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嘉莉
摘要: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時代,戲劇表演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起著重要作用,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分析能力、交流能力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等。在戲劇表演教學中,應將學生的感知和體驗貫穿于戲劇課堂中,將實踐活動實施于戲劇課堂中,將戲劇表演教學形式的多樣化體現(xiàn)于戲劇課堂中,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于戲劇課堂中,讓學生在愉悅的狀態(tài)下學習戲劇、感受戲劇、體驗戲劇、享受戲劇,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廣泛地提高。
關鍵詞:戲劇表演;綜合素質;審美體驗;戲劇課堂
在國家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高中藝術課程標準》,把戲劇課程作為國家必修課程,劃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計劃中,為我國在基礎教育階段有效地開設戲劇課程,對學生開展戲劇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
戲劇教育,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戲劇教育是指專業(yè)性的,以培養(yǎng)專門的戲劇從業(yè)人員為宗旨。廣義的戲劇教育則是通識性的,它將戲劇因素有效融入教育過程,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的綜合素質,最終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手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時代,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起著重要作用。
戲劇是由演員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在舞臺上當眾表演故事的一種實踐型的綜合藝術,所以,戲劇藝術與表演藝術是密不可分的,戲劇教育也繞不開戲劇表演。戲劇表演為學生提供了體驗不同角色的可能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信地表達,釋放個性,提高應變能力,增強合作和創(chuàng)造等能力。因此,在戲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從戲劇表演入手,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戲劇表演對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
(一)戲劇表演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戲劇表演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為目標的一種美育形式。戲劇表演過程是一個感受美、體驗美和享受美的過程。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是較為深層次的要求,這種對美的判斷能力意味著教師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個人戲劇素質修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分辨作品好壞的能力,對好的作品和事物具有敏銳的感知能力,對不良的作品具有批判意識,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二)戲劇表演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戲劇來源于生活,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集中體現(xiàn),它通過各種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劇情發(fā)展來激起演員和觀眾內心的情感變化。通過戲劇表演,學生的內在情感被喚起,如歡快的劇情使人愉悅,輕松的劇情使人平靜舒坦,悲傷的劇情讓人沉浸其中,慷慨激昂的劇情催人精神振奮。這就是戲劇表演的魅力,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魅力。戲劇表演讓學生在不同的角色里體驗不同的情感,感悟生活,認識世界,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三)戲劇表演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分析能力、交流能力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
戲劇表演是以表演活動為主的實踐性課程,在戲劇表演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全體學生參與到戲劇表演的實踐活動中。例如,通過小品的創(chuàng)編活動,讓學生在較為獨立自主且富有創(chuàng)意的小品編創(chuàng)活動中,表達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領略編創(chuàng)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劇本分析,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參加戲劇排演,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
二、如何通過戲劇表演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戲劇表演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將學生的感知和體驗貫穿于課堂中
1.強化心理誘導,營造參與氛圍
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戲劇表演的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感受戲劇的魅力、體驗戲劇的美感、提高自身的審美欣賞能力。例如,在排演莎士比亞的喜劇《仲夏夜之夢》之前,教師先組織學生進行訓練反應力的游戲,使學生的頭腦保持興奮狀態(tài),接著教師簡要介紹劇情和人物關系,并依據(jù)劇情和人物關系給學生分組進行即興人物關系練習,讓學生熟悉劇中人物的關系,調動起學生對于該劇的興趣,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戲劇的排演中,從而營造出一個積極參與的氛圍,形成良好的戲劇表演教學環(huán)境。
2.打開感知通道,參與戲劇體驗
實驗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戲劇感知活動需要打開各種感知通道來進行完成。從學生的心理特征來看,雖然他們對戲劇表演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感知和體驗能力,但由于社會經(jīng)歷和審美經(jīng)驗的限制,想法還是相對幼稚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知和體驗戲劇,提高審美情趣,教學中應幫助學生分析戲劇作品,并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打開學生的各種感知通道,讓學生更好地參與戲劇的感知和體驗。
如何使學生打開感知通道,參與戲劇體驗呢?首先,戲劇本身對學生要有很強的吸引力、感染力,教師選擇一部符合學生審美水平的戲劇作品,是感受的基本條件;其次,教師必須設計出讓學生能主動參與的教學方式,開展戲劇表演課堂活動。例如,排演音樂劇《貓》的片段。首先,這是一部符合學生審美水平的戲劇作品。其次,教師要針對該片段向學生提問,并帶領學生進行該片段的劇本分析,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將劇本片段分析透徹后教師要給學生進行感受力訓練,引導學生理解劇中人物的行為,感受劇中人物的情感,使學生的思維、想象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最后再讓學生對詞、設計調度,真正參與到戲劇體驗中。
(二)將實踐活動實施于課堂中
戲劇是一門實操性很強的學科,戲劇課堂的實踐內容要豐富多彩,形式要多種多樣。學生參與戲劇表演課堂實踐活動的形式很多,有以個人表演為主的形式和與他人合作表演的形式。在選材、表演設計、表演練習等方面,要體現(xiàn)個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與他人協(xié)作的能力。戲劇表演課堂實踐活動應以多種戲劇形式組織戲劇創(chuàng)編,開展較深入的表演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編創(chuàng)能力。另外,教師可以利用經(jīng)典戲劇視頻、戲曲音樂、文學創(chuàng)作與即興表演等方法,加深學生對戲劇的印象,深化學生對戲劇的體驗,課堂教學方法豐富了,學生在感知戲劇表演的實踐過程中,就能更充分地體驗戲劇,享受戲劇。要鼓勵學生積極創(chuàng)造,勇于創(chuàng)新,主動參與戲劇表演實踐活動。例如,教師在欣賞教學中,一方面采用啟發(fā)誘導法,設計適合于學生的藝術實踐活動,把學生引入到戲劇的意境,充分發(fā)掘他們的優(yōu)勢和特長,使其個性得到發(fā)展,實現(xiàn)自我價值;另一方面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驗及感受,發(fā)揮想象力,開展即興小組創(chuàng)編和作品排演,如音樂劇《悲慘世界》、話劇《羅蜜歐與朱麗葉》等作品片段,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表演或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培養(yǎng)學生主動感受和領略戲劇美的積極心態(tài),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及藝術綜合素質。
(三)將戲劇表演教學形式的多樣化體現(xiàn)于課堂中
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體驗戲劇美的基礎上,理解戲劇、理解表演、掌握戲劇表演的表現(xiàn)方式是教學的重點之一。目前,很多戲劇表演課都是填鴨式教學,老師只顧著教,忽視了學生的學,導致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注意力不夠集中,知識掌握不夠牢。針對這種情況,教師的教學形式要新穎且多樣化。
1.以融合性的教學過程,體現(xiàn)綜合性的教學內容
由于戲劇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它融合了文學、舞蹈、音樂、美術、建筑等藝術形式,因此,戲劇表演教學中在突出戲劇表演實踐的同時,將戲劇藝術的文學、舞蹈、音樂、美術、建筑等藝術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綜合性的教學內容。
2.以綜合性的教學手段,實現(xiàn)戲劇表演教學的審美價值
為實現(xiàn)戲劇表演教學的審美價值,戲劇表演教學應采用綜合性的教學手段,將戲劇性的綜合性內容融為一體,在突出戲劇表演實踐的基礎上實現(xiàn)戲劇表演教學的審美價值。
3.以比較式的教學方式,呈現(xiàn)多樣化的戲劇文化
戲劇藝術形式具有多樣性的門類特點,給戲劇表演教學提供了廣泛的教育資源,因此,在戲劇表演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吸納多種戲劇表演藝術,采用多門類的戲劇形式開展比較性教學。讓學生在掌握了戲劇表演基本要素的基礎上,參與不同形式的戲劇表演活動,并對其共同點和不同點進行比較,通過比較,讓學生了解不同戲劇形式的藝術特點,領略不同的戲劇文化。
(四)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于課堂中
在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的今天,思想品德教育不可否認是最重要的,在育人過程中發(fā)揮著特殊的作用。教師在戲劇表演課堂中不僅要傳授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從而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審美觀。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深入發(fā)掘戲劇素材中的思想內容,把思想教育融入戲劇表演教學中。例如課堂上開展音樂劇、話劇表演、校本劇表演等活動,學生在經(jīng)過齊心合作,表演出精彩的戲劇片段時,會感到無比的愉悅和享受,體會到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性。這實際上就是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的集體主義思想的教育。
總之,戲劇表演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方式方法還有很多,這有待于教師在日常戲劇表演教學中,遵循教學規(guī)律,更新教學觀念,讓學生在愉悅的狀態(tài)下學習戲劇、感受戲劇、體驗戲劇、享受戲劇,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廣泛地提高。
參考文獻:
[1]賀志樸,姜敏.藝術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素質教育三題[J].教育研究,1998(03):3-5.
[3]教育部.2017年版普通高中藝術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教育部.2017年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王安國主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