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華
摘 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陣地。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的研究,對切實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進行探討,分析了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并提出了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大學生面臨就業(yè)、學習等多方面的壓力,產(chǎn)生了一系列心理困擾和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如何有效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各大高校面臨的重要課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陣地。要發(fā)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必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進行深入研究,探索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措施,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現(xiàn)狀
近年來,各高校不斷加強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對教學目標、教學基本內(nèi)容、教學方式方法、課程設置與考核等方面進行了許多具體探索,積累了許多好的經(jīng)驗,形成了比較系統(tǒng)的課程教學體系。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課堂教學質(zhì)量。
一是教材注重學科專業(yè)化。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材繁多,但普遍側重心理學的專業(yè)知識而不是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缺乏靈活性,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加上部分師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夠重視,影響了課程教學質(zhì)量。
二是課程定位不準確。目前,各高校普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但仍存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教學不夠重視的現(xiàn)象?!洞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仍處于邊沿課程,課時安排較隨意,缺乏規(guī)范性。同時普遍作為大課堂來安排教學,給教師組織課堂帶來巨大壓力,也不利于教師及時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對課程定位不準確,影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的實效。
三是科任教師專業(yè)化不夠,教學水平差距較大。目前,部分高校尤其高職院校擔任《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是輔導員或其他學科教師,沒有經(jīng)過心理健康教育系統(tǒng)的理論學習或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踐。同時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缺乏教學經(jīng)驗,脫離學生實際問題,采取單一的教學方法。
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措施
1選擇符合大學生心理需求的課程內(nèi)容
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旨在使學生掌握并應用心理健康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自信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全面提高學生心理整體素養(yǎng),優(yōu)化心理品質(zhì)、培養(yǎng)健全人格。因而要建立健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選擇符合大學生心理需求的、能幫助不同階段的學生解決不同成長問題的課程內(nèi)容。
2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承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教師要不斷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識和教學質(zhì)量,改進教學方式與方法;能緊跟教學技術的動態(tài),積極學習電腦技術與多媒體技術,增強教學效果。要積極參與學生心理咨詢及相關活動,深入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改善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關系,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達到教學相長。
3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要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就必須不斷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與模式,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洞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中應采用理論與體驗相結合、教授與訓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要采用課堂講授、團體輔導、案例分析、情境模擬、心理游戲、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情景劇、體驗等方式進行。例如,角色扮演法。它主要是指角色的交換,使個人能夠感受和體驗不同的情緒和認知,從而改變不良的認知,釋放負面情緒;同時其他同學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重新審視自己的問題,加深對自己和他人的理解,達到教學目的。
4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利用相關的圖書資料、影視資料、心理測評工具等,擴大心理學課程教學范圍,將信息的傳遞由單向變?yōu)殡p向,拓展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教學過程中多種資源的整合運用,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還能調(diào)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結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是高校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它是集知識、體驗和訓練為一體的綜合課程。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質(zhì)量必須從內(nèi)容設置、教師隊伍建設、教學方式方法、教學工具等多方面多角度探索。
[參考文獻]
[1]陳華.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 14(4):48-52.
[2]游英會.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質(zhì)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 南京醫(yī)科大學, 2017.
[3]金瑤.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優(yōu)化設計探析——基于積極心理學的視角[J]. 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 2015, 28(7):63-64
[4]劉偉方, 高彬, 高斯恬.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探索[J]. 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 2018, v.17(10):169-170.
(作者單位:湘潭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湖南 湘潭 4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