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wèi)洪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一個完整的教學流程,也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之下,小學生的思維受到諸多方面的限制,因此問題意識較弱,所以問題導學法的應用存在著較多的困難。但是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問題導學法對于提高教學質量確實能夠起到十分明顯的作用。本文在深入分析小學語文教學特點的基礎上,較為詳細地闡述了問題導學法的有效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問題導學法;思維引導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19)08B-0086-02
對于小學生來說,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提出問題的過程本身就是對知識的深入思考過程,如果思考得不夠深入,就無法提出有效的問題。
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老師應該積極引導小學生,讓小學生能夠通過獨立思考,提出問題,然后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深化理解,這也是一個完整的學習流程。但是從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際情況來看,由于教學形式和教學觀念的影響,小學生的思維受到了多方面的束縛和限制,獨立思考能力較差。
所以,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老師應該積極應用問題導學法,將小學生的思維引向高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在應用問題導學法過程中存在的阻礙
在既有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下,部分教師仍然認為,不管在教學實踐中采取什么樣的教學策略,開展怎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其根本目標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問題導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也是為提高學生的語文考試成績服務的。
一些年輕教師在形成教學理念的過程中,思想比較前衛(wèi),但是一些執(zhí)教時間較長的老師,基本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獨有的教學風格,既有的教學體系已經形成,如果想要這些教師將全新的教學方法融入到教學體系之中,存在著較大的困難。
因為對于小學教育來說,老師教學方式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教育大環(huán)境的影響。
在之前的教學發(fā)展環(huán)境下,學習成績似乎成為學生素質的唯一衡量指標,同時也是學校辦學水平和老師教學質量的重要體現,所以學校和老師都想辦法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這種教學形式與教育的基礎和宗旨是相違背的,更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盡管素質教育理念對于傳統(tǒng)教學形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多數情況下,當前的教育仍然是披著素質教育外衣的應試教育,雖然一些年輕教師會在教學實踐中產生一些的創(chuàng)新想法,但是迫于教學評價的壓力,也只能在原有的教學模式之上徘徊。
從教學本質來看,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還是老師的教學目標與定位存在偏差,而教學目標又是老師采取教學方式的主要依據。
所以以提高學生考試成績?yōu)槟繕说男W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就會在潛意識中排斥問題導學法的應用,因為從短期來看,問題導學法雖然對引導和啟發(fā)小學生的思維有較為積極的作用,但是卻不會直接反映在考試成績之上。
所以,迫于傳統(tǒng)教學評價形式的壓力,老師仍然會選擇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同時,因為教學時間有限,老師會將主要的時間都用在考試內容之上,對于其他方面的知識則沒有精力涉及。也就是說,問題導學法的應用還處于理論階段,沒有在教學實踐中得到切實有效的落實。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問題導學法的有效應用對策
(一)應用問題導學法啟發(fā)小學生思維,完善語文知識體系
對于小學生來說,認知體系的構建對于學習具有十分積極的影響,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給予更多的重視,并使其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也能夠充分發(fā)揮原有知識體系的作用。
具體來說,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已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并且認知體系也已經初步成型,知識基礎也不是完全空白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在進行新知識講解的時候,就應該首先明確學生的認知起點,研究學生的學習風格和思維方式。
然后在此基礎上,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用問題引導學習,讓學生用原有的知識認知新知識,并且逐漸將其融入到知識體系之中,發(fā)揮知識的遷移效應。
同時,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老師應該尊重并鼓勵學生的獨特想法,接受學生的多樣化思路,這樣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
比如,老師在講解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課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一內容的時候,就可以應用問題導學法引導學生學習。
比如老師在學習之前可以給學生提出幾個問題:“高爾基是一個怎樣的人?他與兒子的關系是什么樣的?”這樣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學習,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升。
再如,在講解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時,老師也可以通過問題導學法的形式,引導學生學會其中的內容,領略課文的真情實感。
老師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前,可以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認識昆蟲嗎?”學生會異口同聲地回答:“認識?!薄澳敲茨銈兡芘e出一些你們見過的昆蟲嗎?”這時候學生就會爭先恐后地舉例子。
接下來,老師提問:“那你們認識的昆蟲都是生活在哪里的呢?”有的學生回答:“在大自然里?!崩蠋熣f:“那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的課文就是裝滿昆蟲的衣袋,大家思考一下為什么昆蟲會裝在衣袋里呢?”這時候學生就會對這篇課文產生一定的好奇心,老師適時讓學生開展課文閱讀,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在閱讀完成之后,老師接著用問題引導學習:“法布爾居住的小村子是什么樣子的?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這樣,學生就會回到課文之中尋找答案,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緊接著,老師再提問:“兩個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都是一些昆蟲、石子、貝殼等,這時候法布爾心情是怎樣的?”“父母突如其來的責罵”指的是怎么一回事?課文是怎樣寫法布爾扔他衣袋里東西時的情景的?”這樣一步步地引導小學生深入學習和研究課文內容,使小學生對于《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的理解不斷深化,最終掌握課文的精髓,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應用問題導學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知識的一種探索傾向。也就是說,如果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充滿興趣,那么整個學習過程就會非常愉快,因此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之中最為活躍的部分,可以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
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老師應該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積極應用問題導學法,使學生對于學習產生一種特殊的心理情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情緒就容易出現波動,此時老師應該注重心理教育,強化心理疏導,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
例如,老師在講解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嫦娥奔月》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小學生展示月亮的圖片,然后問小學生想到了什么,進而引出嫦娥的故事。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逐漸運用問題引導,幫助學生學習嫦娥心地善良的品質。
三、結束語
問題導學法是一種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的途徑,也是促進小學生形成問題意識,進而深入研究所學內容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老師可以通過問題導學法的應用,啟發(fā)小學生的思維,完善小學生的語文認知體系,促進小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語文知識。
參考文獻:
[1]薛素莉.巧談小學語文“導學單”的設計與運用——以統(tǒng)編版三年級為例[J].速讀(下旬),2019,(2).
[2]蔡東獎.芻議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的有效運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8).
[3]鄭曉倩.小學高年級語文導學提綱可以這樣設計——以《紀昌學射》導學提綱為例[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8,(1).
[4]楊禮艷.任務驅動,啟發(fā)學生自學 ——任務驅動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