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雷
“六安瓜片”是安徽名茶,自古以來便為人們稱贊。眾人皆知其用料優(yōu)質,色、香、味俱全,卻鮮有人知需經五道工序,九九八十一回炒制,時間、火候把握得當,方能焙制出一餅成茶。要成好茶,更需制茶師心無雜念,安適寧靜,極盡其藝,如此,才得“茶心”,才顯匠心,成就留名久遠之好茶。
茶心亦是匠心。
一餅好茶如此,人又何嘗不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滾滾洪流中,多少人、事、物、景都懷著那顆茶心,那片匠心、匠情,在此間奔騰不息……
那片悠悠茶心溶于光白釉色之中。享譽百年盛名的景德鎮(zhèn),自唐宋年間便因盛產精美瓷器而遠近聞名。瓷中最美為青花瓷,藍白兩色勾勒出一道道絕美的花紋;如綢緞般光滑的瓶身,在光芒之下徐徐生輝,青花瓷已然鑲嵌在每一寸國土里。若沒有“茶心”制瓷,沒有重質重藝,如何得來這“國瓷”呢?
那片悠悠茶心喚醒沉睡的語言。最近大火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里的修復員工,面對“冷凳子”,一坐下便是十數年甚至數十年。面對那件件待修復的文物,他們始終怡然自樂,沉浸其中,永葆初心。低下頭,抬起手,一點一滴追溯往昔的故事,把匠心融入這些殘破但精美的文物中,用滴滴心血澆灌。自然,某日某時某刻,那片悠悠茶心定格在故宮的景色之中,定格在歷史的長河中。
那片悠悠茶心融于字里行間的墨香之中。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莫言又何嘗不是如此?他自述取名“莫言”,是為警醒自己平日少說話,多做事——多么樸實無華,又多么不讓人默然自思!是的,不計較時間長短,多做普通的事,終有一日能成大師!因此,才有了那一本本字里行間的反復雕琢,歲月流逝如水,終成經典。在獲獎之后,他依舊踐行自己“莫言”的為人處世方式,繼續(xù)在文學的道路上越行越遠,越走越長。
所有的茶葉,只有經過匠心的滋養(yǎng),才能在長空中悠然飄香;所有的瓷器,只有經過匠心的滋養(yǎng),才能在日光下熠熠生輝,才能在今日重煥往昔的光芒;所有的文字,只有經過匠心的滋養(yǎng),才能在時代的變遷中為世人傳唱……
時代的步伐越來越快,這片茶心似乎也漸漸無味起來。貨架上的產品琳瑯滿目,真正實用的卻屈指可數;一味追求數量,卻將質量冷落一旁;一味追求利益,“豆腐渣”工程時不時登上新聞,生命的安全早已置若罔聞……
所以,時刻牢記“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大力發(fā)揚工匠精神的優(yōu)良品質。身處新時代的我們,在時代的滾滾波濤中更應站穩(wěn)腳跟,堅守自己的那片茶心,不隨波逐流。即便變化多端,始終守護那一方心靈的凈土,靜培茶心,那片片匠心,濃濃匠情才可奔騰不息,源遠流長。
【廣東省深圳市實驗學校高中部高三(6)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