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靈芝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農業(yè)機械化取得了較大的發(fā)展,農民購買農機的熱情不斷高漲。在這種背景下,農機培訓工作的需求也更加的迫切。為了提高自己的生產效率,實現增產增收,許多農民群眾都會購買相關的農機具,但是這些農機具需要專業(yè)的技術操作指導,否則農機的價值將難以得到發(fā)揮。本文先圍繞當前農機培訓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然后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當前農機培訓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培訓的時間非常有限
農業(yè)生產活動非常的繁雜,在不同的時期,需要忙不同的農業(yè)活動。因此,從生產活動的安排上來看,農業(yè)生產非常的緊密,沒有太多的閑暇時間。也正是因為廣大農戶忙于農業(yè)生產活動,缺少時間,導致農機培訓工作受阻。雖然一些基層地區(qū)的農機培訓部門設置了相應的培訓課程,以實現對農戶的技術指導,但是因為培訓的時間與農民的日常工作安排有沖突,所以參與培訓的農戶較少。
2、培訓質量不夠理想
在農機培訓工作開展過程中,培訓質量的高低對這項工作的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因為廣大農戶的文化水平較低,他們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并不是很高,這導致他們的理解能力不是非常的強。在培訓過程中,他們的思維難以跟上培訓講師的授課節(jié)奏,對于培訓講師所闡述的教學內容,他們難以準確的理解。另外,在培訓教材方面,存在著培訓課程教材老化的情況,許多內容與農業(yè)實際相背離。導致培訓課程的理論性較強,而實用性卻較低。而且,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在教育領域之中,傳統的教學手段被摒棄,現代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之中,如電子模擬、多媒體教學等。但是,因為許多基層地區(qū)的教室設施非常的簡陋,很難將這些先進的教學手段應用到教學之中,所以培訓的質量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響。
3、師資力量較為薄弱
隨著農業(yè)機械化的普及推廣,使農機培訓師資隊伍也在不斷的擴大,但是隊伍的擴大化并不代表師資力量較強。在這些培訓講師隊伍中,許多講師雖然是農機管理專業(yè)的技術人員,但他們的實踐經驗較為缺乏,教學經驗也不夠豐富。還有一部分講師的教學偏向于理論化知識,沒有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挫傷了廣大農戶的學習積極性。
4、培訓的費用比較昂貴
由于廣大農民的文化水平較低,這導致他們的理解能力較為薄弱,所以要想提高培訓工作的效果,就需要引進多媒體教具,或者是引進一些更加先進的現代化信息技術,以實現對農機培訓的教學輔助。而這些設備的引進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經費支出。另外,培訓講師前往偏遠鄉(xiāng)鎮(zhèn)講課或者培訓,會涉及到食宿費以及路費等,而這些費用肯定不可能由講師自己承擔,而是需要由相關部門負責,由學員以及政府等共同承擔這筆費用。這些經濟支出勢必要由某一方來承擔,或者由雙方共同承擔,培訓費用也制約了農機培訓工作的開展。
二、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農機培訓工作的要求分析
1、堅持“服務三農”的這一目標
要實現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就需要做好農機培訓工作,以提高廣大農戶的生產效率,需要落實“三農”服務工作,秉承“知農、惠農、護農”的這一發(fā)展目標。通過農機培訓,以促使廣大農戶能夠更加熟練的將農機具用于農業(yè)生產之中,繼而實現農業(yè)的高效增收,這樣也能夠使農村經濟取得進一步的發(fā)展。
2、培訓工作應當堅持以市場為導向
在農機培訓工作開展中,需要以當前的市場經濟要求為依據,對農機培訓的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需要根據市場的變化情況,對培訓機制進行相應的調整,對農機培訓的方式進行調整。而農機培訓機構需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針,要堅持以市場經濟環(huán)境為導向,要切實了解廣大農戶的生產需求,然后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以實現多層次、全方位的培訓工作,這樣培訓效果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3、加強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在培訓工作開展中,要以提高農民的操作技能為核心。因此,在農機培訓過程中,需要改變以往重視理論教育而輕視實踐操作的做法,要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當然,要想實現這一點,就需要農機培訓機構重視對教師的引進與培訓,要確保本機構的教師不僅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儲備,而且還具有較強的操作經驗,能夠將各種培訓技巧與理論和實踐技術結合起來。
三、農機培訓工作的改進措施分析
1、政府部門需要極大扶持力度
農技培訓機構要想實現自身的發(fā)展,除了依靠自己的努力之外,還要爭取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使政府部門從政策、資金以及人力等方面支持農機培訓工作。當地政府部門要重視這項工作的開展,加大對這項工作的支持力度,就能夠使培訓工作得到更好的開展,并且有助于培訓質量的提升。
2、對培訓的時間以及內容進行科學的設置
農機培訓主要是針對廣大農戶開展的,所以培訓的目標不能偏離為農民服務。當前,一些地區(qū)的培訓時間與農民工作安排有沖突,這導致許多農戶沒有時間參與到培訓之中,不利于當地農機化水平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培訓工作中,需要對培訓的時間進行合理的設置,要根據廣大農戶的需求來安排時間。此外,可以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廣大學員進行調查,讓他們對培訓的內容提出建議,對培訓的重點進行投票等,然后根據農民的問卷調查來設置教學內容,這樣培訓的效果就會得到廣大用戶的推崇。
3、重視對培訓師資隊伍的打造
培訓教師對于農機培訓工作的最終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農機培訓機構需要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建設,要提高機構內師資團隊的業(yè)務水平。為此,需要定期對教師進行專業(yè)化的培訓,或者是引進一些實踐能力出眾而且理論知識較為豐富的人才,這樣可以提高機構內的師資力量水平。
綜上,農機推廣水平的高低會影響到農村經濟的發(fā)展,所以各地方政府需要對農機培訓工作予以重視。當前,我國各地區(qū)的農機培訓工作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那么在今后的發(fā)展過程中,就需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調整,以推動當地農機培訓工作的開展,使其更好的為當地農民所服務。
(作者單位:234300安徽省宿州市泗縣農業(yè)機械化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