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映春
摘 要:小學美術課山水畫是中國畫學科中最主要的一個學科,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最能體現(xiàn)中國文化與藝術精神的一種藝術形式。山水畫產(chǎn)生時間較人物畫晚,但較之人物、花鳥卻一直成為中國美學的主脈。山水畫強調“詩情畫意”。中國山水畫的欣賞是一個綜合的復雜的過程,是一個人的文化藝術素養(yǎng)與生活閱歷的集中體現(xiàn)。是通過自己積累的審美經(jīng)驗、文化知識、生活閱歷等進行豐富的聯(lián)想再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意象的過程。
關鍵詞:山水畫 中國畫 山水畫欣賞
一、山水畫與國畫的關系
中國畫中國畫在古代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紙上并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xiàn)代以來為區(qū)別于西方輸入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是用中國所獨有的毛筆、水墨和顏料,依照長期形成的表現(xiàn)形式及藝術法則而創(chuàng)作出的繪畫。中國畫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xiàn)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等;按其題材又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等。山水畫產(chǎn)生時間較人物畫晚,比花鳥畫早,孕育萌芽于早期人物畫的背景中,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漸獨立出來,形成一個獨立的畫科,隋唐時期發(fā)展成熟,五代兩宋時期達到藝術的高峰,元明清各代均有發(fā)展與建樹,名家輩出,遂形成蔚為壯觀的中國傳統(tǒng)藝術形式,至今不衰。在藝術表現(xiàn)上講求經(jīng)營位置和表達意境。
二、山水畫的分類
山水畫主要有主要有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水墨等形式。
青綠指中國畫顏料中的石青和石綠作為主色的畫。山水畫還有大青綠和小青綠之分。前者多鉤廓,皴筆少,著色濃重;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薄施青綠。
金碧指中國畫顏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綠。凡用這三種顏料作為主色的山水畫,叫做“金碧山水”,比“青綠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鉤染山廓、石紋、坡腳、沙嘴、彩霞、以及官室、樓閣等建筑物。
淺絳是在水墨勾勒被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元畫家黃公望、王蒙等好作此種山水畫,形成了一種風格。
沒骨也是中國畫技法名。不用墨線勾勒,直接以彩色繪畫物象。五代后蜀黃筌畫花鉤勒較細,著色后幾乎不見筆跡,因有“沒骨花枝”之稱。北宋徐崇嗣效學黃筌,所作花卉只用彩色畫成,名“沒骨圖”,后人稱這種畫法為“沒骨法”。另有用青、綠、朱赭等色,染出丘壑樹石的山水畫,稱“沒骨山水”,也叫“沒骨圖”,
水墨畫指中國畫中純用水墨的畫體。相傳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以來繼續(xù)有所發(fā)展。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fā)揮墨法的功能,取得“水暈墨章”、“如兼五彩”的藝術效果。在中國畫史上占重要地位。”所謂運墨“五色”,說法不一,或指焦、濃、重、淡、青,或指濃、淡、干、濕、黑。實際上都是指墨色的變化豐富而言。
三、山水畫的地位
中國山水畫較之西方風景畫,起碼早了1000余年。山水畫雖起步較晚,但較之人物、花鳥卻一直成為中國美學的主脈。張擇端在清明上河圖》這幅畫作上的歷史貢獻就巳遠遠超出藝術。從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綜合角度來構設藝術主題,至今尚無有能出其左右者。在偉大的寫實精神中,中國山水畫的構成美巳突兀于筆墨美,這一美知在巨制橫絕的畫作中立見經(jīng)典。
四、山水畫創(chuàng)作技法
山水畫創(chuàng)作要注意用心去“經(jīng)營”繪畫的“位置”。一下筆就要抓住物象的特征。構圖注意重心,主題不斷的深入,使畫面更加豐富多彩。傳統(tǒng)繪畫的程序是皴、擦、渲染,最后上色。表現(xiàn)山石的基本技法就是皴、擦、渲染。先皴石的外形輪廓以及輪廓以內(nèi)山石的不平紋理。所謂皴,就是山石結構的紋理線條;擦是指在山石輪廓線旁擦出不規(guī)則的墨痕,增加山石的粗糙感;渲染,就是用濃淡墨染出山石凹凸不平的陰陽面,增加山石質感和明暗。上色可根據(jù)畫面的需要和你想要表現(xiàn)的題材與內(nèi)容。一幅畫可以是水墨淡彩,也可以是濃墨重彩。同一幅作品可以給人兩種感覺,這要取決于你在設色時選擇了哪一種表現(xiàn)方式。骨法用筆是傳統(tǒng)“六法”中最基本的技法之一,是關于繪畫用筆的問題,也是運用“線”表現(xiàn)對象形體的重要技法,骨力、骨氣,形似皆于本意,而歸乎用筆。因此,“骨”便是指“線”的力度與變化,以及整幅畫的“骨架”。
五、山水畫欣賞
中國山水畫講究寫意,講究氣韻生動,講究意境,講究氣勢, 所以要先欣賞其意境,然后再看它的筆墨趣味,構圖、著色、筆力等。山水畫就是中國的風景畫 山水畫的意境就是山水畫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境界,詩的境界,重在表達畫家的自我感受、自己的性情追求“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多表現(xiàn)的是隱居山野的自然情趣、自然和諧的山村風光。意境是“藝術的靈魂,是客觀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鑄,經(jīng)過高度藝術加工,達到情境交融,借景抒情,從而表現(xiàn)出來的?!保ㄋ囆g大師李可染語)因為中國畫是視覺藝術,以線條、色彩、塊、面等造型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內(nèi)涵和意味的平面視覺形象,,在畫中臆造出一種高潔意境。藝術欣賞需要經(jīng)過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和審美創(chuàng)造三個階段,我們欣賞一件繪畫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繪畫作品的主題,或者說繪畫作品中所輻射出的某種觀念、某種思想、某種情緒,能否緊緊地抓住觀賞者的心弦,能否給人以充分的藝術審美享受,并使人從中獲得某種啟迪和教育。山水畫也是如此。
結 語
中國山水畫較之西方風景畫,起碼早了1000余年。中國山水畫是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沉淀。山水畫雖起步較晚,但較之人物、花鳥卻一直成為中國美學的主脈。從山水畫中,我們可以集中體味中國畫的意境、格調、氣韻和色調。再沒有哪一個畫科能像山水畫那樣給人以更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