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在中小學校,心理困難生的教育一直是學校德育的難題,如何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是當前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務。作為一名剛入職的新手班主任,及時了解與幫助班級里的“心困生”,成了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心困生”,亦稱心理困難生。所謂“心困生”,是指學生在心理發(fā)展過程中出現困難,日常行為上表現有認識混亂、情緒異常、性格怪異和品德偏差等問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倘若忽視或是放棄對這類孩子的幫助和指導,勢必會使他們更加落后,更加偏離于主流社會,久而久之發(fā)展為社會的一種負擔甚至是危害。因此,發(fā)現“心困生”,并對其進行及時的關懷與指導,對學生個人,家庭乃至社會都是至關重要的。
與正常學生相比,“心困生”往往呈現出兩種極端的行為反應,或是過于內向,或是過于活躍。一種是幾乎不參與游戲或活動;他們不愿面對自己,害羞膽小,常有畏懼感;對他人不信任,總是疑神疑鬼;他們不喜歡與其他同學交談,對別人的社交信號沒有反應,喜歡避免或退出集體環(huán)境,而且更愿意一個人玩或獨自呆著。另一種是好爭吵,易發(fā)怒;他們對物與人常表現出攻擊性,喜歡強迫別人屈服,愛反抗老師或不聽從老師的教學和指導,多困擾他人;他們多不服從老師或學校制度的規(guī)定,上課時常離開座位。
在我接觸的近一百個學生中,就剛好有一位表現地極為突出的“心困生”,下面筆者就對他們的教育策略進行簡單地陳述。
作為一名老師,面對著這些十二三歲的孩子,我有的時候情愿相信他們是調皮而不是有“問題”??墒墙涍^近一年的觀察,以及跟他小學老師、同學以及家長的溝通,我不得不承認目前在我們班上有兩個孩子有了一系列”心困生“的表現。
學生甲(張某某),成績較為糟糕,課堂上天天都在睡覺,各科作業(yè)都不做,在班里較為沉默,喜歡一個人待在角落里。最初關注這個學生是因為,他成績差的一塌糊涂,本以為是他懶惰,基礎差造成的??墒菍λ^察了一段時間之后,我發(fā)現,他的英語成績其實很不錯,上課就算不聽講,平??荚囈材苣脗€中等。但是語文、數學就相對薄弱。為此,我決定從我所教科目入手,對他進行引導??墒墙涍^一段時間的接觸之后,我發(fā)現該生上課睡覺、作業(yè)欠交的問題依然存在。
每次與他溝通的時候,該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fā)。而后等讓他離開時發(fā)現他每次都在小聲哭泣,可以說是拒絕與人溝通。而且這個孩子平常在班里根本沒有朋友,他每天除了抱著頭看著他人玩耍外,就是一個人趴桌子上睡覺,不管是上課還是下課。但就是這樣一個看似老實沉默的孩子,有一天在課堂上公然與任課老師吵了起來,而且在吵完之后,又跟老師寫了一封信,不算是道歉信,只是信中說他要報仇,因為奶奶從他小學四年級時去世后,他就一直想著報仇。他在學校的種種異常表現,以及他在信中提到的”復仇“事件,我覺得有必要跟他的家長好好談談。從家庭及生活環(huán)境入手,分析他的性格使然。在跟他的母親溝通過后,我得到了一些比在學校更為重要的信息。這個孩子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就沒有跟父母有過溝通,甚至是正常的交流。每次都是話說不到兩句,雙方就開始激烈的爭吵。為了躲避父母無休止的爭吵,孩子會在放學后把自己一個人鎖在房間,自言自語。更為嚴重的是,這個孩子慢慢形成了”戀物癖“,尤其癡迷雨衣。他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錢全部買成雨衣,各種款式和色彩。把自己鎖在房間的唯一樂趣就是一遍又一遍地試穿這些“心愛之物”。
聽了家長的描述,我又與他小學的老師進行了溝通,發(fā)現孩子小學時確實有不愛學習,不寫作業(yè),不與人溝通的毛病,但是沒有想到現在會越來越嚴重。由于長時間缺乏跟人的正常交流,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已經在逐步退化,一個初中生竟然不能完整地說完一句話,語言功能在慢慢衰退。
為了幫助該學生,我在了解了情況之后,及時找了學校的心理老師進行了溝通與分析。在我的勸說下,學生終于走向了心理輔導室,進行了正常的心理疏導。當天從心理輔導室出來的時候,學生一年來第一次主動問我今晚作業(yè)是什么,這讓我看到了一絲絲希望。為了幫助這個學生更好地融入集體,我把他的座位由后往前提了許多,這樣他不至于老是坐在后面的角落里,被人忽略。我會在課堂上提問他問題,哪怕是一個很小的問題,只要他能回答出來,全班同學都會主動為他鼓掌。在平常的課間及上下學期間,我安排了跟他關系相對較為親密的同學與他為伴,跟他說說話。
學業(yè)方面,由于該生之前落后地太多了,我不會強迫他把之前不會的全部趕上,或是把之前沒寫的作業(yè)全部做完。我只是告訴他現在學還不晚,作業(yè)從今天開始寫,有時間了可以把之前的補上。經過了一短時間的努力,我發(fā)現這個學生身上開始出現了一些細小的變化。雖然他的成績還是不理想,但至少他上課能控制好自己,并不是每節(jié)課都睡覺。雖然他還是不愿開口講話,但是他會在別人給他說話的時候微笑著看著他人。雖然他現在還是會跟爸媽發(fā)生爭執(zhí),但不是每天都吵。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著我,這個孩子在慢慢變好。
好學生從小在掌聲和鮮花的包圍中幸福地長大,他們身上投射了太多的注目和關注。而那些成績相對不理想的“差學生”呢,由于從小被忽視被責罵,他們逐漸地被邊緣化,甚至被異類。跟那些聽多了稱贊的好學生相比,有的時候我們不經意間流露出的關心,就會讓那些“差”孩子受寵若驚。從我們班這個孩子身上,我就看到了希望。我覺得沒有天生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因材施教”并不是只把精力投射到好學生身上,適當地勻出一些關愛給那些成績暫時落后,行為習慣又“怪異”的孩子,你會發(fā)現他們的進步比好學生更加明顯。
所謂的“心困生”只是一群缺乏關愛的小孩兒,在他們孤單的時候給予陪伴,失落的時候給予安撫,進步的時候給予鼓勵。雖然不能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慢慢等待,孩子的人生之路一定會花開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