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潔
2018年1月,教育部印發(fā)了《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提出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核心素養(yǎng)的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思維品質,思維品質既是關鍵能力也是必備品格。
閱讀是幫助學生形成批判性思維的重要途徑,批判性思維需要通過提高閱讀能力來培養(yǎng)。問題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重要思維工具,以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為指向的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教師需要基于正確的文本解讀來設計層次鋪墊、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鏈,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按照布魯姆的認知目標分類法,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設計的問題可以分為展示型問題、參閱型問題和評估型問題(梁美珍,2011),這三種類型的問題時認知層次和思維層次的推進,是從低級向高級發(fā)展的過程。
筆者以一次市級公開課的磨課為例,闡述如何通過這三種問題類型,在英語閱讀課的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通過還原三次連續(xù)的教學嘗試和備課團隊研討軌跡,試圖給同行一些可供參考的借鑒。
1.第一輪嘗試教學步驟 本次公開課上課的教材為譯林版《牛津高中英語》M4U1 Reading“Advertisements”。本文是一篇說明文,作者通過介紹廣告的一些基本信息,包括定義、類型和功用,表達自己對于廣告的態(tài)度和觀點。授課對象為南京市某中學高一年級某班學生,該班級學生經過高中英語前三個模塊的系統(tǒng)學習,已經具備了在閱讀中獲取信息的能力,能用英語較為流暢地表達觀點?;谝陨蠈W情,筆者設計了以下教學步驟:
(1)Lead in導入——通過眾所周知的腦白金廣告視頻導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出本課的主題:Advertisements。
(2)Skimming略讀——讓學生快速地瀏覽標題和小標題,給全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3)Scanning跳讀——讓學生通過跳讀的方法在文中找出廣告的定義、分類等。
(4)Detailed reading細讀——讓學生分別閱讀商業(yè)廣告和公益廣告這兩部分,找出這兩種廣告的特點,比較異同,并完成相關練習。
(5)Conclusion總結——讓學生閱讀最后一段,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
2.問題診斷 備課團隊在現(xiàn)場聽課之后,發(fā)現(xiàn)了如下問題:(1)問題類型太單一。問題設計大多為展示型問題,學生在回答展示型問題時很大程度上依賴文本信息,從文章中尋找答案然后完成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只做了搬運工的工作,思維能力沒有得到鍛煉和提高。想要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需要多設計參閱型問題和評估型問題。參閱型問題是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本內容,拓展文本內涵的問題?;卮疬@一類問題,學生需要在理解并獲取文本事實信息之后,對文本信息進行提取、加工和運用,是對學生分析與歸納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整節(jié)課中,只有分段和歸納段意這一環(huán)節(jié)用到了參閱型問題。而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需要通過評估型問題來實現(xiàn)。評估型問題是以文本為基點,讓學生對文本話題、內容和作者觀點等進行深入思考,以此得出綜合性的評價和結論。在回答這類問題時,學生猜測作者的態(tài)度,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再對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進行反思,從而形成自己的見解和想法。
(2)缺乏主線意識。整節(jié)課教學活動的邏輯性、關聯(lián)性不強。課上,貌似和諧統(tǒng)一的教學步驟實則是各自為政的任務下放,問題的設置相對混亂,沒有思維品質的訓練,各項教學活動沒有形成合力。閱讀課堂應以主線教學貫穿,教師應當在文本解讀中選取合適的教學主線,統(tǒng)領教學的步驟,層層推進,力求教學點之間內通外聯(lián),明晰教學思路,引導學生與文本、教師展開高效對話(鄭春,2011)。實際教學中,課堂只是圍繞了“廣告”這一主題,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沒有主線貫穿,顯得有些散。
(3)閱讀能力沒有提高。在整節(jié)課上,學生都是在教師的牽引下閱讀文章,理解文章大意,完成一個又一個的任務,缺乏自主性和主動性,最后得出的結論也是作者的觀點,學生并沒有形成自己的看法。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沒有發(fā)揮主動性,閱讀能力沒有得到提高。
3.教學改進建議 在明確了筆者的教學問題之后,備課團隊基于《課標》,優(yōu)化了教學設計,具體而言:
(1)設計多種問題類型。多設計參閱型問題和評估型問題。在設計問題時需由淺入深,從源于文本到走出文本,為學生提供用英語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著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例如比較公益廣告和商業(yè)廣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時,不能止步于讓學生在文中找到相關信息,應該讓學生進一步剖析為什么這兩種廣告會有這樣的不同,根源在哪里,引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公益廣告好,商業(yè)廣告不好。
(2)明確主線意識。教師教學需以文本主線為線索,把文本內容轉換成一系列具有邏輯性和層次性的文本問題。各項活動最終要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觀點,即“廣告到底好不好?”。所有的問題設計都應有導向性,學生在回答以文本主線為核心所設計的問題時,會對整個篇章的行文邏輯或發(fā)展脈絡有整體把握,從而實現(xiàn)對文本的整體性理解。
(3)引入閱讀策略。因為這是一篇說明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將說明文的閱讀策略貫穿始終,幫助學生了解說明文的結構,即:Topic——Supporting details——Conclusion。學會說明文的閱讀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第二輪教學步驟 在反復研讀課文之后,筆者對教學進行了重新設計,具體如下:
(1)課堂一開始,教師即提出問題“廣告到底好不好?”這一條主線,讓學生圍繞這條主線,有目的地去讀課文。通過辨別公益廣告和商業(yè)廣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總結出公益廣告的優(yōu)點和商業(yè)廣告的缺點,并猜測作者的對于兩種廣告的態(tài)度和看法,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洞悉了作者對于廣告的態(tài)度之后,再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進而形成自己對廣告的態(tài)度和看法。
(2)閱讀開始,首先明確這篇文章的類型——說明文,之后引導學生分析這篇文章的文本結構,并進一步引出說明文的閱讀策略。然后將閱讀策略運用于實踐,由教師帶領學生們運用閱讀策略完成第二段的段落結構分析,即
Topic:Even if an ad does not lie,it does notmean it is all together innocent.
Supporting details:Trick One——word game
Trick Two——wrongmental connection
Conclusion:Wemust not fall for this kind of trick.
再讓學生運用已經習得的閱讀策略,自己分析第三段有關公益廣告(PSAs)的相關內容,繪制如下表格:
2.問題與建議 備課團隊再次走進課堂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這次課堂效果明顯較好。在教學設計主線的引領下,任務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學生的思維明顯活躍起來。但備課團隊也指出了新的問題和進一步的努力方向。
(1)學生觀點受限。因為文本中作者的態(tài)度即是:公益廣告好,商業(yè)廣告不好。當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時,學生的觀點比較局限,基本上還是和作者觀點一致,思維缺乏開放性和創(chuàng)新性,即使是在小組討論的情況下,也收效甚微。
(2)知識沒有遷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始至終都是在圍繞“廣告”這一話題在展開思維活動,沒有知識的遷移。王艷榮(2016)指出,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將文本的思想與自身的生活和感受聯(lián)系起來,運用文本所傳遞的思想去關注社會、感受生活、認識自我和發(fā)展自我,從中學習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聚集人生正能量,使文本真正服務于生活。學生需要從這節(jié)課上學會一種對待事物的正確態(tài)度,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和學習中,從而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增添色彩。
筆者認真聽取了備課團隊的建議,認真研讀了《課標》中關于核心素養(yǎng)的相關內容,對課堂進行了進一步的優(yōu)化。
1.激發(fā)學生反思 學生閱讀了文章之后,可以推測出作者對于廣告的態(tài)度,即公益廣告都是好的,商業(yè)廣告都是不好的。此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是不是所有的公益廣告都好,所有的商業(yè)廣告都不好?教師舉幾個例子,如在電視劇的中間插入公益廣告,雖然作為公益廣告而言,其目的本身是好的,但是因為它打斷了劇情的發(fā)展,所以它也是令人討厭的。又比如,在購買一件物品時,人們通常第一反應是先通過廣告了解它的功能和作用,即便它是商業(yè)廣告,但是能夠給人們帶來有用的信息,因此也不能用簡單的好或不好來判斷。
2.豐富教學資源 考慮到原本的課文就比較簡單,觀點也比較狹隘,教師補充了一些擴展閱讀材料,其內容是有關不同職業(yè)不同領域的人對廣告的不同態(tài)度和看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把學生的思維打開。最終讓學生意識到,我們不能用簡單的對錯來判斷商業(yè)廣告或者公益廣告,應該以一種辯證的態(tài)度來對待廣告,學會辯證地看問題。
3.學會知識遷移 對廣告應該持有一種辯證的態(tài)度,對生活中的其他事物呢?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將這種態(tài)度和觀點進行遷移,引導他們對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也持有辯證的態(tài)度,教會他們更好的學習和生活。據(jù)此,筆者對課堂的最后部分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如下:
Choose one topic in your daily life,discuss in your groups about its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What do you think of……?
B:I think it is beneficial to us,because……
C:I’m afraid Ican’t agree with you.In my opinion,I think it has some negative effects on our life……
D:What attitude should we have towards…?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列舉了很多事物,從中了解到對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應該持有一種辯證的態(tài)度,培養(yǎng)了批判性思維能力。
本次教學實踐讓筆者加深了對英語課程標準的理解,認識到對于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深刻解讀文本內涵,帶領學生對文本進行認知、分析和理解,對其進行比較、綜合和歸納,就要合理設計問題,使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更符合邏輯,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從提取文章顯性信息到整合文本內容、理解文本內涵,再到運用文本信息,都需要學生思維的參與,特別是批判性思維。此外,教師需要注意對閱讀文章問題設計的多樣性和合理性,使課程內容諸要素在學習活動中融會貫通,協(xié)調發(fā)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逐漸完善學習能力,提高語言素養(yǎng),使英語學習從“學得”轉向“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