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及SDS、SAS評分均前明顯下降(P[關鍵詞] 循證護理;老年糖尿病;護理滿意度[中圖分類號] R473.5? ? ? ? ? [文獻標"/>
扈麗娜
[摘要] 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該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組,各60例,對照組和循證組患者分別采用常規(guī)護理和循證模式,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 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在血糖、焦慮及抑郁評分指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及SDS、SAS評分均前明顯下降(P<0.05),且對比對照組,循證組降低更為明顯(P<0.05);對護理滿意度比較,循證組對護理滿意度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33%)(P<0.05)。結論 在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循證護理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 循證護理;老年糖尿病;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3.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7(b)-0133-02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其主要發(fā)病原因為是胰島功能異常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和胰島素作用低下,使機體的基礎代謝出現異常,臨床上的表現主要是高血糖癥狀、多食、多飲、消瘦[1]。在對糖尿病的治療中,除了降糖藥物治療、合理控制飲食以及胰島素補充等臨床方式,護理模式也越來越受到關注[2]。循證護理是受循證醫(yī)學的影響進而衍生和發(fā)展的新型護理模式,其護理方法優(yōu)勢突出,相較以往傳統(tǒng)護理模式主要以經驗為主,循證護理方法以現代科學作為依據[3]。該試驗將該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循證護理模式,對照60例患者采用傳統(tǒng)護理模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試驗對象,納入標準均符合《2011年ADA糖尿病診療指南》中對于糖尿病的相關診斷標準。
排除標準:①伴隨各類惡性腫瘤;②伴隨嚴重感染性疾病;③伴隨嚴重器官病變;④伴隨精神紊亂;⑤原發(fā)性腎小管或腎小球疾病。
該試驗得到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參與試驗患者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將參加試驗患者隨機分組,各60例。其中循證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在61~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8.38±3.97) 歲;病程為3.5~ 16年,平均病程為(6.77±2.13) 年;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者23例,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者37例。對照組男30例,女30例;年齡在63~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9.11±3.46) 歲;病程為2~ 15年,平均病程為(6.49±2.79)年;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者25例,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者35例。兩組患者所有需要參考的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比較。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tǒng)模式進行護理。
1.2.2? 循證組 采用循證模式進行護理。
(1)循證問題 收集患者的臨床基礎資料,包括患者的病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程度、飲食習慣、用藥習慣、生活習慣等,進而對上述可能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得出主要影響因素。
(2)循證支持? 針對存在的循證關鍵詞,查詢相關文獻,確定真實性以及臨床可操作性,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措施[4]。
(3)循證應用? ①健康知識教育:與患者介紹糖尿病相關知識,遵醫(yī)囑治療的重要性、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并發(fā)癥的誘導因素以及預防措施,提高患者對相關注意事項的認知水平。②心理護理:糖尿病病程長且易出現眼部、足部病變等并發(fā)癥,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過程中需要時常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思想狀態(tài),及時對患者出現的焦慮、抑郁情緒進行疏導。③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同時將抽煙喝酒的不良生活習慣戒除,良好的飲食習慣和規(guī)范的用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他器官發(fā)生病變的概率。④運動護理: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運動方案,提高患者的血糖消耗。⑤用藥護理:患者的服藥習慣是影響患者健康以及血糖控制情況的重要循證問題,護理過程中強調按時按量服藥的重要性,告知患者私自增減藥物或者不按時服藥產生的不良影響。
1.3? ?觀察指標以及評價標準
①空腹血糖水平。②餐后2 h血糖水平。③對護理的滿意度 采用醫(yī)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很不滿意5個等級。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n。④焦慮、抑郁評分 SAS量表對焦慮情況評價,分數越高,焦慮程度越高;SDS量表對抑郁情況評價,分數越高,抑郁程度越高[5]。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χ2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空腹血糖濃度、餐后2 h血糖濃度比較
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對比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上述指標方面均明顯下降,且循證組患者降低更為明顯(P<0.05),見表1。
2.2? 治療前兩組患者焦慮以及抑郁評分比較
循證組與對照組治療前SAS評分分別為(61.12±5.44)分、(61.26±5.38)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循證組(38.33±3.08)分明顯低于對照組(49.01±3.43)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循證組與對照組治療前SDS評分分別為(61.98±7.18)分、(61.76±7.37)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循證組(44.97±4.73)分明顯低于對照組(53.55±5.92)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在護理滿意度方面比較
循證組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以及很不滿意分別有35例、21例、3例、1例、0例,護理滿意度為93.33%;對照組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以及很不滿意分別有18例、29例、5例、6例、2例,護理滿意度為78.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年來,2型糖尿病發(fā)病率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逐年上升,對其的治療情況越來越受到醫(yī)學界的高度關注,而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以及病情控制,除了與臨床上的藥物治療有關,還受到飲食習慣、心理狀態(tài)、用藥習慣、生活狀態(tài)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循證護理模式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發(fā)展基于循證醫(yī)學,核心理念是通過循證、檢索,利用最科學的護理研究作為依據,結合患者自身各自不同生活背景下不同病情特點,制定出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可以有效增強患者的心理建設,在病情反復時可以增強對繼續(xù)治療的信心,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6]。
糖尿病的病情特征需要患者長期服藥或者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病程長且易出現眼部、足部病變等并發(fā)癥,有研究結果支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和規(guī)范的用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他器官發(fā)生病變的概率。適當的運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糖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對于降糖藥物或者胰島素的依賴性。
該試驗結果顯示,循證護理組在降低空腹血糖濃度、餐后2 h血糖濃度等方面的效果要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組(P<0.05),說明循證護理模式的應用在控制血糖濃度上有顯著效果。循證護理模式下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傳統(tǒng)護理模式,且循證護理模式下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顯著低于傳統(tǒng)模式,提示循證護理模式有很好的應用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郭靜.循證護理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膝關節(jié)置換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7,36(16):169-171.
[2]? 邱方玲.循證護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7,33(1):85-86.
[3]? 孫惠杰,趙英凱,李菲.循證護理在預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失眠中的應用[J].吉林醫(yī)學.2017,38(11):2173-2174.
[4]? 王凰.循證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的對比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7,24(3):191-193,196.
[5]? 王丹蕾,季梅麗,唐文娟.循證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的比較[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 (6):670-672.
[6]? 艾顯賢.循證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的比較[J].糖尿病天地.2018,15(6):20-21.
(收稿日期:2018-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