非常滿意,55人滿意,僅有1人表示一般,沒有不滿意和很不滿意。
(一)農民大學生對課程學習模塊的選擇
農村電商一共分5五個模塊的教學內容,63.06%的學生對農村電子商務基礎知識模塊學習感興趣,59.24%的學生對電商平臺運營感興趣,計算機技能模塊、網(wǎng)絡營銷模塊、網(wǎng)絡客服模塊分別有45.86%、47.77%、23.57%學生感興趣。因此,在以后的課程內容安排時,我校應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增加農村電子商務基礎知識和電商平臺運營模塊的面授課時。
(二)農民大學生對該課程教學方法的選擇分析
在農村電商的教學中我們主要運用了灌輸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教練結合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法和互動教學法。77.71%的學生比較喜歡教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一邊聽教師講授,一邊運用電腦或者手機進行操作,能夠有效避免成年人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和“坐不住”;59.87%的學生喜歡案例教學法,通過引入典型的案例,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避免枯燥;分別有36.94%、35.67%、39.49%的學生喜歡灌輸式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法、互動教學法。
(三)農民大學生該課程課后學習困難及解決方法的選擇
據(jù)調查,40.76%學生在課后的學習或操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手機或電腦網(wǎng)速不行,運行不暢通。這與我們的學生主要來自農村,農村通訊信號相對較差的實際情況是相符的。手機或電腦缺乏、不會實際操作、遇到學習難題不知道向誰求助等都是學生在課后遇到的主要困難。遇到難題40.13%的學生選擇在班級微信群中與同學交流討論,相互學習;37.58%的學生向教師請教;有部分學生則是自己上網(wǎng)查找資料或者去當?shù)乇容^成功的電商企業(yè)、公司學習;僅有0.64%的學生對問題聽之任之。
(四)農民大學生該課程學習資料及課后學習方式的選擇
為了達到預期學習效果,我校為學生提供了參考教材、授課課件、網(wǎng)上學習視頻等學習資料。其中,40.13%的學生愿意選擇網(wǎng)上學習視頻,25.48%的學生希望錄制課堂授課視頻方便課后學習,同時為不能參加培訓的學生提供方便。為了鞏固學習內容,除了參加學校組織的培訓外,課后157人中有101位學生回看了授課教師分享在微信群、QQ群、郵箱中的課件,96人在班級組建的農村電商學習微信群與教師、同學進行了交流學習,有部分學生觀看了授課教師推薦的電商平臺的培訓視頻,如在淘寶大學查看相關視頻,僅有11人表示課后沒有進行任何形式的學習。
(一)科學安排課時量、授課時間,精選課程教學模塊
通過調查得知,157位學生中有63位學生,認為來參加此課程學習的主要障礙是學習、工作、生活三者之間存在矛盾,希望授課時段能夠很好地結合學生實際,如選擇農閑時間,并且希望工作單位及政府部門能夠有相關政策支持。在做課程教學實施方案時,合理分配各個模塊的課時量,對學生感興趣的農村電子商務基礎知識模塊和電商平臺運營模塊增加面授課時量,對只需要了解的網(wǎng)絡營銷模塊和網(wǎng)絡客服模塊減少課時量。同時,對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對于只需要了解相關知識的學生開設基礎班,課時相對較少;對從事農村電商或者有需要深入學習的同學安排更多的學時以便深入學習。從農村電商課前調查情況來看,75.29%不知道在淘寶上開店,74.12%不知道開微店。73.25%的學生參加該課程的學習目的是基本掌握農村電商的含義、特征、特點,64.33%學生則希望掌握各種農產(chǎn)品及服務的網(wǎng)絡營銷技巧。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應該精選課程教學模塊,明確課程學習的重點、難點、熱點,適時加入新的教學內容,注重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安排,教學內容的表現(xiàn)形式,提高課程教學內容與實際運用的結合度,提高該課程的特色與創(chuàng)新增加學生的吸引力。
(二)加大資金投入,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
農村電商課程對計算機硬件設施和網(wǎng)絡運行條件要求較高,課前需要在計算機上安裝阿里旺旺、支付寶,美圖秀秀、剛哥哥等軟件。只有計算機運行良好,網(wǎng)絡順暢,學生才能順利的操作。因此需要分校和教學點加大對計算機機房的硬件設施和人員投入,采購配置較高的電腦設備和多媒體設備,加強機房的管理和維護,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
(三)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優(yōu)化課程教學團隊
授課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課程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效果、學生對校本課程的滿意度都有很大的影響。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優(yōu)化教學模式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一是多種教學方法的融合,將案例教學法、教練結合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法、互動教學法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中。二是充分利用電大的教學優(yōu)勢,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網(wǎng)絡學習平臺、微信群、QQ空間,開展移動學習。農村電商課程知識、所用軟件、電商運營平臺更新快,課程教學團隊需要加強研討,及時更新知識,避免知識陳舊,學生興趣不大。針對目前教學服務統(tǒng)一由分校提供,教師缺乏的情況,則需要引進更多專業(yè)人才和教師加入教學團隊。
(四)完善學習資源,提供精準課后輔導服務
農村電商開設兩年,我校還未出版專門的教材,雖然市面上關于電商的教材較多,但是教材的難易程度針對性不強,學員希望能夠提供方便面授課程結束后查漏補缺的針對性學習資源。同時,根據(jù)我校農民大學生培養(yǎng)是按照“學歷+技術+能力”的模式,通過面授教學、實踐教學、網(wǎng)上教學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因此,除了盡快出版校本教材外,我校還需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深化“互聯(lián)網(wǎng)+”應用,利用數(shù)字化課程資源庫網(wǎng)絡平臺的建設,為學生提供便捷的自我學習平臺和豐富的網(wǎng)絡課程資源。組建“授課教師+助學輔導教師+電商企業(yè)資深技術指導”的課后答疑團隊,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課后輔導服務,組建和維護好課程學習交流群,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氛圍。
(五)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強化理論知識到能力的轉化
農村電商是一門操作性強的課程,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在實踐中掌握、鞏固、更新知識,也只有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踐才能體現(xiàn)其價值,才能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因此,我校應根據(jù)教學需要,建設相應的校內實訓基地;與國內、省內知名電商企業(yè)如淘寶、京東、蘇寧易購等合作辦學,使其成為我校的校外實踐基地;更重要的是需要充分挖掘學生資源,充分利用學生自身的價值和優(yōu)勢,將農民大學生自己的電商企業(yè)、公司作為具體的實踐基地,既可以幫助學生擴大宣傳,幫助其企業(yè)公司順利運營,也能更好發(fā)揮其榜樣作用,更具有說服力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車嬌,劉智勇,王麗明.農民大學生農村電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3).
[2]錢凱.高校課程設置滿意度調查——基于學生就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數(shù)據(jù)分析[J].大學(學術版),2014(5).
[責任編輯 張翼翔]
作者簡介: 喻艷(1984— ),女,漢族,湖南益陽人,講師,研究方向:成人教育。
基金項目: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7年度課題《基于農民大學生培養(yǎng)的農村電商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XJK17CZXX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