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張文利,周焰明,李應朝,李建,何立萬,吳根宇
(貴州理工學院交通工程學院,貴州貴陽550003)
在我國,不少城市在早期的開發(fā)建設中,由于受城市規(guī)劃或地形等的限制,形成了不規(guī)則的交叉口。這些交叉口在交通流量不大的情況下,尚可正常地實現交通功能。隨著城市的發(fā)展,車輛數量日益增多,交通壓力增大,如何在有限的城市道路資源上改善交通狀況,已成了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在城市中心區(qū)域大規(guī)模拓寬道路,顯然是難以實現的。但可以通過打通一些關鍵節(jié)點,起到疏導交通、緩解交通壓力的作用。特別是對于交通繁忙而道路用地資源有限的城區(qū),更為切實可行。在我國的許多大城市,都存在一些不規(guī)則的交叉口。這些交叉口可能是由于道路走向、道路周邊用地以及特殊的歷史和社會原因而存在交叉口多路交叉且不規(guī)則、通行能力不足、車道數量不匹配、交通流之間產生沖突點等普遍性道路交通問題。雖然數量不多,卻往往成為城市道路交通改善和優(yōu)化的難點。交叉口優(yōu)化設計就是在一般平交路口設計原則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周邊土地,通過渠化,重組并優(yōu)化利用交叉口空間資源,使路口交通組織更為有序、高效,達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提升交通安全性的目標。該文將以貴陽市長坡路與貴黃高速不規(guī)則交叉口為實例進行交通安全優(yōu)化設計。
長坡路與貴黃高速交叉口位于貴陽市云巖區(qū)貴州理工學院蔡家關校區(qū)。圖1是該交叉口現狀圖,該交叉口是主線在上的半苜蓿葉式立如圖2所示。該交叉口周圍不規(guī)則交叉點眾多,行車軌跡不規(guī)范。貴黃高速公路路基寬度33.5 m,長坡路屬于城市支路,路基寬6 m,無人行道,80年代末建成,道路兩側是居民自建房屋。長坡路北端終點接改茶大道(圖中位置1),此路段路道路寬度為8 m,雙向兩車道。長坡路下穿貴黃高速公路跨線橋,與長坡路支路相連的草黃路支路是擁堵的聚集點,草黃路與長坡路平面相交為“T”型交叉點(圖中位置2),草黃路支路,進口寬度為10 m,道路寬度為6 m,雙向兩車道。該交叉點與跨線橋之間的距離僅10m左右,長坡路終點連接的改茶大道雙向六車道,道路寬度28 m,無中央分隔帶且連接貴黃高速公路進出口匝道以及長坡路,為“Y”型信號控制交叉口,改茶大道一側為居民住房另一側為邊坡。
如圖1所示貴黃高速出入口匝道與長坡路形成不規(guī)則交叉,中間的導流島是三路公交停車場,交通組織復雜,駕駛員隨意選擇行駛路線。導流島直徑23 m,停車寬10.6 m,長38 m。貴黃高速匝道寬度為8 m,長坡路設計時速20~40 km/h。長坡路及匝道路面破損嚴重,路面開裂,車轍等路面損壞。交叉口缺少設置標志標線和交通安全設施,交叉口范圍內的道路兩側的建筑物眾多,有住宅、汽修中心,幼兒園及中小學等,建筑物與長坡路之間的距離為3~20 m不等,與道路無隔離設施。
長坡路下穿貴黃高速公路。首先該課題小組對貴陽市長坡路與貴黃高速交叉口進行交通量調查。該小組8名成員分組在各路口進行交通量調查。分別安排兩人在各進口道通過目測查數的方式對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進行統計,最后經過統計換算整理,繪列成表2。
圖1 交叉口現狀圖
圖2 半苜蓿葉立體交叉口
長坡路是理工學院師生和周邊居民出行進入市區(qū)的主要通道,貴黃高速公路是1991年建成的貴州第一條高等級公路,長坡路與貴黃公路斜交,該立體交叉口也是貴黃高速公路進入貴陽市區(qū)一個交通要道。由于建成時間早,出入城區(qū)兩個匝道方向分別為清鎮(zhèn)市至貴陽市三橋后壩社區(qū)、清鎮(zhèn)市至南明區(qū)花果園。三橋后壩社區(qū)至貴州理工學院都要通過貴黃高速公路跨線橋,長坡路城市支路,是連接蔡家關社區(qū)通往市區(qū)的主要通道之一,交叉口附近分布有汽修中心、物流中心,舊貨市場,多所幼兒園,貴陽市四十二中學以及貴州理工學院,交叉口交通量較大,交通組成混亂,安全隱患較嚴重。經分析,交叉口存在主要交通問題:
(1)貴陽市長坡路是一條雙向兩車道道路,路基寬6 m。由于該條道路狹窄沒有人行道,且道路上聚集了貴陽市第四十二中學、四十二中學小學部、貴陽市蔡家關幼兒園、金成貝貝幼兒園、東方新鈺幼兒園等多所中小學和幼兒園,每到上學放學時間,接送孩子的家長和幼兒長期和車輛混行,擁堵現象嚴重不說,交通安全隱患也非常大。由于長坡路一側是貴陽市第四十二中學及小學,另外一側是居民自建房屋,道路無法進行擴寬,交通在高峰時常堵上一兩個小時。
(2)目前金關互通的路面破損嚴重,不便于車輛通行,而五里沖立交的飽和度較高,服務水平較低,車輛大量進入將加劇五里沖立交的交通擁堵,長坡路設為雙行道為主干道分擔交通流減少五里沖立交通擁擠狀況。
(3)跨下橋及其他交叉口未規(guī)范渠化,對車輛未起到渠化作用,沖突點較多,高速匝道出口駛出的車輛進入長坡路與對向需要駛入高速匝道(五里沖方向)的車輛與沖突,如圖1貴黃高速匝道所示。草黃路駛出的左轉車輛與駛進駛出理工學院方向的直行車產生沖突,往改茶大道方向左轉進入草黃路的車輛與直行車輛產生沖突,此兩個方向的左轉車輛也產生沖突。長坡路的終點是改茶大道和高速匝道車輛匯聚的地方,特別是上下班時車流量極度飽和,次要道路擁堵排隊長度達到改茶大道信號交叉口主要道路,改茶大道信號交叉口因次要道路交通擁擠影響主路通行,嚴重影響了主要道路通行能力,造成長坡路和主要道路的交通堵塞。
(4)人車混行,安全隱患加重。該處有公交站終點,由于停車場面積不足,公交車會停在路旁,當車流量大時造成交通擁堵。在改茶大道進入長坡路的交叉口,設有多個公交站點,每當下班時間,人流量增大,交叉口缺乏人行過街設施,行人過街只能與車輛爭道,左穿右插,既影響了車輛的正常行駛,又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橋下兩側排水溝寬1 m,堵塞,未蓋上蓋板,下雨漫水,人們只能往道路中間擠,前面是長坡路和草黃路交叉擁堵處,嚴重加劇交通堵塞。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之間沒有分隔,加上機動車停車占用路面停車以及路邊攤販占用非機動車道等情況,造成交叉口內及其附近機非混行情況嚴重。
(5)交叉口的交通標線、標志不完善,無法有效引導車輛各行其道,存在隨意超車、亂停亂放等現象,嚴重影響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交通標志基本沒有,對車輛缺乏指引作用,交通標線部分路段缺失損壞。車輛隨意穿插、左轉,影響車輛的正常行駛。
表1 交叉車流量表
(1)符合規(guī)范,簡單明確,易于理解。
交叉口渠化設計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和規(guī)范的規(guī)定,不能隨意變更或改動。同時設計后交叉口的形狀應當簡單明了,避免采用過于復雜的方案,以便各類交通參與者正確選擇自己的交通路線和時間。
(2)路線平順,保證安全。
交叉口渠化設計應盡可能使行駛軌跡平順,能使交通流以最短時間或最短路程通過,切忌遷回、逆向、急轉或者采用有可能引起碰撞的尖銳角度。同時,各種交通流,即不同流向、不同車輛、不同車種不同速度的交通流,應盡可能實現分道行駛,以減少相互干擾或碰撞,保證安全。
(3)保證視距,凈化視野。
交叉口渠化設計應充分保證各方向、各車道車輛和行人的視距并凈化機動車駕駛人的視野。交叉口附近的所有綠化栽植和街道上的市政公用設施。均應以不阻擋駕駛人視線為準則,凡阻擋視線的建筑或綠化,均應拆除或砍伐,以確保行車的視距要求。
(1)兩側排水溝清理干凈疏通并蓋上蓋板并作為人行道通行,并根據(GB 50352-2005)標準,市政道路護欄規(guī)范在機動車到與排水溝之間設立人行道分離護欄。將車道與人行道分隔開,提高行人通行安全。
(2)人行橫道設置在進口處,減少交叉口交通復雜程度,加強人們的交通安全意識。
(3)如圖1所示,草黃路駛出的車輛必須根據交通標志右轉,設置禁止左轉。從長坡路駛入高速的車輛必須經過圖中位置4左轉駛入,此路段設置為單行道添加交通標志,減少與匝道出口車輛的沖突。駛出高速的車輛在(位置3)處分流進入長坡路,從理工學院方向駛來的車輛禁止直行,在位置4右轉并通過導流島駛入長坡路。長坡路往改茶大道方向(位置4)設置斑馬線供行人步行至公交站。
(4)清除侵占非機動車道的路邊停車和攤點,合理地設置標志、標線。進行道路劃線,修復路面。
(5)渠化島屬于市政道路用地,將渠化島縮小至直徑為15 m,進口側拓寬4 m,出口向內拓寬4 m擴寬3路公交車停車場進出口,便于提高進出站效率,增加道路通行能力。
(6)優(yōu)化標志標線。重新漆上新的標線,提醒駕駛員行駛路線,做好判斷減少不必要通行時間。
見表2改善前后沖突數量對比。
(1)通過在長坡路兩側排水溝加上蓋板,設立護欄,將蓋板上方提供行人行走,提高行人出行安全。
(2)設立左轉禁止行駛標志使車輛駕駛人能夠提前獲知禁令信息,避免因為禁令不清左轉造成交通加劇擁堵,減少沖突點,減少了車流之間的干擾,減少交通事故提高通行效率,提高安全性。
圖3 渠化后效果圖
(3)規(guī)范交道路標志標線的設置,道路標志標線修復完善有助于車輛易于識別從而能夠正確選擇所需行程路線,減少行程時間,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經過渠化設計提高長坡路通行效率,降低了長坡路支路對改茶大道次干道的交通運行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五里沖立交的飽和度。
表2 改善前后沖突數量對比
在對長坡路交叉口交通分析設計中,建立針對具體交叉口的渠化設計方法。在進行不規(guī)則交叉口渠化設計時,應當找到核心問題所在,充分了解交通需求及沖突,充分利用和發(fā)掘現有道路資源,并對交叉口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才能形成科學合理的具有針對性的交叉口渠化方案。多路不規(guī)則交叉口的交通設計中,交通設計者在規(guī)劃時應當充分考慮未來經濟發(fā)展需要和交通需求預測等以制定道路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