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有一問題在困擾著我,每每發(fā)現(xiàn)試卷上文言文練習有這樣一幕奇特的現(xiàn)象:課內的句子翻譯習題錯誤率遠遠高于課外的!一臉懵圈的我,不禁懷疑:是我誤人子弟了嗎?那些花了我畢生精力,把文章“切碎”,逐字逐句解釋,密密麻麻的字詞筆記,顛來倒去的練習是浮云嗎?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學習
正在這一籌莫展之際,參加了一次主題為“文言共生”的初中古詩文教學專題研討會。這次充電,真的讓我的思維迸發(fā)出了不一樣的火花:文言共生,即在教授文言文的時候,字詞解釋和整文內容的梳理分析不割裂。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一般如下操作:先讀文章,然后給文中重點、難點的字詞解釋,并一句一句翻譯。等這個解決了,再著手分析,理解該文章。秉承的好多年的教法,事實看來,教學效果不是很好,細細思考,的確存在很多的弊端:一來,多如牛毛的加點字詞解釋,是學生記憶的噩夢;二來,文章被肢解后,缺乏了整體性,學生對整文的理解就不完整了;最后,這樣的教學模式,無疑把文言文轉變成了一篇現(xiàn)代文,也沒有了文言的特性,文言味蕩然無存。老祖宗的那點古風古韻被我們破壞殆盡……言文合一,血肉不可分離!
幾位專家也上了幾節(jié)示范課,研討課。千人千面,對文言共生也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操作:特級教師肖培棟用引導朗讀的方式,把《湖心亭看雪》一文上得如詩如畫,他巧妙把“天與云與山與水”一句改變成“天、云、山、水”讓學生讀,讀出原句的水天相接、一片蒼茫之感,把“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中的“惟”拖長音,讀出了張岱的孤獨惆悵……特級教師吳丹青,她“聽寫猜讀,以詩解詩”,采用比較閱讀的方式,用陶淵明的五篇《飲酒》,相互解讀,體會到詩人的那份恬淡、超脫;尤其是黃厚江老師的一堂《出師表》,更是讓我等望塵莫及:長長的一篇《出師表》,讓學生讀順都不易,更妄論字詞解釋還有分析,黃厚江老師居然用一節(jié)課就把這些全部完成。這必然離不開他本人深厚的功底、充分的準備以及巧妙的引導方式,當然還要依賴學生的高素質和過硬的自主學習能力!
本人作為一個普通的一線教師,教授級的功底那是不可企及的,而我們中學作為一所鄉(xiāng)村初中,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與人家也是沒法并駕齊驅的。可是目前的現(xiàn)狀,文言文的教學改革是勢在必行的:以目前教改版的新教材來看,古詩文的比例一再增加,如果還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學生根本來不及背誦,也不可能有這樣多的教學時間來反復練習,我要如何做,才能讓文言共生適應我們學校的土壤,在我課堂上開出花朵呢?讓學生高效學好文言、愛上文言?
嘗試之初,就把文言字詞的理解去掉了,直接著手分析文本,這樣一來,課堂很順利,節(jié)奏很流暢,學生似乎也更有興趣了。
嘗試了一陣,教學質量檢測,這是驗證效果的最好方式,檢測中發(fā)現(xiàn),學生們解決課文理解類的題型的能力有明顯的提高,得分率有一定的上升幅度,可是字詞解釋以及翻譯的得分率卻下降了很多,這又使我陷入了進退維谷,任何方法都應該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為目的,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算不得好方法,那是方法不適應我們的學生嗎?不!應該我在操作的時候還有待改進,再好的方法,也不可以全盤的“拿來主義”,要想在我們的土壤扎根,應該稍加改變,讓新的教學模式本土化。
長期的傳統(tǒng)文言教學模式,很大程度削減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為他們長期都是依靠死記硬背和車輪式的練習,才能掌握文言文的字詞和翻譯。在最初的嘗試中,完全學習了“文言共生”的模式,只專注于文本的解析、欣賞。字詞完全忽略,對于還不具備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的學生而言,那就是自生自滅!改革要改,但還是要適應我們學生,循序漸進地改,不能一下子全部把字詞理解拋棄,我應該慢慢來,在教學中滲透字詞的理解,在學生預習環(huán)節(jié)要設計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索字詞的可行性抓手。引導其方向、教授其方法,自主學習不可能是讓學生赤手空拳、單槍匹馬!
第二階段的言文合一,本人在備課時要花更多的精力和巧思,要把文本吃透,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可以巧妙滲透進字詞,而不生硬。并且這些問題還必須是學生完全可以依附文本就可以解決的,那就激發(fā)了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的欲望了,學生的榮譽感、自我成就感滿足了,更加推動他們的自主閱讀、思考。
如在教授《陳涉世家》一文的時候,上課前就拋出了這樣的思考題,讓學生預習:秦王朝當年蕩平六國,實力是何等的雄壯?可是一個強盛如斯的帝國,卻被兩個底層百姓領導的農民起義給撼動了帝國的根基,真讓人震撼,請大家化身偵探,一起來破獲這樁千古謎案。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從秦王朝還是從陳勝、吳廣入手調查。調查資料就是該文本。把上課變成了探案,稍稍變了一下提問的方式,學生的興趣就來了——陳勝的“茍富貴無相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等看出他雖然是底層百姓,可他不甘平庸,有抱負;“天下苦秦久矣”“二世少子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等看到秦政權早就不得民心……緊接著的“鬼神威眾、激將收眾、壇盟起義”環(huán)環(huán)相扣,都可以看出陳勝慧眼識局面、深諳大眾心的玲瓏。而在這一番探案的過程中,文章的重點詞句也都呈現(xiàn)在眼前,學生利用文下注釋以及語境,翻譯也不難,并且印象深刻。
再如最近才教授完的《鄒忌諷齊王納諫》,本文篇幅屬于中度,難度也不大,但是鄒忌和妻、妾、客的對話以及推己及人向齊王提的建議有些冗長,要如何在分析中又不著痕跡地滲透字詞,倒是要籌謀一番。我先是從課題入手,兩個人物“鄒忌”是臣子,“齊王”是國君,鄒忌一個臣子要向國君提意見,提什么意見?“王之蔽甚矣”,齊王受蒙蔽,受誰的蒙蔽?“宮婦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內有求于王”,幾個問題便把文章第二小節(jié)學習完了,這時還縱向比較了剛剛學完的《曹劌論戰(zhàn)》中的曹劌,一件魯莊公就“何以戰(zhàn)?”鄒忌卻并未如此直接,他就用到了一技能——諷!鄒忌如何諷?緊接著引出文章第一節(jié)鄒忌和徐公比美受蒙蔽的情節(jié),妻的“私”、妾的“畏”、客的“有求”又是怎樣看出來的?妻、妾、客三人的回答在句式上的不同反映出人物感情的不同,這個問題不僅解決了第一節(jié)的句子理解,情感分析,還復習了肯定句、反問句、長短句的句式特點??芍^一舉多得!
馬上就要嘗試教授《出師表》,讀就是一大難題啊,最近有一首特火的歌曲《生僻字》,而《出師表》有許多生僻字,并且還多是四字短語。我有突發(fā)奇想,用《出師表》把歌詞改編,用朗朗上口的旋律,給我們的朗讀插上翅膀吧。
言文合一,倡導自主,我會一直努力!
作者簡介:
劉亞潔,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市武進區(qū)橫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