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受到挑戰(zhàn)的當下同時也迎來了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機遇。為了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新媒體時代對政治教育的需求,強化對挑戰(zhàn)和機遇一分為二的分析,旨在為實際教學工作的創(chuàng)新進行發(fā)揮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挑戰(zhàn) ?機遇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9-0069-0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教育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培養(yǎng)的體系內,為了保證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時代社會的發(fā)展需求,必須正視新媒體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轉型創(chuàng)新的要求,在明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點分析的層面上,提出創(chuàng)新改革措施。
一、新媒體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zhàn)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變得復雜化
新媒體時代下,各種新媒體工具的使用打破了傳統(tǒng)時空和消費主體的限制,在憑借網絡技術拉近多方之間的距離,人際互動交往憑借平臺進行互動,反而降低了真正的人際交往能力,這反映在高校大學生交往中,非常容易導致大學生產生不良的心理問題。而且,各種新媒體工具具有移動客戶端、便利性的特點,高校大學生能夠接觸的休閑娛樂平臺和信息量也會增多,尤其是新媒體工具未經過篩選的信息流的大量出現(xiàn),培育了各種病態(tài)人格和網絡犯罪的土壤,高校大學生非常容易受到各種誘惑,思想受到嚴重的污染,人格未能健全形成。
2.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教育更加突出
新媒體時代,一方面,給思想政治教育者帶來了挑戰(zhàn)。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積極實現(xiàn)與時俱進,吸收最新的教育成果,且需要改變以往的教育方式,應用靈活的教育方式,創(chuàng)新教育途徑,這就對高校思想教育者自我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教育主體性的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對海量信息的當下,更加需要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選擇和接受的能力,突出學生的社會性別、身份和特權,提升受教育者主動的、積極的戒備心理的形成,在新媒體各種信息海洋中獲取真正有利的信息。
3.需要積極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各種媒介工具的使用促使以往教育需要積極進行政治教育手段的培養(yǎng)。傳統(tǒng)的教育手段已經不能夠適應新時期信息更新快、學生信息需求量大的要求,高校必須正視這一問題,勇于走出以往教育的舒適區(qū),創(chuàng)新教育手段。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機遇分析
1.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教育能夠有效實現(xiàn)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長期進行的過程中,最為主要則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面對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yǎng)自主性方面存在的缺陷,新媒體各種工具、海量的信息極大彌補了此種缺陷。教師憑借各種新媒體工具,給予學生自我篩選和自我教育的平臺和途徑,教師引導學生自我探究、自我發(fā)現(xiàn),在合作和實踐調查等多種方式基礎上,實現(xiàn)自主性教育。新媒體時代各種全新工具的使用促使學生通過權限有選擇、有計劃的獲取,不需要在依靠教師傳遞教學信息,信息獲取途徑更加多樣化,教學方式更加豐富,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提升同時,主體性能夠有效得到培養(yǎng)。
2.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xiàn)共享
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進行中需要學生與學生、學生和教師以及其其他多方面人員實現(xiàn)思想交流,在思想交流中解放思想,定位自我價值,尋找時代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有效途徑。那么,新媒體時代則能夠有效打破各種政治教育資源的壁壘,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實現(xiàn)共享,學生被集中在同一平臺層面上,給與學生更多的選擇,如微信、QQ 上群組的建立,教學思源及時共享,學生在教師所提供的各種教學手段和觀點中自我選擇,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共享,提升了教學效率。
3.思想政治教學手段實現(xiàn)創(chuàng)新
新媒時代下,各種信息化工具的使用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手段得到創(chuàng)新使用。思想政治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xiàn)在不再依靠課堂教學方法傳輸知識,教師能夠通過微信、 QQ 、微博等各種途徑實現(xiàn)教學,通過聲音、圖像和視頻的集中化應用,改變了思想政治教育枯燥的教學現(xiàn)狀,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一定的教學活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時代重要的發(fā)展機遇。
三、小結
綜上所訴,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受到教學環(huán)境復雜化、教學手段需要更新以及學生主體性需要突出教育挑戰(zhàn)的同時,也獲得了學生自主教育有效實現(xiàn)、教育資源能夠有效實現(xiàn)共享以及教育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使用的發(fā)展機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者需要積極應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田樹學,王怡.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 2016(2):28.
[2]張海峰,王世君.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6(35):20.
作者簡介:
王兆宇(1988-),男,黑龍江牡丹江人,牡丹江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輔導員,助教,碩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