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出發(fā),闡述閱讀在寫作中的重要引導作用,鼓勵學生在自我閱讀的過程中主動歸納引導,幫助學生從中找出能運用的豐富的素材和方法。注重閱讀筆記圈劃,引導學生在互動交流和自由表達的基礎上,多深入歸納總結,有利于學生在針對性地發(fā)現(xiàn)問題中獲得深刻印象,便于學生獲得有價值的認知素材和線索。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寫作;表達
閱讀與寫作是學生學習和使用英語的有效方法,是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深入探知的重要切入點。在閱讀中找出寫作的語句和方法,引導學生從相應的詞匯和語句中理出相應的表達切入點,能幫助學生在深入語篇的閱讀中找出相應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豐富的想法?;陂喿x理解基礎上的寫作表達,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從閱讀理解和寫作探知中收集相應的信息,有利于學生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隨時隨地訓練寫作,便于他們在主動探索嘗試的基礎上形成多元化的理解,促進其語言表達技能不斷內(nèi)化生成。
一、 筆記圈劃要點:理清脈絡
閱讀與寫作應該是分工不同,但不可分家。多引導學生從閱讀素材中找出相應的表達要點,在主動圈劃相應的詞匯的同時,能有利于學生形成一定的對語篇信息的深刻印象。筆記圈劃的過程也是學生為寫作準備必要的素材的過程,利于其在理清脈絡中找到更多地運用切入點。
筆記圈劃要點,便于學生在主動構思中體味獲得真切感知。如,在牛津譯林版8A Unit 5 Wild animal的“ReadingGiant pandas”教學中,對“How to feed giant panda?”可引導學生從語篇中搜索相應的信息,引導學生主動圈劃出相應的詞匯,像bamboo、small、feed等詞匯,可引導學生從相應的詞匯短語中找出相應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就“What are the characters about giant pandas?”“How should we feed giant pandas?”“What can we do for wild giant
pandas?”等方面自主從語篇中摘錄相應的信息,讓他們在圈畫過程中形成一定的認知。以此為切入點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活化寫作技巧,利于學生形成一定的語感,有利于學生在整合知識和思維中獲得深刻印象。
根據(jù)筆記圈劃的內(nèi)容,多鼓勵學生圍繞相應的詞匯內(nèi)容主動予以整理,幫助他們從中找出相應的詞匯和語句,利于學生在思維方法中開闊認知。
二、互動交流集思:收集素材
根據(jù)閱讀理解,組織學生多認真交流,讓他們在主動碰撞思維靈感的基礎上找到相應的素材?;咏涣髂軌蜃寣W生找到更多的表達重點,便于他們收集相應的素材,捕捉相應的思維靈感。
從互動交流中找出相應的語句,定會給學生更多的啟發(fā)。如,在牛津譯林版9A Unit 5 Art world的“ReadingTan Duns music”閱讀中,教師可建議學生結合“Music without boundaries”的文章主題,圍繞“Whatcan you know about Tan Dun?”“Why are Tan Duns music popular?”等話題主動收集相應的資料,引導學生從“The characters and influence of Tan Duns
music”的角度來深入體味文中要表達的內(nèi)涵意義。學生對上述內(nèi)容進行主動收集整理,定能利于其在有效交流溝通的基礎上中形成一定的認知感觸和共鳴。
根據(jù)學生的互動交流,多引導學生主動收集資料,便于他們在相互交流中形成真正的獨特理解。結合互動探討,利于學生在體味揣摩作者的表達意圖中形成豐富的理解。建議學生多根據(jù)相應的素材進行整理優(yōu)化,有利于其真正融入語境,獲得更多的深刻理解。
三、 自由表達展覽:提煉技法
依據(jù)閱讀所思,多給學生主動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在主動展覽交流中獲得豐富感知。學生自由表達的過程,就是其在相互學習和交流中獲得深層理解的過程。通過自由表達展覽,能夠讓學生在彼此交流中溝通寫作的技法,利于其在主動歸納提煉中獲得不一樣的技巧。
多組織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主動收集相應的內(nèi)容,利于其形成多樣化感觸。如,在牛津譯林版8B Unit 4 A good read的“ReadingGulliver in Lilliput”教學中,試著引導學生根據(jù)“Gullivers Travels”的表達內(nèi)容,建議他們以“What did I learn from Gulliver in Lilliput?”和“If I was Gulliver,what would I
do?”為話題主動從相應內(nèi)容中找出相應的素材。同時,可引導學生針對自己的閱讀感知進行深入構思,幫助他們從中找出相應的表達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可組織小學生將自己的習作予以展覽,讓他們從中找到更多的有價值的信息,指導他們進行深入交流互動。
鼓勵學生進行自由表達,多引導他們進行展覽交流,便于他們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有價值的信息。注重展覽溝通,利于學生有針對性地發(fā)現(xiàn)問題,在深入探知的過程中找到更多豐富的表達語料和素材。
總而言之,讀寫結合模式運用,能讓學生在主動閱讀和深入構思的基礎上找到更多的綜合表達運用切入點,利于學生在有效強化理解和主動表達中開闊認知。跳出單純的閱讀和寫作相脫離的學習模式,多給學生相應的引導,定能利于其從中獲得深刻認知。以閱讀為契機,鼓勵學生多圈劃篩選,多收集素材,多提煉技法,定能有利于學生從閱讀中獲得更多有價值的認知素材和線索,體味更多的寫作方式和技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徐有娣.初中英語讀寫結合訓練的探索與實踐[J].中學課程資源,2016(11).
[3]黃冬平.讀寫結合有效促進初中英語能力提升[J].校園英語,2016(24).
[4]潘衛(wèi).淺談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方法的應用策略[J].考試周刊,2017(102).
作者簡介:
劉君美,江蘇省南通市,江蘇省南通市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