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桃 陸元三 陽益貴 鄒偉 蔣維震 陳金友
【摘要】工匠精神是做好做精本職工作、鍛造優(yōu)質產品的重要保證,中華民族的先輩勤勞智慧,在古代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明,是工匠精神在我國源遠流長的生動寫照。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工匠精神也增添了新的時代內涵。大學生作為國家培養(yǎng)的人才,理當接受工匠精神的培育。本文從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出發(fā),闡述了新時代培育大學生工匠精神的重大意義,分析了這項工作當前遇到的問題和挑戰(zhàn),以期更好地為新時代大學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建言獻策。
【關鍵詞】新時代 ?大學生 ?工匠精神 ?培育
【基金項目】湖南省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工程資助項目;2018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實踐育人視閾下工匠精神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創(chuàng)新研究”(課題編號:18F28)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7-0194-02
引言
現(xiàn)今,我國經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由注重經濟發(fā)展速度向更加注重經濟發(fā)展質量轉變,由以往的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要想實現(xiàn)這種偉大的轉變,需要我們尋找新的發(fā)展動力,調整優(yōu)化我們的經濟結構,轉變以往粗放的經濟發(fā)展方式,而這些毫無疑問需要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知識型勞動大軍。只有不斷弘揚恪盡職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打造和培育更多的中國品牌,繼而推動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fā)展。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和時代內涵
近年來隨著黨和政府的提倡,社會和學界對工匠精神的關注和研究越來越多,但迄今為止,對于工匠精神尚未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我們只能參考工匠精神在我國古代的表現(xiàn)和現(xiàn)在各方對工匠精神的研究成果,將其做一些歸納和概括。老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國古代有傲視全球的手工業(yè),近代有傳承上百年的“老字號”,他們何以做得如此成功?我想無外乎用心制作、精益求精,萬事萬物只怕認真二字。所以工匠精神應該歸納到職業(yè)精神的范疇,它體現(xiàn)的是從業(yè)人員對于職業(yè)的尊重、責任乃至是敬畏,是職業(yè)價值取向、職業(yè)行為表現(xiàn)、對待所從事職業(yè)的態(tài)度和精神理念的總和[1]。尊師重道知敬畏、精益求精搞創(chuàng)造、吃苦耐勞講奉獻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題中之意,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還應該加入與時俱進求創(chuàng)新的變革精神。
二、新時代培育大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意義
(一)培育大學生的工匠精神是實現(xiàn)“中國創(chuàng)造”,鍛造大國品牌的現(xiàn)實需要
經濟新常態(tài)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就是經濟增速由高速向中低速的轉變,這是壓力也是動力,我們正好可以借此不斷提高我國產品的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提升我國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這也是“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戰(zhàn)略目標。雖然近年來我國的高科技得到長足的發(fā)展,甚至在某些個別領域諸如高鐵、移動支付等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但客觀的說,在許多關鍵技術領域我國還沒有取得完全的突破,很多高科技元器件還需要甚至完全依靠進口,受制于人的局面并沒有完全打破,最近的“中興事件”再次印證了這一點。
想要改變這一不利局面,就必須要培養(yǎng)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高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的創(chuàng)新團隊,工匠精神的培育也到了非為不可的地步,我們要有緊迫感、使命感,在高等院校特別是理工類高校和高職高專中加快對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為“中國制造”向“中國創(chuàng)造”的轉變提供源源不斷的智慧支撐。
(二)培育大學生的工匠精神是確保大學生健康成才的內在要求
人才不僅僅包括自身所學的科學文化知識,還應該包括個人的興趣、意志、乃至倫理道德的價值觀等等??茖W文化知識人人都可以學習,無非就是天賦差異、接受快慢而已,但只要肯努力肯下功夫人人都可以在學業(yè)上小有所成;但是包括個人興趣、意志、動機還有倫理道德的價值觀在內的我們統(tǒng)稱為“心理品格”的這些東西卻不是靠勤學苦練就可以解決的。而兩者相比較“心理品格”才是人才成長和進步的內因,是促進人才追求真理發(fā)展才學的內在精神力量[2]。
此外,現(xiàn)在的青年大學生普遍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yǎng),加上成長于改革開放后,相對優(yōu)越的成長環(huán)境使他們在吃苦耐勞、勤儉節(jié)約和甘于奉獻等方面有所欠缺,再加上普遍浮躁的現(xiàn)代社會和紛繁復雜的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的影響,正處于青年時期的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難免會受到波及和影響,“工匠精神”包含了尊師重道的敬畏精神、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這些正是激勵大學生們努力成才、報效祖國的寶貴精神食糧。
(三)培育大學生工匠精神是加快產業(yè)轉型升級,滿足國內消費的必然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漸漸發(fā)展成為了世界工廠,但是一個不得不正視的問題是我國的產業(yè)層次還處于世界中低端,制造業(yè)大而不強、產品檔次低,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問題依舊很突出。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人民對于生活水平提出了更高更好的要求。如果不培養(yǎng)大學生的工匠精神,那么產業(yè)轉型升級就無從談起,無法生產出更高科技含量、質量更優(yōu)良的產品,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也無法得到滿足。
三、新時代培育大學生工匠精神面臨的問題的挑戰(zhàn)
(一)盲目崇拜德日工匠精神帶來的挑戰(zhàn)
客觀地講,德國和日本確實是將工匠精神發(fā)揮、傳承得非常不錯的國家,他們的工業(yè)化水平和制造業(yè)的精細度都非常高。羨慕、學習可以,但盲目的崇拜、妄自菲薄卻太不應該。工匠精神絕非舶來品,而是在我國有著很深的淵源,我們既要學習外國好的做法,也要吸取中華民族先輩關于工匠精神的優(yōu)良思想和做法,做到中外融合、消化吸收再提高。
(二)急功近利等消極價值取向帶來的挑戰(zhàn)
社會上還存在不少“拜金主義”“唯利是圖”等消極價值觀,部分不法商人不講法制、不守誠信甚至不講道德良心,為了利益作出許多傷天害理的事情,法制建設不健全、執(zhí)法不嚴等問題客觀上也助長了人們的僥幸心理,對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利影響和挑戰(zhàn)。
四、新時代培育大學生工匠精神的途徑和措施
(一)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社會營造推崇和學習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圍
國家和政府一定要擔負起責任,利用好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國家級宣傳平臺的權威性和號召力等優(yōu)勢,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報道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和典型事跡,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榮譽,引導全社會推崇工匠精神。
(二)拓寬教育渠道,豐富教學方法,提升大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認同
要充分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堂的教育作用,深挖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內涵,巧用典型案例,提升課堂教學實效;要不斷豐富宣傳教育方法,充分利用和發(fā)揮微信等新媒體深受大學生喜愛的優(yōu)勢,積極宣傳新時代工匠精神,引導大學生的價值觀向工匠精神靠攏,讓他們對工匠精神有更深的理解和認同。
(三)豐富實踐平臺,促進大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自覺實踐
依靠第一課堂傳授的內容,努力拓展第二課堂,努力提高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強化他們對于工匠精神的感觸和思考。學校要千方百計盡可能多地給大學生創(chuàng)造和提供這樣的實踐機會和實踐平臺,也可以和優(yōu)秀企業(yè)合作,經常組織大學生到校外參觀、學習、模擬、實習,不斷深化他們對于工匠精神的認知和興趣,引導大學生自覺踐行工匠精神。
結語
綜上所述,培育大學生的工匠精神不單單是對他們自己,對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雖然過程中會面臨這樣那樣的困難,但是我們的教育工作者還有社會方方面面都要想辦法去克服,只要這樣才能把新時代的大學生培養(yǎng)成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查國碩.工匠精神的現(xiàn)代價值意蘊[J].職教論壇,2016(7):72-75.
[2]巢居鵬.大學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1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