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嬌蓉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8-0247-02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當前小學實施素質教育,減輕學生過重課業(yè)負擔,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課題。小學生精力充沛,想象力豐富,有廣泛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這都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思維創(chuàng)造性的沃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本文筆者談談在教學中如何通過巧設“五變”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一、條件變,有利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
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訓練中可根據知識的聯系,引導學生善于把問題的關鍵條件進行轉化。通過轉化,就可以收到化難為易,舉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在解決數學行程應用題時,讓學生比一比再解答下面題目:AB兩車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向而行,A車每小時行60千米,B車每小時行80千米。
運用一題多變方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從各種不同角度分析數量關系中溝通了應用題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思維更靈活,有利于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
二、問題變,拓展了思維的深度。
教學中教師要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對典型問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層次的演變,逐步理解和掌握數學問題的一般規(guī)律和本質屬性,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例如在學習了分數應用題后出示:“二年1班有男生30人,女生24人, ? ? ? ? ?”讓學生根據所給的條件提出問題,并且解答。學生由此可以提出很多不同的問題:
①男同學是女同學的幾倍?
②女同學是男同學的幾分之幾?
③男同學比女同學多幾分之幾?
④女同學比男同學少幾分之幾?
⑤男同學占全班的幾分之幾?……
又如,在數學百分數應用題后出示:“修路隊修一條1500米的路,已修了900米, ? ? ? ? ?可以引導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
①已修的占全長的百分之幾?
②還剩百分之幾未修?
③已修的相當于剩下的百分之幾?
④剩下的相當于已修的百分之幾?
⑤已修的比剩下的多百分之幾?
⑥剩下的比已修的少百分之幾?
通過這樣問題的變換,學生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感到新鮮、有趣。從而拓展了思維的深度,發(fā)揮了思維潛力,從而達到了發(fā)展和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目的。
三、思路變,提高了創(chuàng)造意識。
教學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訓練方法,要加強學生的順向和逆向思維訓練,使學生看到解決同一問題,思維方式可以有所不同,方法多種多樣。例如求出“200千克油菜能榨出菜籽油76千克,350千克油菜可榨出菜籽油多少千克?大部分學生做題時都順向思考先求出每千克油菜出油多少千克?再求350千克油菜出油多少千克?列式76÷200×350。教師可以進一步啟發(fā)學生逆向思考先求出每千克油需要多少千克油菜?再求出350千克油菜能榨出多少千克油?列式:350÷(200÷76)。還可以引導學生從兩個油菜千克數的倍比入手思考,列出算式:76×(350÷200)……學生對基本數量關系逆向擴展思考,產生了多種解題思路,靈活運用多種解法。
又如,計算0.25×4.8時,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進行集體反饋,共有以下幾種做法:
在多種解法相互對比中學生的思維由單一向多元化發(fā)展, 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發(fā)展,還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
四、途徑變,培養(yǎng)思維的深度與廣度。
教學中教師應重視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變通性,鼓勵學生要敢于標新立異,要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要敢于打破教材例題的局限,要從多方面、多角度認識和把握新知。例如在教學圓柱體體積計算公式推導時,先讓學生分組動手切拼操作并思考:圓柱體能轉化成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這個圖形和圓柱體有什么關系?于是,學生紛紛動手,運用轉化的方法把圓柱體切拼轉化成一個近似長方體后,再通過觀察都發(fā)現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體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等于圓柱的高,研究得出V圓柱=S底面×h。在轉化過程中,還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如果圓柱體切拼成長方體后所擺放位置不同,還可觀察到把圓柱體的側面積除以2就是長方體的底面積,把圓柱體的底面半徑就是長方體的高,還可推導出圓柱體積計算公式:V圓柱=(S側÷2)×r
又如:已知長方體的長是6米,寬是5米,體積是120立方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大部分學生因循守舊,分兩步計算,先求出它的高:120÷6÷5=4(米),然后運用求表面積的公式計算:(6×5+6×4+5×4)×2=148(平方米)這時,教師可以啟發(fā)和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從‘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想到120÷6就是寬與高的積,120÷5就是長與高的積”。因此,還可以列式:(6×5+120÷6+120÷5)×2=148(平方米)。這樣,擺脫了習慣性思維的束縛,引導學生另辟蹊徑,創(chuàng)造性地靈活解題,培養(yǎng)了思維的深度與廣度。
五、角度變,協調發(fā)展思維能力。
具有促進多種思維能力的練習,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主動性和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發(fā)展。因此,我們要設計一些一題多解的題目,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從中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從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例如教學《雞兔同籠》問題:“籠子里有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雞和兔各有幾只?”。教學時先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人,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讓學生按順序列表試一試,同學互相交流,最終得出答案:3只雞和5只兔的腳剛好26只。這時教師可提問:“還有其他方法嗎?”接著引導學生用假設法這樣想:如把這8只假設都是雞,那么腳就有8×2=16(只),就多出了腳26-16=10(只)。這10只腳就是兔子多的,每只兔子比每只雞多2只腳,也是有兔10÷2=5(只),雞就有8-5=3(只)。教師再問“還有別的方法嗎?”有的學生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就想到:假如這8只都是兔,就有腳8×4=32(只),這樣就還差腳32-26=6(只),這6只腳就是雞差的,每只雞比每只兔差2只腳,也就有雞6÷2=3(只),兔就有8-3=5(只)。這樣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可先求兔再求雞,也可先求雞再求兔。緊接著教師可提問:“除了以上的列表法和假設法,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再引導學生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設兔有x只,那么就有(8-x)只雞。兔就有4x只腳,雞就有2(8-x)只腳。列式為4x+2(8-x)=26,解得兔有5只,雞有3只。雖然解決同一道題,但教師充分發(fā)揚了民主,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多方位地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生通過多角度思維,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得到協調發(fā)展,同時鍛煉了思維的發(fā)散性、求異性和創(chuàng)造性,協調發(fā)展了思維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靈魂。教師應從小加強對學生思維品質的訓練,立足于數學學科的特點,在教學中認真做到以上“五變”,不斷更新觀念,引導學生大膽探索,提出新見解、解決新問題,讓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初步的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