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佳梅
摘 要: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和教育資源共享政策的實施,更多的基層農村幼兒到城鄉(xiāng)結合部入園,幼兒入園焦慮普遍加重,影響幼兒健康成長。因此,城鄉(xiāng)結合部幼兒園的教師和家長必須齊心合力,科學地幫助幼兒消除分離焦慮,讓幼兒及時適應幼兒園生活。
關鍵詞:幼兒;分離焦慮;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3-10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18-0114-01
一、家園合力消除分離焦慮的意義
入園是幼兒從家庭生活走進社會生活的第一站,但在與家長接觸和交流中,筆者發(fā)現(xiàn)許多家長在幫助幼兒減少分離焦慮的心理準備方面是空缺的。農村和城鎮(zhèn)生活環(huán)境、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給入園幼兒身心帶來許多不適。有些幼兒在沒有入園時就患有分離焦慮,入園后焦慮心理更嚴重。因此需要家園合力,幫幼兒調節(jié)心理,盡快適應入園生活。
二、城鄉(xiāng)結合部幼兒入園分離焦慮的原因
(一)環(huán)境、生活方式的差異
幼兒若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只對農村生活環(huán)境和接觸的人有深厚的情感,入園前才跟隨父母或爺爺奶奶進城,對城市有一定的陌生感,加之農村和城鎮(zhèn)在生活環(huán)境、生活方式等方面有著明顯差異,因此入園后心理上會對新生活產生一定的抗拒,恐懼與焦慮隨時伴隨,并有可能加劇。
(二)缺少交往基礎
農村的幼兒不像城里的幼兒有很多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他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有的長期留守,生活比較單一,也只能跟周圍為數(shù)不多的固定的人接觸,交往很有限。
(三)安全感基礎不牢
三歲左右的幼兒出門普遍缺乏安全感,對父母有很大的依戀心理,害怕父母或親人離開自己。農村幼兒更是如此,安全情感基礎更脆弱,焦慮會更直接、更強烈。
三、城鄉(xiāng)結合部幼兒入園分離焦慮消除的對策
幼兒入園的分離適應性心理發(fā)展是一個持續(xù)、漸進的過程。只要教師和家長密切配合,進行科學的心理疏導與情感轉移,幫助幼兒建立安全感,重筑依戀關系,入園焦慮就不會給幼兒烙下心理陰影,影響幼兒健康成長。
(一)家園共育,熟悉環(huán)境和規(guī)則
城鄉(xiāng)結合部幼兒園可以在報名之前建立園微信群,制作幼兒園活動室內外環(huán)境、一日生活美篇,家長通過掃碼進群,讓幼兒一遍一遍地玩轉微信,家長隨即引導,提前熟悉環(huán)境,讓幼兒對入園產生期待。
(二)參與游戲,轉移情感
幼兒園可以實施親子教育,在新生入園第一周舉行各種形式的親子活動??此剖怯H子參與活動,實際上是幾組幼兒一起玩,在玩中幼兒們相互認識和了解,逐漸產生對彼此的感情,建立一定的友誼,從而轉移對父母的依戀。
(三)關注幼兒,因人制宜
對焦慮嚴重的幼兒,教師要給予充分的關注,允許他們保留在家的一些習慣。要接納幼兒面對睡眠環(huán)節(jié)的情緒波動,對那些情緒反應大的幼兒應先順應,再陪伴入睡、靈活安排入睡時間等,也可以組織“床上的媽媽”“被子里的小動物”等游戲。
(四)分置小組,重筑關系
入園前教師要提前與家長溝通,了解哪些幼兒相互認識,哪些幼兒住處較近,并把他們安排在一起坐,讓他們相互照應。給彼此熟悉的幼兒一個生活的小圈子,讓他們在這個小圈子內慢慢地成長,焦慮自然而解。也可以按幼兒的意愿,自主結伴,給他們一個固定的交往伙伴,他們就會把心中的焦慮逐漸地轉移為對彼此的依戀。
(五)注重交流,助推成長
幼兒入園是一個家庭的頭等大事,家長要在入園前給幼兒灌輸上學可以認識新朋友、學本領、做游戲等積極思想,使幼兒對上學產生期待。入園后家長和教師需要多互動交流,用科學的方法幫幼兒緩解各種壓力。例如,在每天入園前家長盡量用積極、愉快的情緒感染幼兒;幼兒回到家后,家長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回憶幼兒園一天的快樂,與幼兒分享快樂,幫助其盡快適應新生活。
總之,在幫扶幼兒消除分離焦慮的過程中,家園一定要同步用科學的方式,讓幼兒在溫馨的環(huán)境、教師的陪伴中接納幼兒園新生活,真正為幼兒后繼的學習與發(fā)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少楠.推廣親子教育 促進家園共育[J].河南教育(幼教),2013(4):36.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