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淑琴
素質(zhì)教育在實質(zhì)上是學生共性與個性和諧發(fā)展的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要求。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階段,我們要為學生進入未來社會求得生存與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要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武裝各類學生,讓他們掌握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在能力、智力方面的發(fā)展總存在著差異,我在數(shù)學教學中,在現(xiàn)代化教育的理論指導下,很注重分層教學。
一、預習分層,激發(fā)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布魯納也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喜歡學什么,不喜歡學什么,常以學習興趣為轉(zhuǎn)移,這是興趣的選擇和定向作用的表現(xiàn).課前引導學生預習新課“是一種學生自我嘗試自我實踐的活動”.有利于學生去體驗成功的快樂和發(fā)現(xiàn)思維的障礙.分層預習可以達到激趣啟思的效果.我在“年月日”的預習中遵循“尊重差別,分層施教”的原則,要求基礎型的學生準備一張年歷(無論哪年),提高型學生則需準備2張二月份天數(shù)不同的年歷,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年月日之間的關(guān)系。第二天上課前,就有學生興致勃勃地跑來問我:“老師,為什么每月的天數(shù)不一樣呢?”“同是二月份為什么天數(shù)不一樣?”等等。有了這些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生帶著不同的疑問聽課,從而對所講的內(nèi)容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
二、評價分層,增強自信
教學是一種藝術(shù),評價更是一種藝術(shù)。掌握對學生答問評價的層次性,有助于教師完美人格的塑造,有助于有聲有色的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更有助于師生的身心健康。教師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答問要視各自情況靈活巧妙的做出評價,既不過分拔高,也不貶低,更不至于傷害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人格。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每個學生在學校里都抬起頭來走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并分層評價指導。對基礎型和發(fā)展型的學生,應多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和鼓勵;對提高型的學生往往給予嚴格的和更高要求的評價。一次課上,我問學生:“跳跳12歲了為什么只過了3個生日。你知道他是哪一天出生的嗎?為什么?”。一個平時最不愛回答問題并且屬于基礎型的學生在我剛問完就舉手說:”老師,我知道,可能蛋糕賣完了,沒有了蛋糕,他爸爸媽媽就沒給他過生日?!疤炖玻@回答是哪里跟哪里……”我知道他不能正確回答我提出的問題,但又不愿傷了他的自尊,對他而言,舉手回答一次問題的機會太難得了,于是我對他說:“你的回答很好,也可以說是他只過了3個生日的原因,那你能說說他是哪一天出生的嗎?”,他很不好意思地說“老師,我不知道”。示意他坐下,我請了一位提高型學生回答,他竟不假思索地說:“我也不知道”,我并沒生氣,接著引導說:“老師相信你,你再聯(lián)系今天學的平年閏年知識仔細想想,一會兒老師再給你回答的機會可以嗎?“經(jīng)我這一提醒,有同學紛紛舉起了手,剛才那位同學也再次舉起了手,并且都說出了充分的理由。這題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難度,對前一位學生而言是難,對后一位學生卻不是那么難的。若當時我對后一位學生說:“ 你太笨了”或“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之類的話,不僅他不會再舉手,就連其他的學生怕也不敢舉手回答問題了。
三、練習分層,主動參與
練習是數(shù)學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眾所周知,教師授給學生的知識要通過練習才能鞏固,學生的技能要通過練習才能形成。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愿意練、喜歡練,這就需要我們精心設計練習以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水平。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設計模仿性的基礎練習、應用性練習和提高性練習。教學完“年月日”一節(jié)后,我為三種層次的學生分別設計了如下練習:①2017年是平年還是閏年?②設計2019年1月份的日歷。③2018年6月1日是星期五,你知道2019年6月1日是星期幾嗎?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有意識給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成功感是一種積極的情感,它能使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也能滿足學生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高層次追求。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在合適的條件下,每個人所具有的學習、發(fā)現(xiàn)、豐富知識與經(jīng)驗的潛能和愿望是能夠釋放出來的。當學生獲得成功時,他已經(jīng)積極主動的參與了學習。
四、情感分層,提高效益
教學中,要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guān)系,培養(yǎng)多層次學生對數(shù)學深厚而真摯的情感。若學生感到老師可親可敬,師生感情融洽,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益和質(zhì)量。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數(shù)學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差異,基礎型學生中,有的對數(shù)學根本不感興趣,當然也就談不上情感,這就需要教師除了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起他們對數(shù)學的興趣外,還要從情感上縮短彼此間的距離。教師要用愛來對待每一位學生,對提高型學生給予一份愛,“對他們則要給予兩份,或者更多”。在教學中我很注重這點:半期檢測后,所有獲得“優(yōu)“的學生的獎品都是練習本、鉛筆之類,而一位數(shù)學成績一向不及格的學生竟得了“良”,我特意獎勵了他一盒他最喜歡的水彩筆。僅僅是一盒水彩筆,卻從此激起了他對數(shù)學的興趣,也改變了他的學習態(tài)度,在以后的學習中,他的成績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還有一位學生由于父母離異無人照顧,和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家庭條件特殊只能步行上學 ,經(jīng)常遲到,上課又不認真聽,還經(jīng)常搗亂,我了解他的情況后,特準許他可以比別人遲到校10分鐘。漸漸地,課上他認真了,也不搗亂了。教師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并注重情感分層,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然會親近你,把尊重、愛戴你的情感融于學習之中,刻苦攻讀,奮力拼搏!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說過:教無定法,重在得法。關(guān)鍵在于數(shù)學教師必須樹立這樣的數(shù)學發(fā)展觀: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相信所有的學生都能學習,雖然存在差異但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好與差,每個學生都有發(fā)展的需要,要給他們提供思考、表現(xiàn)、創(chuàng)造以及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