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桂玲,趙美娟,姜曉輝(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qū)人民醫(yī)院,山東青島 266200)
2018年1月—2019年1月,該科在糖尿病足患者護理中加用了心理護理干預,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以分組對照實驗以證明,并報道如下。
納入糖尿病足患者104例。(1)納入標準:①經(jīng)查體、生化檢驗等綜合診斷為糖尿病足;②臨床資料、治療和檢驗數(shù)據(jù)等完整無缺;(2)排除標準:①合并抑郁癥等精神病變者;②合并其他嚴重并發(fā)癥。
將上述病例資料按護理方案不同分成對照組52例、研究組52例。其中,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男27例,女25例;年齡為55~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3.94±3.64)歲;病程是 5~17 年,平均病程是(11.21±1.17)年;研究組加用心理護理:男 26 例,女 26例;年齡為 56~82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4.1±3.55)歲;病程是 6~17 年,平均病程是(11.44±1.32)年;兩組患者病程、性別分布以及年齡等個人資料均保持了同質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按護理常規(guī)流程,遵醫(yī)囑用藥、檢測血糖、觀察病情變化等,對于明顯存在負性情緒者,予以隨機口頭安撫。
研究組:以上述常規(guī)護理為基礎,同時強化心理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
(1)安排專人負責,應用語言溝通技巧,同糖尿病足患者進行有效溝通,了解其細膩了狀態(tài),并根據(jù)其病情、人格特征、年齡等不同,制訂不同心理干預計劃。
(2)耐心聆聽患者主訴,了解其內心苦悶,引導患者以正確方法宣泄負性情緒,期間予以理解、同情,促使其身心放松。
(3)根據(jù)患者文化程度以及對糖尿病足的了解情況,為其詳細講解糖尿病足相關知識,糾正其錯誤認知,形成正確的認知體系。同時,介紹成功治愈者進行案例分析,消除患者恐懼、抑郁等負性情緒。
(4)協(xié)助患者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出現(xiàn)焦慮、抑郁的原因,鼓勵其表達情感,盡可能滿足患者合理需求,使其保持平和、樂觀心態(tài)。
(5)為糖尿病足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維持其室內安靜、床鋪舒適整潔,將各種儀器的報警音調制最小,以免讓同病房患者看到搶救場面,可以屏風或者窗簾做遮擋,減少對患者心理的刺激。
(6)叮囑患者家屬在探視病人期間,多與病人溝通,予以關心、體貼和鼓勵,使其感受到醫(yī)護人員的人文關懷同時,感受到家人的支持與關愛,從而保持心境開朗。
(1)參考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后一周的心理狀態(tài),以7分為判斷病人有無焦慮情緒的界石,超過7分為有抑郁情緒。
(2)自擬主觀護理體驗調查表,評估患者對環(huán)境、心理、操作技能、服務態(tài)度和問題解決能力等的體驗,每一項均可分為優(yōu)、良、差三等級,任意一項選差則為差,如未選差任意一項選良為良,全部選優(yōu)者為有。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人數(shù)×100%。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對104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實行χ2檢驗,用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后,兩組患者HAMD評分均下降,其中研究組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HAMD評分比較[(±s),分]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HAMD評分比較[(±s),分]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t值 P值研究組(n=52)對照組(n=52)t值P值14.98±1.45 14.72±1.86 0.795 0.214 7.11±0.66 9.98±1.15 15.609 0.000 35.622 15.630 0.000 0.000
研究組主觀護理體驗優(yōu)良率(優(yōu)39例、良13例、差 0 例)是 100.00%(52/52),高于對照組(優(yōu) 33 例、良13 例、差 6 例)的 88.46%(46/52),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22,P=0.035)。
糖尿病作為臨床上一種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為第三大死因,僅次于心血管事件、癌癥[2-3]。其中,糖尿病足為糖尿病最嚴重并發(fā)癥之一,治療是否及時、護理是否恰當,直接影響患者預后,而高質量護理干預可降低病人致殘率、死亡率,但在常規(guī)護理模式下,護理人員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關注不足,影響護理質量[4-6]。
因此,筆者在糖尿病足患者護理中加用了心理護理干預,主要根據(jù)糖尿病足患者普遍存在心理問題,同時考慮病人個體差異,制定具有個性化、全面化的心理護理方案,包括引導患者以正確方式宣泄負性情緒、避免認識有誤或不足所致恐慌感、安撫患者情緒、布置良好環(huán)境以減輕其身心不適感、增加社會支持以減輕患者孤獨感,從而有效彌補常規(guī)護理的不足,提高護理質量水平。糖尿病足患者因病情折磨,普遍存在抑郁情緒,HAMD量表是臨床上常用的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客觀指標,因而筆者應用該量表評價患者心理狀態(tài)變化,結果提示:兩組患者HAMD量表評分均下降,其中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可見強化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解決抑郁問題。主觀護理體驗是評價護理質量的常規(guī)標準,而研究組主觀護理體驗優(yōu)良率高達100.00%,進一步證明了心理護理應用于糖尿病足臨床護理中的顯著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