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明
摘? ? 要: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一門必不可少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當前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中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教學內容系統化、教師團隊專業(yè)化、教學方式多元化、管理方式規(guī)范化、實踐教學經常化,是強化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 形勢與政策? ? “五化”? ? 教學模式
高?!靶蝿菖c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了解黨的方針、政策和目前國內外形勢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是高校一門必不可少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形勢與政策課和高校其他思政課程相比,具有教學內容廣泛、時效性強、學科跨度大、政治敏銳性高等特點,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效果直接關系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
在當前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現在教學內容具有隨意化的傾向,由于形勢與政策課內容多、課時少,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以個人偏好為主,感興趣的就多教,不感興趣的就少教,勢必造成在課程教學內容上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師資隊伍帶有兼職性質,在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中,許多是來自學工、團委等部門的兼職教師,專任教師也是在安排其他思政課后見縫插針式地安排上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方式大多以傳統的講授式為主,教師講學生聽,以理論傳授作為重點,特別是一些高校以輔導報告的形式代替課堂教學,其他教學形式難以開展。教學管理不規(guī)范,表現在缺少統一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難以統一,課時不確定,對學生的考核缺乏科學的依據。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流于形式,形勢與政策課是一門緊跟時代、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由于各種原因,目前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實踐教學難以開展。因此,有必要通過教學內容系統化、教師團隊專業(yè)化、教學方式多元化、管理方式規(guī)范化、實踐教學經?;韧緩?,不斷增強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效果和提高有效性。
一、教學內容系統化
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到來,對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形勢與政策課的內容隨之變化。首先,由于社會的變遷、生產力日益發(fā)展、技術不斷改進,社會經濟文化日新月異,大學生要不斷了解接受,將自己的需求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在當前的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中,一些高校存在教學內容碎片化的傾向,隨意選取感興趣的內容,缺少系統性。形勢與政策教學內容必須系統化,具體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加強學科和課程內容之間的聯系,注意知識理論的連續(xù)性,特別加強與已學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之間的聯系,密切聯系當前大學生關心的時事熱點問題設計教學內容;第二,要深入聯系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展教學,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貫穿形勢與政策課的主線,具有豐富的內涵。在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中,要讓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第三,在教學內容設計方面,主要圍繞黨的基本路線、黨的基本知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取得的經濟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當前國內國際重大熱點問題開展教學內容設計。
二、教學團隊專業(yè)化
由于形勢與政策課授課的特殊性,一個教學班的課程比較少,因此多排在一些非專任教師的名下。當前,在高校從事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教師中,很多是輔導員及高校機關工作人員等兼職人員,即使是專職教師,也多由其他思政課程的教師兼任,形勢與政策課的專程教師往往比較少,導致教學效果不太理想,學生不太重視,教師應付了事。為了強化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效果,有必要加強形勢與政策師資隊伍建設,促使教學隊伍專業(yè)化。首先,要選派一些政治思想素質比較高、業(yè)務水平高的教師充實到形勢與政策的教師隊伍中,開設形勢與政策課的主要目的是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深入廣大的大學生中,通過學習,讓廣大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形成愛國主義情懷,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教師具備相應的政治思想和業(yè)務能力才能把這門課教好;其次,要加強形勢與政策課教師的培訓和進修,使形勢與政策的教師緊跟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不斷豐富政治和業(yè)務知識;再次,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師隊伍相對固定,以便加強對這門課教學規(guī)律的研究,不斷強化教學效果。
三、教學方式多樣化
當前,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方式還停留在以往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上,但是大學生成長的環(huán)境是網絡化、信息化時代,以往的教學方式已不適應當代大學生,在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中實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是大勢所趨。首先,要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問題導入式,案例式、討論式等,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提高學生的興趣;其次,引進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QQ群、微信群等建立師生之間的溝通渠道,教師課前提出問題,學生可以向教師提問,然后教師在課堂上集中回答,可以知道學生最關心的時事熱點是什么,達到雙向交流的目的;再次,結合現代教育技術,引入多種教學模式。在現代教育技術中,如翻轉課堂、微課、慕課在高校教學中已大量運用。在形勢與政策的教學中,可以把這些不同教學模式綜合起來,構建線上授課線下答疑的教學模式,同時通過情景化教學,運用趣味性、可視化等手段讓課堂更加生動具體。
四、教學管理科學化
由于形勢與政策課的課時比較少,大多高校每學期的課時在4到8節(jié)課,某些高校甚至把形勢與政策課當作一門可有可無的課,在教學管理方面出現一些不良現象,如上課時間隨意調動,教學班級臨時搭配,上課教師配備隨時調配,課程考核制度不健全,等等,為此必須加強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管理,做到教學管理科學化。第一,要把形勢與政策課與其他課程同等對待,嚴格課程管理制度,做到規(guī)范化,嚴格按教學制度調配課程和上課教師等;第二,授課課時和學分要嚴格按照相關文件排課,不能偷工減料,特別是不能把臨時性的一些時事報告、講座當作課時計算;第三,由于形勢與政策課每學期涉及全體學生,涉及面廣,各高校要形成形勢與政策課的領導機制,成立形勢與政策課教學領導小組,從師資配備、教學場地安排、時間上給予充分保障;第四,對教學內容實行科學論證,集體備課,構建相應的約束和激勵機制,鼓勵教師提高教學科研水平。
五、實踐教學經?;?/p>
形勢與政策課是一門和社會實踐緊密貼合的課程,要求學生掌握時代的脈搏,通過社會實踐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增加學生對社會的認識,中宣部、教育部也要求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課的社會實踐。但是,當前的形勢與政策課在社會實踐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表現在學生參與面不廣,往往是一個班只有極個別同學參加社會實踐,大部分學生沒有參加,缺乏社會實踐的平臺和經費,實踐管理機制不健全,實踐效果不理想。為了強化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效果,必須加強社會實踐。第一,建立形勢與政策課的實踐平臺,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結合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組織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例如,在講到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成就時,可以要求學生到社區(qū)、企業(yè)進行社會調查,了解收入水平、消費結構、社會生產力等是如何變化的,增加學生的對社會的認識。第二,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查找各種資料,用數據、事實增強課程教學的實效性。第三,建立健全社會實踐機制,從管理、經費、時間等各個方面給予保證。
參考文獻:
[1]吳新麗.《形勢與政策》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8(39):101-102.
[2]白靜,李冰.關于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形勢與政策課實效性的探析[J].高教學刊,2019(02):107-109.
[3]劉子杰.建構形勢與政策教育話語的三個體系[J].江蘇高教,2019(02):77-80.
[4]劉立紅.新時代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出現的新問題及解決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9(01):1.
[5]任文峰.形勢與政策課辯論式教學模式探微[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0):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