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彪
摘 要:美術課教學是讓學生感受美、體驗美的過程,美術教師只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激活學生美育情趣,美術教學才能更“美”。
關鍵詞: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策略探究
一、美術學科對于學生的重要作用
許多中學生在步入中學之前,就已經接觸了美術學科,可以說從小學開始很多學生就會表現出對于美術課程的興趣,進入中學以后,正是他們對于這門課有更深層認識的階段,而中學美術課程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觀賞興趣,提高學生藝術方面的素質和造詣。
(一)美術課程的特殊美感,激發(fā)學生對美的認識。每個學生對美的認識都各不相同,但是對美的追求都是一樣的,大家都喜歡美的事物。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老師教給學生不僅僅是畫畫的技巧,更多的應該是對美術的認識和欣賞能力。
(二)通過美術課程的學習,了解中國美術發(fā)展史。中國美術的發(fā)展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國的水墨畫更是世界聞名,北宋時期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五代時期徐熙的《汀花野竹》,而在民國時期更是有徐悲鴻、林風眠等畫家,代表了中國美術的發(fā)展鼎盛時期。而現在美術更是被應用到各種建筑的建設中,無不充滿美感,所以在學習繪畫的過程中,學生會了解中國美術的淵源,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美術派系,來進行繪畫的創(chuàng)作。
二、創(chuàng)新美術學科教學的途徑
美術教學,不但要讓學生對美術產生興趣,還要教授學生繪畫技巧,讓他們把畫畫當做是一種抒發(fā)情感的方式。
(一)從臨摹到自成一派。繪畫的技巧都是從臨摹開始的。從小我們都會找一些自己喜歡的圖案來模仿,然后加上自己的理解進行繪畫,在課堂上亦是如此。老師應該找一些比較符合現代學生品味的繪畫代表來給學生們進行模仿。教授美術課程的方法有很多,老師也可以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二)繪畫技巧多樣化,與時俱進。我們都知道美術中有很多不同類別的繪畫技巧,素描、水彩、彩鉛、油畫等等。而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在專業(yè)的指導之余,應該多一些由他們自己興趣出發(fā)的繪畫技巧。現在,學生都很喜歡漫畫漂亮的著色,和特殊的表現形式,或唯美或搞笑,而大多數的中學生也都有自己最喜歡的漫畫類型,如果可以將這些現在學生中比較流行的元素加入到美術的學習中,便可以更加提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美術的創(chuàng)作中。
(三)將作業(yè)的周期延長,而不是一課一畫。美術這種特殊的學科,在很多時候需要靈感和興趣的激發(fā),而并不是我想畫就可以畫得出來的,所以老師應該適當地延長美術作業(yè)的周期,讓學生在具有靈感的時候開始畫畫,這樣在畫畫時他們會感覺到心情愉悅,并且能夠對自己的繪畫作品更加有信心。
(四)因地制宜,讓美術課堂凸顯地方“特色美”。在農村學校,如果美術課教學手段單一,教學中拘泥于教材,不能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在教法上過于呆板的話,是體現不出新課標的理念和精神的。農村初中,雖然學校美術課程資源嚴重不足,沒有必要的教學設備、器材和資料,但農村有著豐富多采的課程資源,有廣闊的土地、美麗的朝霞晚霞、藍天白云、各種動植物和花草;有能用于造型活動、取之方便的自然土、竹、木、石等;有民間美術、雕刻、圖案、編扎;有獨特的節(jié)日、習俗,民間藝人和民間工匠等。鑒于以上幾方面的地方獨特資源,可以進行農村美術教學的探索。首先,把生活和美術緊密地結合起來。提倡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圍墻,融入社會,放眼農村廣闊天地,擺脫教材束縛,挖掘農村特有的資源,開展“以農為本”的系列活動,努力開發(fā)當地美術課程資源,大膽對原有教材進行增、改,補充一些學生愿意學習的有特殊興趣的內容,引導學生把美術學習與生活經驗、周圍環(huán)境相聯系,表現生活、贊美生活、運用生活。其次,開放教學過程,豐富素材庫。農村有著廣闊的山川河流、奇峰秀嶺、紅花綠葉,別具一格的農家文化、農家風情,家鄉(xiāng)之變化,農村清潔工程等,為了豐富美術教學資源,美術課堂必須實行開放式教學,讓這些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走進農村學生的心間,為農村的孩子發(fā)現美、欣賞美,提供豐富的美術素材。
(五)應用多媒體,讓美術教學呈現“動態(tài)美”。多媒體教學以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有機體,形成了頗具“活色生香”的形感、聲感、語感、樂感、動感,大大超越和豐富教材的內容,刺激著學生的感官神經,突破了言傳身教的局限性,從而使學生多角度感受多媒體的魅力。首先,多媒體圖片的展示可以讓學生的繪畫氛圍更加活躍。多媒體技術表現美術語言中的線、形、色、質,引起人的回憶、沉思和心靈的創(chuàng)造,多媒體課件在展示欣賞圖片時,就可以把整個繪畫過程高度概括為幾個關鍵性的畫面展示,按照細致結構上的先簡后繁的條理性和色彩上先淡后濃的條理性,適當插入有動態(tài)的繪畫歷程,學生看著優(yōu)美的圖片,心里充滿了激情,在繪畫過程中,有的在細心觀看、有的在相互討論的、有的則請教老師學生思維隨著情境不斷迸發(fā)出火花,畫出的畫面也越來越精彩。其次,多媒體音樂的運用能使學生“美”色飛舞。美術課中常會因靜謚有余而活潑欠佳,在美術課中注入音樂元素,可以拓展學生的想象與遐想空間,深化作品的主題,加深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使兩者達到和諧統一,有利于烘托課堂教學的氣氛,創(chuàng)設出美好的意境,使學生身心愉悅,靈感激發(fā)。
(六)變廢為寶,讓美術課程再現“創(chuàng)造美”。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被遺棄的卻極有應用價值的廢舊材料,像各種布料、舊報紙、易拉罐、廢舊掛歷、礦泉水瓶等。把這些材料的特點、美感與具體的藝術形象完美地統一起來,通過對各種不同材料的發(fā)現、收集與創(chuàng)造使用,再現藝術之美,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藝術創(chuàng)造的熱情。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又激發(fā)了學生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情趣。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西縣高陽九年制學校,甘肅 定西 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