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倩
近日,上海迪士尼因禁止游客攜帶食品入園被告上了法庭,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一時間,這座中國內地唯一的迪士尼主題樂園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多家知名媒體相繼發(fā)表社評質問上海迪士尼“憑什么翻包”“憑什么搞雙標”“憑什么如此霸道強硬?”眼看輿論矛頭越來越多地指向自己,8月23日上海迪士尼在其官方網站上發(fā)布了《就上海迪士尼樂園游客須知的一些說明》(以下簡稱《說明》),試圖就這一事件進行解釋。但令人遺憾的是《說明》通篇回避了樂園食品政策的合理性及法律依據,并有意將“翻包”與“安檢”混淆,稱安檢是“應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與各部門通力合作”,卻只字未提廣受網友質疑的“翻包”。反而引起了更強烈的輿論反彈。
仔細分析,這一事件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兩點:第一,上海迪士尼有沒有權力禁止游客攜帶自備食品入園?第二,如果有,那么是否可以用“翻包”的方式檢查,“翻包”是不是安檢?對于第一個問題的答案,筆者認為是肯定的。正如浦東新區(qū)法院給本案的定性一樣,游客與園方之間是一種“服務合同”的關系,游客是服務購買者,迪士尼是服務提供者,雙方之間存續(xù)的是平等的契約關系。我國《民法總則》第八條規(guī)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一百四十三條規(guī)定,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不違背公序良俗??梢?,只要雙方意思表示真實且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那么“你情我愿”達成一致就可以約定不帶自備食品入園。因此,無論上海迪士尼規(guī)定禁止自備食品入園的政策的出發(fā)點究竟是為了商業(yè)利益還是園區(qū)環(huán)境安全,只要游客愿意接受(游客如果不接受該項政策也可選擇不入園游玩),那么就對雙方有效,對雙方都有約束力。
關于第二個問題,答案應該是否定的。首先,游客接受禁止自備食品入園的規(guī)定并不意味著允許園方對其進行“翻包”;其次,“翻包”行為并不等同于“安檢”,安檢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翻包與搜身類似,是對被檢查人影響最大、侵犯最大的一種方式,不適合作為安檢的常規(guī)方法予以使用;再次,“翻包”行為嚴重侵犯了被檢查人的隱私,性質上是一種侵權行為。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經營者不得對消費者進行侮辱、誹謗,不得搜查消費者的身體及其攜帶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費者的人身自由。上海迪士尼的“翻包”行為已經嚴重違反了該條法律的規(guī)定。對此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邱寶昌曾對媒體明確表示:“對大型游樂場所進行安檢是符合相關規(guī)定的。但是,安檢跟翻包是兩個概念。翻包搜查消費者隨身所帶的物品與正常的設備安檢是完全不同的,目的不同,檢測方式也不同。安檢是機器檢查,配手持儀器或者設備,而翻包有違人格尊嚴?!?/p>
并且,我們注意到,上海迪士尼的《說明》也存在語焉不詳的問題,被疑有蒙混過關之嫌?!墩f明》中稱:應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我們需要在所有游客進入上海迪士尼樂園之前,對游客及其攜帶的行李物品進行安檢。我們與各部門通力合作,制定了游客入園的安檢流程,并持續(xù)進行審視及優(yōu)化,以確保其合法合規(guī)。那么,我們不禁要追問一句,依哪個法哪個規(guī)?與哪個部門合作?遺憾的是,《說明》中并未提及。
事件發(fā)展至此,游客與上海迪士尼的訴訟還在審理中,真理越辯越明,從法律角度分析此事,可以越發(fā)清晰地看出園方食品政策及其落實手段的缺陷和弊端。希望上海迪士尼且行且珍惜,盡快調整食品政策特別是相關落實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