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賢云
(福建省詔安縣官陂中學,福建漳州 363509)
隨著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課程教學改革不斷發(fā)展。如今,我國初中英語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課堂教學效率參差不齊。作為工作在教學一線的初中英語教師,如何適應教學改革的新形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使用多種恰當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本文對此提出了幾點建議,以期與廣大英語教師共同分享,起拋磚引玉之效。
小組合作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學生在小組內開展分工合作探究,以達到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教學方式開展方便,適用范圍廣,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實用性較強,是一種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方式[1]。以仁愛版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 2Keeping healthy為例,這一單元圍繞“如何保持健康”這一話題展開,貼近學生生活。在Topic 1 You should see a dentist, Section A, 1a 的課文對話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四人一個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首先,兩人扮演Kang Kang,另外兩人扮演Betty,之后轉換角色并分角色朗讀課文。然后,學生繼續(xù)以小組為單位,圈出課文對話中的重點單詞和句子:What's wrong with you? have a toothache, see a dentist, get well, look well.并找出對話中不能理解的地方,在小組內討論并向教師提出難點,教師匯總每個小組的難題,在課堂上統(tǒng)一解答。最后,教師鼓勵學生仿照課文中的句式,與小組內的同學編創(chuàng)一個屬于自己的英語對話。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既可以恰當地處理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境教學是一種比傳統(tǒng)教學方式更有吸引力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自主參與到英語課堂學習中。情境教學法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形象生動、貼近生活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真實情境中,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和學習興趣。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運用是情境教學的關鍵所在,教師可以靈活選擇不同的情境,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2]。
例如,仁愛版七年級英語下冊Unit 7The birthday party是有關“生日晚會”的課文,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在本單元的導入階段,筆者首先讓學生聽、齊唱一首英文歌Happy birthday to you,創(chuàng)設一個有關“生日聚會”的課堂情境,歡樂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自愿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接著,筆者便詢問學生都是怎樣過生日的,學生暢所欲言,但只會用中文表達,因此,這便自然地進入了本單元的學習,如何用英語詢問、組織birthday party。在學生學完本課Section B, 1a后,筆者要求學生運用本課的重點句型相互詢問同學的生日,如When is your birthday?/What's the date?/How do you plan to celebrate it? 這樣的情境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充分融入課堂教學,使其在情境中學以致用,訓練了口語交際能力,激發(fā)了學習興趣,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主線,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性學習,改變以前英語課堂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的講解和傳授現象,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因此,任務型教學法已被廣泛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中。在學習仁愛版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7Food festival這一單元時,筆者便采用了任務型教學法[3]。
首先,呈現話題,進入任務,讓學生明白這節(jié)課要做什么,需要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的。其次,學生根據PPT 上International food festival 的圖片和內容,完成表格(Event, Place, Action, Purpose)并核對答案,通過自主閱讀和完成表格,學生可以掌握開展Food festival 的程序、步驟、應準備的東西和應注意的事項,這一階段的學習可以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第三個階段的任務是“表演”。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在班級中自找伙伴,扮演主人邀請同學參加食物節(jié)。這是一個課堂上的輸出階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鍛煉英語表達和交際能力。最后,教師鼓勵學生課后自主準備籌劃,在班里也舉辦一個食物節(jié)。這樣的任務型教學方式基于課本,又不局限于課本,學生在逐漸完成任務的引導下,不僅掌握了課本上的知識,還培養(yǎng)了英語交際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為成功開展任務型教學,教師應認真研讀教材和分析學生的英語基礎情況,采取任務型教學活動。否則,任務設置過于簡單或是過難,都會導致任務無法順利開展,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由于從小在漢語環(huán)境中長大,班級人數又較多,要讓班上每一位學生都學好英語,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為此,教師可以在初中英語課堂上實施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盡量使每位學生都有發(fā)展的機會。分層教學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對課程難度進行分層和對作業(yè)進行分層。首先,教師可以對課程難度進行分層。根據班級學生的整體情況,如果班上學生的英語水平整體較高,則可以在基礎階段的單詞講解方面少花些時間,相應加大課程難度,為學生拓展一些新知識,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相反,如果班上學生的英語成績不夠理想,教師則應相應降低初始階段的學習難度,多多耐心地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只有打牢了英語基礎,才能為后續(xù)的學習做好準備。其次是對作業(yè)的分層,作業(yè)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對作業(yè)的布置也是一門學問,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班上所有的學生都必須統(tǒng)一完成一樣的作業(yè)。筆者認為,這樣的作業(yè)布置方式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掌握較好的學生多布置一些拓展性作業(yè);而基礎不牢的學生可多完成一些基礎性練習,以鞏固課堂所學知識[4]。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學習對學生以后的英語學習十分重要,英語教學是一門藝術,一味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不可取的。教師要順應教學改革和發(fā)展的趨勢,積極轉變教學模式,合理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