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職院校的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實踐意識的增強。但是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教師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未能開展多樣化的藝術實踐課程,而這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導致學生出現(xiàn)與社會脫節(jié)的情況。針對這一問題,需要學校和教師能夠積極開展多樣化的藝術實踐課程。
關鍵詞: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yè);藝術實踐課程;改革
隨著教育改革的穩(wěn)步推行,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調整教學方法,既要夯實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還要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到各種各樣的比賽活動中,積累更多的實踐經(jīng)驗,掌握更多的專業(yè)技能,最終實現(xiàn)學生競爭能力的穩(wěn)步提高。
一、拓展藝術實踐的方法
高職院校需要重視音樂表演專業(yè)的教學改革,重視實踐課程的開展,而這就需要適當拓展實踐渠道,真正體現(xiàn)出該課程所具有的實踐性。藝術實踐擁有四種形式:第一,專業(yè)輔導。高職院校需要為學生定期開展專業(yè)性的藝術輔導活動,鼓勵高年級的學生給予低年級的學生適當輔導,同時還可以進行同年級的輔導。教師需要發(fā)揮自己的指導作用,給予學生更具有針對性的幫助。開展多樣化的校外輔導,學??梢怨膭顚W生參與到中小學、企業(yè)單位、青少年宮等單位,進行不同難度和層次專業(yè)輔導;第二,高職院校需要定期組織多樣化的文藝演出和藝術表演。學生需要自行設計表演內容,進行自主編排與策劃,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針對政府部門、社會組織開展的表演活動,學校也需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切實增強學生的公益心,而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宣傳本院校;第三,為學生提供外出采風的機會。學校需要組織學生深入到當?shù)靥厣迩f中,收集和整理各種各樣的民樂與民歌,了解音樂發(fā)展的整個過程,同時還需要學會其中1~2首民歌,同時還需要為其配上合適的舞蹈;第四,帶領學生去觀摩。學校需要確定好最合適的觀摩對象,如國內外注明的音樂家、表演團體等,聆聽各種各樣的專家講座,促使學生可以從現(xiàn)場觀摩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同時還可以讓教師更好地進行指導和實踐。在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積累更多的經(jīng)驗,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加快學生的成長步伐,促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較好的發(fā)展和成長。
二、轉變教師的角色定位
學校需要經(jīng)常組織培訓活動,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促使教師能夠積累更多的教學經(jīng)驗,掌握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高職院校需要與校外培訓基地、用工單位等進行溝通和交流,并達成協(xié)議,建立專門的教師培訓基地,組織教師參與到港后培訓中心[1]。學校需要聘請一些具有豐富實踐經(jīng)驗的企業(yè)策劃人、少年宮管理者、音樂指導員、社會文化干部、音樂節(jié)目主持人等,擔任培訓基地的教師。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學校需要組織教師分析市場需求,了解最真實的市場情況,并在基礎上調整和優(yōu)化教學計劃,明確教學目標,推動教學改革。高職院校需要重視教師各項素養(yǎng)和能力的提高,不斷豐富和完善教師的知識體系,促使教師能夠教育出更多專業(yè)化的人才,提高實踐教學的有效性。
三、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大綱
高職院校的教師需要明確教學計劃,結合本校以及學生的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大綱。在制定教學大綱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從一定的原則:第一,綜合性原則[2]。高職院校所開展的實踐活動課程,需要安排具有較強專業(yè)性、綜合性的教師,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促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和長處,拓寬學生的音樂事業(yè),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第二,全員性原則。藝術實踐課程需要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其中,使其通過親自參與獲得更多的身體體驗,實現(xiàn)學生各項能力和素養(yǎng)的提高;第三,走出去的原則。教師要鼓勵學生走出排練廳、教師以及鋼琴室,能走入社會、走入自然,接觸到更多專業(yè)化的場所,幫助學生接觸到更加多元化的精神審美觀。
四、建立健全評價體系
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評價體系的構建,這不僅可以給教師的教學提供更具有針對性的指導,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發(fā)展和成長[3]。學校需要制定兩個評價體系,一個用來評價學生,一個用來評價教師。學校需要明確評估系統(tǒng)的程序:第一,學生需要填寫實踐報告,教師需要寫下意見和評價;第二,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實踐情況進行綜合與歸納,評估學生的實踐成績;第三,進行整體的藝術實踐評價,進行文字總結,從總體的角度評價實踐課程,并將其納入教師的績效中。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的社會形勢與教學形勢下,教師需要將理論知識的教學與實踐活動的開展融合起來,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改革并非是短期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師能夠長期堅持,還需要教師、學校以及學生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開展多樣化的實踐課程,最終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程榮.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yè)藝術實踐課程改革分析[J].才智,2018(27):56.
[2]劉頌章.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yè)藝術實踐課程改革研究[J].黃河之聲,2018(1):54-55.
[3]林曉婧.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yè)藝術實踐課程改革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179.
作者簡介:呂莎莎(1981.11-),女,籍貫河北,最高學歷為本科,職稱為中級,職務為專教,甘肅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基礎課部,研究方向為聲樂、音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