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語是一個民族語言的精華,習語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環(huán)境和社會文化,體現了不同民族的價值取向和民族信仰,體現了一個民族長期的勞動成果。因此,翻譯習語就相當于翻譯一個民族的文化,為了能夠把習語翻譯的盡善盡美,需要充分了解這個民族的文化環(huán)境,思維方式,宗教信仰以及民風民俗,只有這樣才能把習語翻譯的更具有民族氣息。在翻譯的過程中,也要善于運用一些翻譯技巧,才能更好的幫助翻譯者進行翻譯。
【關鍵詞】習語;文化差異;翻譯方法
【作者簡介】郭卉青,晉中學院外國語學院。
習語是一種語言的精華,集中體現了一個民族文化的價值取向和信仰。因此在翻譯習語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當地的民俗和文化等因素。在對習語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到兩個民族文化的差別,可以反映出民族與民族之間在地理,文化習俗,宗教信仰以及社會環(huán)境等方面所存在的差異。因為民族文化所存在的差異,所以在將英語中的習語翻譯成漢語的過程中會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就給翻譯者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因此,在對每個民族的習語進行翻譯的過程中,要充分考量這些方面的影響,本文將針對習語翻譯方面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幾種翻譯的方法來供大家學習和探討。
一、英漢習語里存在的文化差異
語言是一個民族文化載體,而習語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精髓。每個民族的習語反映了當地民族的特色,是區(qū)別于其他民族最重要的東西。因此有許多翻譯家在翻譯的時候會著重對于當地的習語進行翻譯,通過對習語的翻譯,可以讓中國人更好地學習外國的文化,了解外國的民族風情以及文化的歷史悠久,讓更多的中國人去學習其他國家優(yōu)秀的東西,可以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因此,對于國外的習語也不能全面肯定,也應當取其中的優(yōu)秀的東西進行學習,而舍棄那些糟粕的內容。經過筆者的不斷實驗與探究得出了以下幾種結論,來推斷出可能導致習語在翻譯的過程中存在問題。
1.生活環(huán)境。由于每個民族所身處的社會環(huán)境不同,導致每個民族所得出的文化也不同,因此每個民族的俗語都能體現出當地文化的特點,所以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應當注重生活環(huán)境對于習語在翻譯過程中的影響。例如,許多西方國家都屬于海洋文化,所以這些國家在文化方面都崇尚海洋文明,有很多的習語都于海洋相關,而對于中國人來說,大都是處于陸地,所以導致兩個民族的文化存在差異。例如,“make fish.of one and flesh of another”是厚此薄彼的意思,“If you swear you will catch no fish”,意思是如果只是咒罵的話,就不會解決問題,“sail against the wind”是逆風而行的意思。“have an oar in everymans boat”意思是多管閑事。而在中國的習語中,在不會出現這些與海洋有關的,如果出現的話,也幾乎是很少,但是在西方國家,這些是很普遍的。中國由于是溫帶大陸性氣候,所以在春天的時候雨比較少,所以會有一句“春雨貴如油”的習語,這主要是說中國在春天的時候會有很多的雨,由于少,所以顯的雨水特別可貴。還有“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句詩,因為在中國二月的時候會有很多的風,所以用在這里既形容春天多風的氣候,也形容在春天的時候,柳葉發(fā)芽了,通過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詩人對于春天的喜愛。
2.風俗習慣。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狗一般被視為是一種不好的動物,而在西方卻奉為是一種忠誠的動物。這主要是由于兩國在文化上存在差異,在中國,狗被看成是一種卑微的動物,不受重視,而在西方則認為狗是一種忠誠的,老實的,被認為是人類最好的朋友,而由于兩國的風俗習慣不同,所以在習語上也會出現差異。比如在中國有很多說狗不好的俗語。例如“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狗眼看人低”、“豬狗不如”……諸如此類的的罵狗的俗語還有很多,但是在西方國家,狗卻被視為是一種高級動物,如“Barking dog seldombite”意思是會叫的狗不咬人,這主要是說,雖然表面看起來很害怕,但是其實上卻很善良?!癲og does not eat dogs”意思是狗不會咬狗,延伸出來的意思是指外國人的文化中,同類是不會相互殘殺的,外國人只會相互愛護,相互珍惜在這形容外國人之間的關系友好。
3.歷史典故。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的歷史文化,由于歷史文化不同,所以導致習俗不同。而事實上許多俗語都產生于歷史,這些俗語主要來源于歷史故事,或是歷史文獻等。例如從“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身在曹營心在漢”,“三顧茅廬”……諸如此類的成語吸魚等都有很多是來自歷史的,而且都有很深刻的意義。而在西方國家中,也有許多跟歷史相關的習語,例如,“An apple of discord”這在洗浴來自于希臘故事是由于一個蘋果而引發(fā)的戰(zhàn)爭,“Greek gift”也是來源于希臘神話,它主要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的意思,因為在當時特洛伊人把戰(zhàn)馬作為禮物送給了希臘人,而牧馬里就藏有許多的士兵,所以導致希臘戰(zhàn)敗。這里也有一個黃鼠狼給雞拜年的習語,“When the fox preaches, take care of your geese”。每個俗語背后都隱藏著一定的歷史故事,所以也為了能夠將習語翻譯的更好,每個俗語背后都隱藏著一定的歷史故事,所以也為了能夠將習語翻譯的更好,必須要了解西方的歷史文化。
二、基于文化差異的英漢習語翻譯的方法
翻譯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問題,可能會因為對當地的文化不了解,而在翻譯的過程中產生錯誤。也可能會因為對當地的風俗了解有誤,導致翻譯出來的內容與實際含義大相徑庭。翻譯的重要一步是要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了解當地的民族風情,這是翻譯習語的重要組成部分。王佐良曾經說過,要想當一個好的翻譯者,必須要當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人,只有對當地的文化有充分的了解之后,才能做好翻譯這項工作。因為翻譯不僅僅是將表面意思翻譯出來,更是要將習語與背后的真正意義翻譯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中國人去學習外國人的優(yōu)秀文化,才能將文化學習的更加透徹。
習語是一個民族精神文化的精華,為了能夠更好的學習一個民族的文化,可以通過學習當地的習語來進行。因此需要對當地的習語進行翻譯,才能被更多的中國人所能學習,借鑒。為了能夠翻譯得更加具體,準確,也要遵循一定的翻譯原則,在翻譯的過程中有許多的方法是可以遵循的。因此。筆者提出了以下的幾種翻譯方法,供大家參考。
1.直譯法。直譯法指的是將英語直接地翻譯成漢語,不采用任何的形式,也不加任何修飾,將英語中的單詞直接翻譯成漢語。例如,“When the cat away,the mice will play”意思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癗othing seek,nothing find”意思是無所求,無所獲,你不去尋找什么,你也就不能收獲什么?!癆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通過這句話意思就可想而知了一張圖片就相當于1000句話?!癟ake your friends close and your enemies closer”意思是離你的朋友要近一點兒,更要親近你的敵人。
2.意譯法。意譯法指的是不按照原文一字一句的翻譯出來,而是在了解習語的大意之后,根據自己的理解,用別的話說出來。例如,“Never look the gift horse in the mouth”從字面意思上看是不要看馬的嘴里的東西,而從內在意義上可以翻譯成不要挑剔別人送給你的禮物?!癗othing brave nothing have”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意思,從字面意義上可以看出是如果你不勇敢,你就不會獲得東西。“None but a wise man can enjoy the leisure time”從表面意義上看,是一個聰明的人,懂得享受空閑的時間,而它實際的意義是只有聰明的人才懂得利用好空閑時間,延伸出來,就是只有聰明的人才會利用好一切時間去學習。
3.音譯意譯結合法。在一些民族文化中會有一些特有的人名,地名,國家名或者是其他事物的名字是不能翻譯出來的,所以在翻譯習語的過程中,可以采用音譯,譯相結合的方式。例如“Ming Dynasty”明朝的意思,這個短語就采用了音譯和意義相結合的方式。再如,“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正是采用了音譯與意譯相結合的方式,翻譯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種例子還有很多,以下就不一一列舉了。
4.注意習語中的隱含意義。在漢語和英語中,由于地方差異,可能在翻譯過程中會出現很大的笑話。例如“rain cats and dogs”意思是傾盆大雨,并不是天上下小狗和小貓。如果有的人對這一情況不了解的話,很可能會翻譯錯誤?!癱ry wolf”事發(fā)假警報的意思,而并不是對著狼哭?!癶orse of another color”是另外一回事兒的意思,并不是指另一種顏色的馬。這些習語和單詞,表面上看著和語義有相同的地方,其實意義大有不同。
總而言之,在對西方的習語進行翻譯的過程中,一定要綜合考慮當地的文化環(huán)境,地理環(huán)境以及宗教信仰等等,通過對上文的探討,可以發(fā)現,如果稍不注意,就會對某個習語產生錯誤的理解。而且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也要注重一定的翻譯技巧,例如直譯法,意譯法,以及直譯與意譯相結合的方法,通過以上的翻譯方法,可以幫助翻譯者更好的進行翻譯。
參考文獻:
[1]周蘇菡.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與翻譯[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7,30(23):167-169.
[2]唐秀梅.試議英漢習語文化差異與翻譯方法[J].廣東蠶業(yè),2017, 51(12):47.
[3]翟寧寧.文化差異與英漢習語翻譯[J].戲劇之家,2017(07):287.
[4]張嚴心.談文化差異背景下的英漢習語翻譯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6(S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