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中存 肖全山
【摘 要】本文結合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現(xiàn)代信號處理技術,針對經(jīng)驗模態(tài)分解(EMD)存在的邊界效應問題,對現(xiàn)有端點效應的改進方法進行了歸納總結,采用鏡像延拓處理其邊界問題的方法,最后通過仿真計算分析驗證了其有效性,為故障診斷信號處理技術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和技術途徑。
【關鍵字】EMD;端點效應;鏡像延拓
中圖分類號: TH165.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24-003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4.016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include modern sig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EMD method is used to decompose the vibration signals into a number of 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Firstly, aim at the end effects in EMD, a method based on mirror extension is proposed. Secondly,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EMD can extract the characteristic of stator vibration signals efficiently and indicate rub-impact fault. The new method and approach are discussed to diagnosis initial stage fault of rub-impact.
【Key words】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nd effects; Mirror extension
當轉子系統(tǒng)發(fā)生局部碰摩故障時,機械故障振動信號往往表現(xiàn)為非平穩(wěn)信號,因而對非平穩(wěn)信號分析成為旋轉機械故障診斷研究的重點與熱點。EMD能有效地分析非平穩(wěn)信號,但在應用EMD時存在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即端點效應問題[2-6]。主要表現(xiàn)在,一方面,在運用EMD方法對非平穩(wěn)信號進行分解時,在數(shù)據(jù)的邊界會產(chǎn)生發(fā)散現(xiàn)象,這種發(fā)散現(xiàn)象會逐漸向內擴散到整個數(shù)據(jù)序列而使所得分解結果嚴重失真[5];另一方面,在對IMF分量進行Hilbert變換時,信號的兩端也會出現(xiàn)嚴重的端點效應[2]。
為此,國內外學者就端點效應問題做了很多研究,其基本思路時先對數(shù)據(jù)兩端分別進行延拓,再將延拓后的數(shù)據(jù)進行EMD分解。目前常用的一些抑制端點效應的方法包絡:自適應序貫相似性檢測波形匹配延拓的EMD端點效應抑制[3]、線性外推法和相似極值法耦合抑制EMD端點效應[4]、在端點處 “平衡位置”附加兩條平行線段的方法[7]、邊界波形匹配預測法[8]、極值點延拓法[9]、基于AR模型的時間序列線性預測方法[10]、偶延拓和奇延拓技術[5]等。
目前已有大量解決端點效應的方法,但從實際應用結果上看,端點效應仍未得到較理想的解決,而該問題是制約EMD方法分解結果的精確性,限制其應用的的最棘手的問題,本文對該問題進行初步研究,提出利用鏡像延拓改善EMD端點效應方法,通過模擬仿真信號研究,驗證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數(shù)字信號提取及故障診斷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方法。
1 EMD基本原理
Huang等人[1]提出的針對非平穩(wěn)、非線性信號的分析方法,經(jīng)驗模態(tài)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它是一種自適應的信號分解方法,利用信號的時間序列將信號分解為若干個內稟模態(tài)函數(shù)之和,分解出的各個分量突出了信號的局部特征。EMD對信號分解步驟如下:
(1)確定信號所有的局部極值點,然后用三次樣條線將所有的局部極大值點連接起來形成上包絡線。
(2)再用三次樣條線將所有的局部極小值點連接起來形成下包絡線,要求上、下包絡線應該包絡所有的數(shù)據(jù)點。
2 EMD端點效應改進方法
本文采用基于鏡像延拓的端點效應的抑制方法。假設在數(shù)據(jù)的兩端各放一面鏡子,使原數(shù)據(jù)與原數(shù)據(jù)的像形成一個閉合環(huán)形周期數(shù)據(jù)序列,不存在端點,數(shù)據(jù)的上下包絡線完全由內部數(shù)據(jù)確定,從而從根本上避免了端點效應。
3 仿真信號研究
為了驗證鏡像延拓對EMD的改進效果,通過仿真分析算法對比改進前后的分解效果,仿真信號為3個正弦疊加信號
x(t)=0.8sin(2π15t)+sin(2π5t)+1.2sin(2πt),t∈[0,2](11)
取采樣頻率為5120Hz,對仿真信號進行經(jīng)驗模態(tài)分解分析,圖2(a)、(b)分別為未經(jīng)鏡像延拓的EMD分解結果、采用鏡像延拓方法的分解結果,比較改進前和改進后的分解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
式(11)中的分解信號包含3個分量,每個分量都是標準的諧波信號。圖(b)中的3個分量幅值較均勻,分解結果與實際情況基本一致。而圖(a)中的3個分量邊界點處幅值是漸弱的,而且c3分量已發(fā)生嚴重的失真。
由于式(11)中不存在趨勢變化,其余項應該是一個常量,但由于實際處理方法本身的原因,使得分解結果與理想狀況有些出入。比較改進前后分解余項可知,經(jīng)過鏡像延拓后余項波動幅度不大,分解效果較好。
4 結論
本文針對EMD邊界效應問題,采用鏡像延拓處理其邊界問題的方法,該方法在計算過程中僅需一次延拓,且算法簡單。通過仿真信號分析,驗證了其可行性。
應用鏡像延拓方法抑制EMD端點效應時,由于而把端點看作極值點,引入了高頻成分,導致分解的效果并不是十分完美,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N.E.Huang, S. Zheng, S. R. Long, et al.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the Hilbert Spectrum for Nonlinear and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 Analysis[J]. Proceedings Mathematical Physical & Engineering Sciences, 1998, 454(1971):903-995.
[2]Y. Deng, W. Wei, C. Qian, et al. Boundary-processing-technique in EMD method and Hilbert transform[J]. 科學通報(英文版), 2001, 46(11):954.
[3]楊劍鋒,石戈戈,周天奇,等.基于自適應序貫相似性檢測波形匹配延拓的EMD端點效應抑制[J].振動與沖擊,2018, 37(18):121-125.
[4]何振鵬,朱志琪,謝海超,等.線性外推法和相似極值法耦合抑制EMD端點效應[J].機械科學與技術,2018,37(08):1200-1206.
[5]K.Zeng and M.X.He.A simple boundary process technique for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C].2004.
[6]李鵬鵬,馮武衛(wèi),張玉蓮,等.鏡像延拓EMD方法的改進及其應用[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5(03):244-248.
[7]熊學軍,郭炳火,胡筱敏,等.EMD方法和Hilbert譜分析法的應用與探討[J].海洋科學進展,2002,20(2):12-21.
[8]胡愛軍.安連鎖和唐貴基.HILBERT-HUANG變換端點效應處理新方法[J].機械工程學報,2008,44(4):154-158.
[9]吳琛,項洪,杜喜朋.基于數(shù)據(jù)/極值聯(lián)合對稱延拓的端點效應處理及其應用[J].振動與沖擊,2017,36(22):178-184.
[10]胡勁松,楊世錫.EMD方法基于AR模型預測的數(shù)據(jù)延拓與應用[J].振動、測試與診斷,2007,27(2):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