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素
【摘要】德育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在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過程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過程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我們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班主任就要懂得心理學,做好心靈教育,引導孩子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關鍵詞】班主任 ?心理學 ?德育 ?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7-0204-02
“核心素養(yǎng)”是當前教育政策、教育實踐、教育研究領域的重要議題。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在北京師范大學召開了《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成果發(fā)布會,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從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構建了《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總體框架,綜合表現(xiàn)為六大核心素養(yǎng):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
德育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在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過程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過程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學生品格和心理發(fā)展的“重要他人”,班主任以道德榜樣的方式潛移默化地作用于學生人格的發(fā)展過程,不同的班主任會通過個性化的班級文化和交往方式營造出不同的心理氛圍和班級成長生態(tài)。
初中生是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重要階段,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作為初中班主任,我們一言一行都影響孩子們。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經(jīng)說過:“一個好的班主任,應該是一個出色的心理學家?!钡拇_,作為優(yōu)秀班主任,要想真正了解學生,真正有效的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班主任就要懂得心理學,既讓孩子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也使自己成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
一、巧用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提高學生“學會學習”和“人文底蘊”的核心素養(yǎng)
美國新行為主義心理學家阿伯特·班杜拉在從事行為矯正技術的研究中提出,人的行為模式實際上都是從觀察別人的行為及其后果。班杜拉將社會學習分為直接學習和觀察學習兩種形式。什么樣的榜樣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從而加以模仿呢?如果榜樣與觀察者經(jīng)常在一起,或者二者相似,那么觀察者就經(jīng)?;蛉菀讓W會榜樣行為。如:子女較多地模仿父母,學生較多地模仿教師,斗毆分子則更易于模仿電視劇中的攻擊行為,其原因就在于此。
班主任在德育過程中應該成為積極主動的有行動能力的學習者。教育不是僅僅將已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成長為一個會學習的人。傳統(tǒng)教育培養(yǎng)的人不乏“理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做的能力不如說的能力。因此在德育過程中,班主任應以身作則,首先自己要扮演好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者角色。班主任的言談舉止、品格習慣,包括無意識的偶然行為都在深刻地影響和教育著學生。我所帶的班級每個周末利用家長微信群進行作業(yè)打卡;寒假作業(yè)利用手機微信小程序中的報名工具每天進行打卡;暑假作業(yè)利用手機APP下載閱贊教師版、學生版、家長版每天進行打卡。我為什么會如此堅持?一是如果說教師都沒有行動能力,又如何能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我認為最牛的成功來自最傻的堅持,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是堅持。二是我認為習慣的重要性,好習慣的培養(yǎng)遠遠大于分數(shù)的獲得。英國行為心理學家詹姆士說“形成或改變一個習慣只需要21天”。
其次,班杜拉認為,在兒童的同伴中樹立學習的榜樣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由于同伴在年齡、經(jīng)歷、性格特點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同伴的行為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激起模仿和學習的興趣。因此,班主任要給學生選擇在生活和學習中各方面比較接近的、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同伴作為學習的榜樣。班長王浙宇同學,不僅成績優(yōu)秀,而且一身正氣,言行舉止,堪稱楷模,被孩子們戲稱4班的習大大,滿滿的正能量!第三節(jié)下課后到班級看到暖的一幕:一大堆同學圍在班長王浙宇同學身邊,在激烈的討論數(shù)學題目!剎那間被感動到了!我不僅在班級中利用他們身邊的同伴作為榜樣,而且利用熱門話題對學生進行思想工作,提高學生的人文底蘊。如2017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將近,借著2018年世界杯足球賽,堅持對學生進行思想工作——堅持的力量!一個話題——堅持的力量;一段材料——33歲的葡萄牙當家球星,面對強敵西班牙,獨中三元,以一己之力拯救整個國家隊;一個視頻——小鴨子的視頻!小鴨子的視頻,很有震撼力!不管你是優(yōu)秀生、中間生、學困生,相信看完視頻后,定會相信:堅持、堅持、再堅持,一定會成功的!通過一次班會活動告訴孩子們所有值得擁有的東西,都來之不易!努力鍛煉,終有回報!
二、巧用金字塔學習理論提高學生“責任擔當”和“健康生活”的核心素養(yǎng)
美國緬因州貝瑟爾國家培訓實驗室對“學生在每種方法指導下,學習24小時后的材料平均保持率”進行了科學研究,研究結果如下:學生在每種方法指導下,學習24小時后的材料平均保持率。講授(聽講)平均保持率5%;閱讀平均保持率10%;視聽結合平均保持率20%;示范平均保持率30%;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平均保持率50%;實踐練習平均保持率70%;向其他人教授/對所學內(nèi)容的立即運用平均保持率90%。
據(jù)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如果學生僅僅是聽課,即使注意力集中,那也僅僅能掌握10%~20%的知識,前4種方法都屬于教師主導下的被動教學方法;如果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提出問題,那么學生能掌握50%以上的知識,如果讓一個小組共同探討解決問題,那么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會提高到70%以上,后3種方法都屬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益值均高。所以班主任在德育過程中可以采用活動、內(nèi)省、體悟等學習方法,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對話學習的建構式學習方法,就會無形中提高了學生“學會學習”和“責任擔當”的核心素養(yǎng)。
核心素養(yǎng)教育需要融合在我們的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真正的核心素養(yǎng)培育需要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需要觸動他們的心靈,需要真正的做到知行合一!既要明理更要踐行!?!按饶甘种芯€,游子身上衣?!痹娙嗣辖嫉倪@首《游子吟》道出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家是溫暖的港灣,父愛如山,母愛似水,我們依著堅實的大山,在流水的滋潤下茁壯成長。父母對自己的“寶貝”都是萬般呵護寵愛,真的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但是孩子們真的用心感受到了嗎?!我也發(fā)現(xiàn)班級中有一小部分同學視父母的愛為理所當然,一味索取而不懂回報。因為他們?nèi)狈σ活w感恩的心,所以我想通過一個活動能夠喚醒孩子那顆塵封的感恩之心。我設計了一個班級活動:帶著我的“寶貝”一起上學!活動要求:學生拿到1公斤的面粉后給面粉包打扮,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畫成“兒子”或者“女兒”!然后給孩子穿上外套,外套要保持干凈,須勤換洗!每個孩子帶著自己的“寶貝”上學,除了上課,其它時間都要抱著,不能離開,不能丟失,不能破碎(因為是一包面粉),不能更換(上面有老師的簽字),課間休息哪怕跑操也抱著,晚上也放在床邊一起睡,否則扣分或零分!活動持續(xù)到2周?;顒右?guī)則:每天班主任打分??鄯謽藴剩好刻炜偡?0分。破損扣1-2分(視破壞程度而定);弄臟扣1-2分(視弄臟程度而定);丟失扣10分?;顒咏Y果:評選出4班“責任標兵”若干名。活動結果證明了學習成績和行為習慣、學習習慣是成正比的。要想成績好,必須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所以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焙⒆觽冊诨顒痈形蛑姓f,這次活動,他們刻骨銘心,會記憶一輩子?;顒硬粌H考驗他們的毅力,恒心和責任心,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感恩之心,更是讓他們記得了培養(yǎng)好習慣的重要性。
三、巧用韋納的成敗歸因理論提高學生“科學精神”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核心素養(yǎng)
美國心理學家伯納德·韋納認為,人們對行為成敗原因的分析可歸納為能力、努力、任務難度、運氣等六個原因。韋納認為,我們對成功和失敗的解釋會對以后的行為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如果把成功和失敗都歸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就會增強今后努力行為的堅持性。反之,如果把成功與失敗歸因于能力太低、任務太重這些原因,就會降低自身努力行為的堅持性。
由于學生本身就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此班主任在引導學生進行正確歸因時必須先要了解學生的歸因傾向,才能從學生自身出發(fā),因材施教。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他善于了解學生,提出了“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的教育思想。班主任應當引導他們積極歸因幫助學生全面、正確地分析成敗的原因,要使學生深信只要更加努力,放松緊張情緒,注意改進學習方法,那么就會有所收獲。
下午我們4班和1班進行籃球友誼賽,結果我們班失敗了!有些孩子飯都不想去吃!我一一趕他們?nèi)コ燥埡筅s緊回辦公室制作課件,我告訴孩子們,籃球真正教給我們的不只是籃球技術、防守的技術、跳投的技術,而是對于夢想的不懈追求,和失敗了能爬起來,受傷了能自己變得堅強,強大自己的內(nèi)心,去追求真正的自己。我希望以此來引導他們:團隊配合的重要性、心態(tài)的重要性、從容面對失敗的良好心態(tài)!一次活動的成功與失敗貴在班主任對其背后原因的分析、歸納和引導教育。班主任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yōu)缺點,同樣要讓學生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學會發(fā)現(xiàn)自己、了解自己。學校教育除了讓學生掌握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的精神素質(zhì)得到好的生長,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的意識與能力成為中學生未來發(fā)展的核心競爭力。班主任關注學生的精神發(fā)育、德行發(fā)展與健全的人格修養(yǎng),有利于學生“科學精神”和“實踐創(chuàng)新”核心素養(yǎng)。
雅思貝爾斯曾經(jīng)說過:“教育的本質(zhì)是心靈的教育,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所以作為班主任在德育過程中還應該懂得心理學上的幾個效應:如皮格馬利翁效應、投射效應、羅米歐與朱麗葉效應等,班主任要在了解學生和自身心理的基礎上不斷探尋心靈教育的規(guī)律,讓我們的教育真正抵及學生的心靈,這才是最打動人心的教育。
參考文獻:
[1]韓震.核心素養(yǎng)與活動型課程——從本輪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修訂看德育課程的發(fā)展趨勢[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03):4-8.
[2]山香教師招聘考試命題研究中心浙江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教育基礎知識中學)2017最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