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鼎男 陳明華
1. 莆田學院基礎醫(yī)學院,福建 莆田 351100; 2.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五醫(yī)院麻醉科,福建 莆田 351100
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簡稱KD)是一個脂肪高比例、碳水化合物低比例,蛋白質(zhì)和其他營養(yǎng)素合適的配方飲食,是腫瘤患者尤其是腦膠質(zhì)細胞瘤的一種特殊飲食方法[1]。但近百年來主流醫(yī)學認為高脂飲食是“不科學”膳食方法,鮮有研究?!读~刀》最近的生酮飲食人群研究文獻在1937年[2],直到2017年8月《柳葉刀》上發(fā)表的一項PURE研究[3],提出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與總死亡率風險增加正相關,這才使得人們重新審視生酮飲食。
為此,我們設計了二階段交叉設計,采用生酮飲食加運動方法進行減肥,現(xiàn)報道如下。
滿18周歲成年人超重或肥胖患者。入選標準:①滿18周歲(2000年1月1日前出生)的成年人;②BMI超過25 kg/m2;③完成前期營養(yǎng)知識科普培訓和社會心理支持訪談;④知情同意。排除標準:空腹血糖超過7 mmol/L,和(或)血壓超過140/90 mmhg,和(或)肝腎功能受損、胰腺受損、膽囊疾病、冠心病等器質(zhì)性疾病以及懷孕期、哺乳期婦女。受試者被邀請參加3次的面對面交流,旨在打消顧慮,贏得家庭支持,確保研究飲食和程序的可接受性和遵守性,并評估完成研究可能遇到的社會和心理障礙,完成病史和體格檢查。
生酮飲食:采用30 mL油(椰子油、黃油各15 mL)加4 g咖啡制作成防彈咖啡。早餐防彈咖啡1杯,午餐、晚餐采用黃油煎蛋、回鍋肉、香煎三文魚等葷菜、西藍花、牛油果等蔬果食材??刂圃?日碳水化合物30 g,脂肪130 g,蛋白質(zhì)60 g,總熱量(1500±50)kcal。
常規(guī)飲食:食材不限,控制1日碳水化合物250 g,脂肪20 g,蛋白質(zhì)60 g,總熱量(1500±50)kcal。
兩種飲食方法均補充同樣劑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開水、礦泉水等無糖飲料每日>3000 mL。
兩組成員每周集中2次,采用相同的高強度間歇訓練法(HIIT):本次實驗采用高強度運動為波比跳(Burpee)方式,即先深蹲(squat),之后伏地挺身(push-ups),然后跳躍(jump)的一連串動作。1 min內(nèi)不間斷周而復始,滿1 min后休息20 s,之后重新再來,做6個循環(huán)。
募集的20名志愿者,隨機分為A、B兩組,每組10人。A組采用生酮飲食+HIIT訓練,持續(xù)1個月,之后恢復原飲食習慣和鍛煉方式,洗脫3個月,使體重恢復入組前體重,再采用常規(guī)飲食+HIIT訓練,持續(xù)1個月。B組相反,先采用常規(guī)飲食+HIIT訓練,持續(xù)1個月,然后洗脫3個月,體重恢復入組前體重后,采用生酮飲食+HIIT訓練,持續(xù)1個月。記錄體重、腰圍(過臍線)。
研究對象按年齡排序,通過隨機數(shù)字表獲取隨機數(shù)字,分配到每人。尾數(shù)為偶數(shù)的進入A組,奇數(shù)的進入B組,0為偶數(shù)。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t檢驗、交叉設計方差分析來比較A、B兩組的效果。部分對比研究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
有25名合格研究對象報名,參與培訓后有5人放棄流行病學實驗。愿意參加實驗20人,其中男3人,女17人。隨機分為A、B兩組,A組第一階段實驗結束后,有3人(1男2女)減重效果較好,決定堅持生酮飲食,不愿意進入洗脫期,放棄后續(xù)實驗。因此,二階段交叉實驗A組僅剩7人。B組10人全部進入第二階段實驗。因此,我們改變部分方案,對該3名志愿者重復測量了生酮飲食后的體質(zhì)指標,并同時重復測量了放棄流行病學實驗5人的體質(zhì)指標,作為對照組。
入選后在不同階段,生酮飲食組的每日攝入碳水化合物(25.4±5.1)g,脂肪(130.0±5.0)g,蛋白質(zhì)(60.2±5.4)g,總熱量(1488±54)kcal;常規(guī)飲食的每日攝入碳水化合物(248.6±25.3)g,脂肪(15.0±5.0)g,蛋白質(zhì)(59.1±4.7)g,總熱量(1521±48)kcal。蛋白質(zhì)日攝入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碳水化合物、脂類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二階段前后對比,同飲食方法的三大產(chǎn)能營養(yǎng)素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受試對象的基線資料比較
我們對A、B兩組在第一階段、第二階段開啟前的體重、腰圍分別進行了t檢驗,結果顯示P>0.05。表明A、B兩組均衡可比,洗脫期前后均衡可比。我們對A、B兩組兩階段分別進行了前后差值的t檢驗,結果P<0.01,說明生酮飲食+HIIT、常規(guī)飲食+HIIT都起到了減重、瘦身的效果。采用t檢驗對比了各階段生酮飲食組與常規(guī)飲食組的體重減少和腰圍減少,P<0.01,說明生酮飲食組減體重、減腰圍的效果好于常規(guī)飲食組。
結果表明,生酮飲食組減肥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飲食組,且關聯(lián)強度大(R2=0.954;R2=0.892)。但測定階段對于腰圍結果有影響,對體重結果無統(tǒng)計學差異。各受試者的減少體重值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腰圍減少有所不同。
將A組3位放棄進入洗脫期持續(xù)進行生酮飲食的志愿者作為生酮組,把不愿意參加本次實驗的5個人作為對照組,分4次在生酮飲食開啟后測量體重和腰圍,進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表明,實驗前兩組體重、腰圍無差異,均衡可比,實驗后生酮組的指標均高于對照組,4次測量與實驗組別存在交互效應。
表2 第一階段兩組指標變化
注:T1為第一階段開始前,T2為第一階段結束后。
表3 第二階段兩組指標變化
注:T3為第二階段開始前,T4為第二階段結束后。
表4 交叉設計方差分析結果
注:*SS=239.277, R2=0.954;#SS=168.418, R2=0.892。
表5 生酮組與對照組不同時期體重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
注:﹟主效應;﹡交互效應。
表6 生酮組與對照組不同時期腰圍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
注:﹟主效應;﹡交互效應。
以生酮飲食為藍圖的阿特金斯飲食書籍,已經(jīng)銷售超過4 500萬份,時間跨度超過40年,在肥胖界很受歡迎,但其低糖和高脂一直為主流營養(yǎng)學所不容[4]。直到2016年《JAMA Internal Medicine》雜志刊登的文章[5]:“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該行業(yè)發(fā)起了一個研究計劃,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成功否定了蔗糖的危害,同時把脂肪飲食作為冠心病的罪魁禍首?!币簿褪钦f,這篇文章爆料: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制糖業(yè)的巨頭們,通過收買哈佛大學3位食品健康權威和行業(yè)相關規(guī)定制定者,把糖類與心血管疾病之間關聯(lián)抹掉了,把黑鍋甩到了飽和脂肪酸頭上。這使得我們對現(xiàn)行營養(yǎng)學推崇的低脂飲食、碳水化合物占60%能量比例[6]的科學性產(chǎn)生了懷疑。
2017年,《The Lancet》刊登了一篇對5大洲18個國家的13.5萬人,長達10年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文章[3],文章結論是:“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與總死亡率風險增加正相關,但是沒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膳食總脂肪及各類型脂肪攝入可降低總體死亡率;而高飽和脂肪攝入與中風呈負相關?!闭腔诖?,我們采用生酮飲食對減肥人群進行流行病學實驗。結果表明,生酮飲食+HIIT運動的減肥效果,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飲食+HIIT運動,且關聯(lián)強度大。尤其是,在生酮飲食的初期,對于降低體重的效果好,持續(xù)一段時間后,腰圍降低的效果呈現(xiàn)出來。這是由于生酮初期,改變了飲食結構,人體無碳水化合物利用,消耗脂肪和蛋白質(zhì)來供能,出現(xiàn)迅速降低體重的現(xiàn)象。后期,人體適應并能夠熟練利用脂類作為供能物質(zhì),所以腰部脂肪動員較快有關。
2016年Hall KD等人募集了17名超重或肥胖的男性,進入等熱量低碳水化合物生酮飲食,最終發(fā)現(xiàn)生酮飲食只能造成能耗增加,而身體成分的變化方面與傳統(tǒng)飲食相同[7]。
我們對比了Hall KD等人和我們采用生酮飲食的異同,發(fā)現(xiàn)他們的每日攝入熱量為2 400 kcal左右。由于肥胖或超重男性的體重就較高,BMI在15~35 kg/m2之間,因此按此攝入熱量也自然多余。之后受試者每日90 min的自行車運動,本來就是消耗糖原,并不能凸顯生酮飲食的優(yōu)勢,從而造成實驗出現(xiàn)失敗的結果。
我們的生酮飲食是所有人按照1500 kcal計算三大產(chǎn)能營養(yǎng)素的比例。同時,在控制總熱量的同時,進行了HIIT運動,更增加了能量的消耗。顯然,生酮飲食組由于是極低碳水化合物,所以運動提供能量必須有脂肪來完成。而常規(guī)飲食組只能先消耗糖原,再動員脂肪的順序,造成兩組體重和體脂減少的巨大差別。
1983年Phinney SD等人對5名騎行運動員同樣維持熱量下對比常規(guī)飲食和生酮飲食,發(fā)現(xiàn)體重迅速下降,恢復常規(guī)飲食又反彈[8]。這與本次流行病學實驗結果相同。本次實驗3個月的洗脫期能夠成功恢復原有體重,也是利用了這個日常飲食慣性特點。但恢復常規(guī)飲食體重反彈現(xiàn)象,Phinney SD解釋是水體重波動,我們推斷是恢復常規(guī)飲食后再次出現(xiàn)能量過剩被儲存的緣由。這也是廣泛存在于運動員中的現(xiàn)象:一旦停止運動,仍然出現(xiàn)體重反彈。從另外一個側(cè)面來說,傳統(tǒng)的飲食控制和長時間運動方式,很難在人群中實現(xiàn)。而生酮飲食由于可以“大魚大肉”,HIIT運動時間短,6個循環(huán)僅需不到8分鐘,依從性更佳,更利于推廣。
人類是雜食動物,本來就可以很好的單獨或混合利用脂類、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zhì)來供能。生酮飲食是人類在積累了大量科學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理論演繹出來的飲食方法,先天就具有理論優(yōu)勢[9]。但理論推演,需要實證來證實。本次流行病學實驗獲得成功,有力地支持了生酮飲食理論,也通過比較,推斷出國外相關實驗失敗的緣由,或解釋的謬誤。借用《人類簡史》中的話來做個結語:“10 000年前農(nóng)業(yè)革命以來,谷物碳水養(yǎng)活了更多人,但與原始人相比健康狀況更差了!就好像養(yǎng)殖場的動物與野生動物相比,雖然數(shù)量更多,但過著更悲慘的生活,健康狀況也更差[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