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果萬
摘 ? ?要: “翻轉課堂”即“顛倒課堂”,通過對學習知識顛倒安排的方式,把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和學生的角色進行變化,重新規(guī)劃學生課堂時間安排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同時是一種以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教學模式,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一種新興措施。本文通過對翻轉課堂起源、概念和特點的解釋,對新型教學模式的分析,對翻轉課堂教學內容、教學形式、評價方式等問題的分析、歸納和總結,更好地積累語文翻轉教學經(jīng)驗,實現(xiàn)語文個性化教學。
關鍵詞: 翻轉課堂特點 ? ?教學模式 ? ?個性化學習
一、“翻轉課堂”的起源
“翻轉課堂”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園”高中。2007年春,該校化學教師喬納森·伯爾曼(Jo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開始使用錄屏軟件錄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講課聲音,并將視頻上傳到網(wǎng)絡,以此幫助缺席的學生補課。后來,這兩位老師讓學生在家看教學視頻,在課堂上完成作業(yè),并對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學生進行講解。這種教學模式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這種顛倒學習的基本模式,就是現(xiàn)在我們推行的“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既于學生發(fā)展有利,又于老師的教學有利。
二、翻轉課堂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的過程
“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由三個部分構成——課前準備、課中實施、課后評價。這三個部分環(huán)環(huán)相扣,任何一個步驟的缺失都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讓“翻轉”流于形式,下面我從語文角度分析如何“翻轉”。
(一)課前——教師準備。
1.教師準備之一:錄制視頻。
課前視頻學習(微課學習)是“翻轉課堂”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因此錄制課程視頻就成為翻轉課堂最緊要的一步。翻轉課堂的視頻一般是短小精悍的,時長控制在15分鐘以內,是伴隨著后續(xù)課堂吸收內化的一種資源,并不是單一的封閉的教學資源。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教學內容豐富多樣,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使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審美能力等得到全方面發(fā)展?;谶@樣的目標,我們在制作語文視頻的時候要從實質和形式兩個方面把握,充分發(fā)揮教學視頻的作用。首先,語文教學視頻的實質性要求是基本要求,就是教學的準確性,就是說這個視頻能不能直接地把教學內容反映出來,能不能把教學中所有知識點都呈現(xiàn)出來,并且對突出知識點進行深入講解。
以《廉頗藺相如列傳》為例,我們在錄制這類型教學視頻時,首要錄制的內容就是傳統(tǒng)課堂中的文言重難點字詞的理解(如:負、使、引、徒、幸等),并要求學生歸納整理,文言相關知識的梳理(如:文言文特殊句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相關文學常識的講解(如:人物傳記中常用的古代官職任免升遷的常用術語、史書體例知識等)。再比如錄制《過秦論》的微課時,除了文言知識梳理和總結外,還應在錄制視頻時補充關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政治、軍事、地理等相關知識點,讓學生在進入文本分析之前對其涉及的歷史知識有準確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分析理解文本。
2.教師準備二:布置合理的作業(yè)。
教師想要學生看完教學視頻之后真正學有所獲,一定要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yè)。同時,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安排,使學生的學習針對性更強。不同的學科要求有所不同。不同的教學內容要求也不同,甚至不同的學生,教師的要求也應該有所不同。
以語文為例。在以知識講解為主的視頻學習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對視頻講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學習之后的收獲進行記錄,要求學生完成這課時的課前知識梳理,以加強對學習內容的鞏固。在以文本內容分析為主的視頻學習中,教師應要求學生根據(jù)視頻內容完成文本的初步解讀——概括故事情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文章的主旨等。在教授學生朗誦技巧的視頻中,除了要求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外,還應要求學生模仿,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隨后在課堂上給學生范讀。不論哪種作業(yè),教師都應該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對課前練習數(shù)量和難易程度合理設計,利用“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幫助學生實現(xiàn)舊知識向新知識的過渡。
3.教師準備三:答疑交流。
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和完成課前作業(yè)的過程中,由于自身知識結構和學習能力等差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給課前自主學習帶來很大考驗,那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這時候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輔助”作用。怎樣輔助呢?首先,教師應該利用信息技術平臺給學生提供網(wǎng)絡交流溝通、答疑的機會,幫助學生解決自主學習過程中各種問題。學生在家可以通過留言板、聊天室等網(wǎng)絡交流工具與教師互動溝通,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老師共同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思維局限,更新自己的知識建構。其次,教師還可以搭建網(wǎng)絡交流平臺,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互動交流,了解同學之間的收獲和疑惑,同時相互解決問題、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教學內容中的新亮點,有效完成知識的發(fā)展延伸。最后,師生在網(wǎng)絡平臺上還可以就所學內容進行網(wǎng)絡鏈接和延伸,使課內知識和課外知識結合起來,拓寬思維,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新的“美點”。
(二)課中——教師的“配角”作用
翻轉課堂的特點之一就是在最大化開展課前預習的基礎上,不斷延長課堂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想要做到這點,關鍵在于如何通過課堂活動設計完成知識內化的最大化。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的獲得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通過人際協(xié)作活動實現(xiàn)意義建構的過程。因此,教師設計課堂活動時應充分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等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完成對當前所學知識的內化。
“翻轉課堂”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成為教學主體,因此,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并以合理的角色積極投入到教學中,擺脫對老師的依賴性學習,自主學習,慢慢提高學習能力。教師由主角變成配角,成為指導者,指導學生,幫助學生,當學生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時及時幫助學生,讓學生度過學習難關。那么在“翻轉課堂”中,學生成為主體,教師這個配角應該做些什么呢?首先,教師必須是教學盛宴的“主持人”。在教學開始時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并讓他們在這個舞臺上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能,讓他們在文學的海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一方天地,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年輕人特有的風采。
其次,教師是教學盛宴的“總導演”。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出現(xiàn)了共性問題,老師就要集中解決,力求做到眾人滿意。如果說只有個別學生出現(xiàn)了問題,就要單獨輔導,讓他不帶著任何疑問離開課堂。再次,教師是教學盛宴的“導播”。當課堂需要時,教師要適時播放幻燈片,解決學生在課堂上遇到的各種問題,讓他們學習思路清晰。如果需要插入朗誦音頻,教師就要播放,營造合理的氛圍,讓他們更好地進入情境,對文章傳達出的感情有進一步的體味。如果需要調節(jié)課堂氣氛,教師就要發(fā)揮個人魅力,用最合理的方式調動參與者的熱情,使課堂活躍起來。最后,教師在課堂上還可以是“演員”、“場務”、“策劃”等各種不同角色,只要有利于課堂建設和學生知識吸收,教師角色隨時都在發(fā)生變化,這是“翻轉課堂”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點。
三、結語
相關資料顯示,實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90%的學生接受了這種學習模式,并且很喜歡這種學習模式。語文學科利用翻轉課堂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廣泛的信息,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作用,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學生更好地和社會接軌,更好地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種教學模式會被更多學校采用,讓更多學生在“翻轉”中收獲更多自己想學的知識,讓前行的道路越來越寬廣,成長過程越來越精彩。
參考文獻:
[1]喬納森·伯格曼.亞倫·薩姆,著.宋偉,譯.翻轉課堂與慕課教學:一場正在到來的教育變革[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3(24):234-235.
[2]薩爾曼·可汗,著.劉婧,譯.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互聯(lián)時代的教育革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重點課題《傳統(tǒng)學校開展的與基于網(wǎng)絡的語文個性化學習指導對比研究》,課題編號:9788,課題立項號:18622001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