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薇
【摘 要】導學案不僅有利于整合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fā)揮“雙主性”的共同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梢哉f,導學案是順應時代發(fā)展、深化課改教學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诖耍愿咧形锢頌槔?,詳細介紹導學案的概念及特點,并從課前預習、課堂應用、課后復習三個方面闡述高中物理教學中導學案的運用,提出導學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注意事項,為推動導學案的運用做出努力。
【關鍵詞】導學案;高中物理;特點;運用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7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7-0212-01
引言
為了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導學案作為現(xiàn)階段大部分學校、學科都在實行的教學模式,既順應了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又契合了課堂教學的需要。導學案不同于教師的教案,它不僅能夠給教師提供教的提示,更主要的是它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導學案在教學活動中應用所帶來的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它也成為教師展開教學活動時的首選教學方法。為此,從導學案的概念及特點入手,以高中物理教學為例,淺談導學案的設計及具體運用。
一、導學案的概念及特點
1.導學案的概述。
導學案是指教師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聯(lián)系新課程標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一種學習方案。導學案是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教學目標的達成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的教學方法,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思考與探究、討論與反饋等一系列活動,學會知識,學會學習,從而真正落實課堂主體地位。
2.導學案的特點。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使用導學案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導學案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實踐性強。導學案具有可操作性,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切入,再借助生動的教學案例、探究性思考的問題引領學生進行理解和思考,并通過習題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從而層層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識,形成物理能力。第二,教學目標明確。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應從教材出發(fā),在導學案上寫出明確而又具體的教學目標,供學生在自主學習時參考。在明確的教學目標引導下,學生能夠掌握學習內容以及學習的重難點。第三,符合認知規(guī)律。教師普遍會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教學實際設計導學案,這樣導學案中的教學目標、問題切入等都是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第四,結構嚴謹,引領思維。導學案的設計一般結構嚴謹,教師設計層層遞進的疑問,學生在解疑過程中步步深入,一方面能夠引導學生對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習慣,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3.導學案的設計。
想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導學案的教學模式,就必須要對導學案的設計有細致了解。導學案一般要遵循以下兩個編寫原則:第一,遵循課時化原則,在編寫導學案時要以課時為單位。課時之間有延續(xù)關系,因此,導學案的設計與編寫也必須具備延續(xù)性和完整性。第二,運用導學案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及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導學案的設計必須要以問題為導向,教師應利用一系列層層遞進的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導學案的運用對策
導學案的運用能夠變“以教定學”為“以學定教”,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么,如何使用導學案才能發(fā)揮最大效果呢?主要從三個步驟對導學案的應用進行分析研究。
1.課前預習。
總體來說,在導學案教學模式中,學生往往是通過預習去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以及學習目標的,因此,物理教師在設計和編排導學案時應該設計一些簡單的預習任務,并給予學生一些學法指導,引導他們學會控制和安排時間,從而提高預習的時效性。舉例來說,在設計《摩擦力》的導學案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幾個預習小任務,主要有:第一,了解摩擦力;第二,探究摩擦力的測量方法;第三,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第四,利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由此可以看出,教師設計的預習任務具有銜接性,而且是由淺入深的。
2.課堂應用。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使用導學案,其中課堂應用這一步驟主要是對導學案的講解和完善。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必須要使用合適的方法去引導學生對導學案進行學習。一般來說,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給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再結合一系列問題讓學生產生疑問。當講完基本知識點后,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去探究更深層次的知識。教師一定要給學生留足反思和實踐的時間,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舉例來說,在運用《摩擦力》的導學案時,教師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現(xiàn)導學案上用文字描述的情景,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并引導他們嘗試總結摩擦力的規(guī)律。當這些基礎問題講解完整之后,再向學生提出探究性話題,并組織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讓學生利用實驗去探究和總結。
3.課后復習。
導學案教學模式中的最后一個步驟是課后導學,這一階段的主要教學目的是針對學生課堂的學習情況進行延伸拓展。因此,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fā),設置不同難度的課后習題,以此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作業(yè)反饋,對依舊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輔導,從而真正引導學生掌握物理知識點,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導學案教學模式的課后延伸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課后復習,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課后復習都是在課余時間完成的,這樣的課后復習占用了學生很多的課余時間,容易使他們產生厭煩心理。而基于導學案教學模式的課后復習,一般是在課上完成的,這樣既不占用學生的課后時間,也能在學生記憶曲線呈下降趨勢之前加深認知。
三、導學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注意事項
首先,導學案教學模式雖然是變“教案”為“學案”,但教師不能直接把導學案“扔”給學生,而弱化其教學的指導作用。其次,無論是在課前預習、課中應用還是課后復習階段,導學案教學一定要落到實處。最后,教師在運用導學案進行教學時一定要善于總結,總結的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等,并根據(jù)學生的反饋有針對性地完善導學案的內容。
結束語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導學案教學,是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推行的重要措施,教師在設計和運用導學案時必須要結合學科的特點以及實際學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導學案的作用,促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鄧懷科.“導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16,(18).
[2]黃釗鳳.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有效應用“導學案”[J].中學教學參考,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