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靜,伍春梅,居琦,李金平
中國已成為乳腺癌發(fā)病率全球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乳腺癌發(fā)病率位居我國女性惡性腫瘤首位[1]。目前對于乳腺癌的發(fā)病機制在分子領域中的研究發(fā)展迅速,GPR120近期被研究證實為長鏈脂肪酸受體,屬于進化高度保守的視紫紅質家族孤兒受體,鏈長度不同的長鏈脂肪酸(LCFAs)能夠結合并活化GPR120,進而激活不同的信號通路而發(fā)揮不同的生物學功效[2]。作為ω-3脂肪酸的受體GPR120,大多數(shù)研究局限于肥胖和炎性反應等一些代謝性疾病的領域,其中炎性反應可作為多種惡性腫瘤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因此,近年來已有不少關于GPR120與惡性腫瘤組織發(fā)生發(fā)展的相關研究[3]。目前GPR120與癌癥進展相互關系的研究結果不一,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其在不同腫瘤中發(fā)揮著不同的的生物學作用,尤其是在乳腺癌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確。本研究采用了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檢測GPR120在人乳腺癌組織和癌旁正常組織中的表達,結合臨床病理資料,進而分析其與臨床病理學特征的關系,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收集 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腫瘤醫(yī)院腫瘤外一科行手術獲取的乳腺癌石蠟標本125份及癌旁正常組織標本63份,所有病例術前均未接受放療、化療及其他抗腫瘤治療,排除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和癌前病變者以及患有嚴重的心、肺等器質性病變或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害者。所有納入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7~80 (49.62±10.32)歲,<35周歲10例,35~55歲87例,>55歲28例;病理類型,浸潤性小葉癌20例,浸潤性導管癌96例,其他特殊類型乳腺癌9例;組織學分級,Ⅰ級14例,Ⅱ級49例,Ⅲ級41例;pTNM分期(根據(jù)AJCC乳腺癌TNM分期2017年版),Ⅰ期43例,Ⅱ期56例,Ⅲ期26例;伴腋窩淋巴結轉移57例,無腋窩淋巴結轉移68例。依據(jù)乳腺癌組織中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及細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達情況,可將其分為4種不同的乳腺癌分子亞型:Luminal A型(35例)、B型(48例)、HER-2過表達型(18例)與三陰型乳腺癌(TNBC型)(24例);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其疾病的進展、治療的方式、治療療效、復發(fā)及轉移都不盡相同[4]。
1.2 觀察指標與方法 本研究經(jīng)脫蠟和水化、抗原修復、過氧化物封閉、一抗孵育(以PBS緩沖液代替一抗為空白對照,以已知陽性切片為陽性對照;一抗兔抗人GPR120抗體的工作濃度為1∶150,兔抗人GPR120抗體購自英國ABCAM公司)、二抗孵育(二抗為快捷型酶標羊抗鼠/兔IgG聚合物,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DAB顯色(濃縮型DAB試劑盒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干燥封片等免疫組化染色SP法步驟,其均在病理科實驗專業(y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
1.2.1 GPR120蛋白表達檢測:CPR120 主要在細胞膜呈陽性表達,部分表達于細胞質,以黃色、棕黃色著色為主,最終運用雙盲法進行結果觀察,由2位病理醫(yī)師在顯微鏡下進行閱片,采用半定量評估法進行結果判讀[5]。
1.2.2 ER、PR、雄激素受體(AR)、HER-2和Ki-67等指標:直接從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病例信息系統(tǒng)中獲取。
1.3 結果判斷 采取半定量評估方法對GPR120在組織中的陽性表達情況進行結果判讀:(1)依據(jù)染色強度評分,無色為0分,淡黃色為1分,棕黃色為2分, 黃褐色為3分;(2)依據(jù)陽性染色細胞百分率計分,<10%記作0分, 10%~25%記作1分, >25%~50%記作2分,>50%~75%記作3分,>75%記作4分;最后將(1)×(2)的結果作為陽性指數(shù)(0~12分)進行判定,<4分為陰性,≥4分為陽性。
2.1 乳腺癌組織及癌旁正常組織GPR120蛋白表達比較 GPR120蛋白在細胞膜呈陽性表達為主,部分于細胞質呈陽性表達,以黃色、棕黃色著色為主(圖1見封3);乳腺癌組織GPR120蛋白陽性表達率為90.4%(113/125) 高于癌旁正常組織的31.7%(20/63)(P<0.01),見表1。
表1 乳腺癌組織及癌旁正常組織中GPR120蛋白表達比較 [例(%)]
2.2 GPR120蛋白在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中的表達比較 在HER-2過表達型和TNBC型乳腺癌中GPR120蛋白的陽性表達率比Luminal型乳腺癌中的表達較高,但是在這4種不同的乳腺癌分子分型中,GPR120蛋白的陽性表達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不同臨床病理特征患者GPR120蛋白表達比較 GPR120蛋白表達在乳腺癌不同病理類型中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不同年齡、絕經(jīng)狀態(tài)、組織學分級、病理分期、腫瘤大小以及淋巴結轉移等之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GPR120蛋白在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中表達比較 [例(%)]
表3 乳腺癌患者不同臨床病理特征GPR120蛋白表達比較 [例(%)]
2.4 不同乳腺癌標記物表達患者中GPR120蛋白表達比較 GPR120蛋白表達在不同ER和Ki-67表達患者中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不同PR、AR及HER-2表達患者中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GPR120蛋白表達與腫瘤標志物相關性分析 經(jīng)進一步相關性分析,GPR120蛋白表達與Ki-67的表達呈正相關(r=0.220,P=0.014),與ER的表達呈負相關(r=-0.232,P=0.009),與病理類型無相關性(r=-0.240,P=0.07)。
表4 在乳腺癌常規(guī)檢測分子標記物中GPR120蛋白表達比較 [例(%)]
近年來已有不少關于GPR120與惡性腫瘤組織發(fā)生發(fā)展的相關研究。有學者先后研究了前列腺癌、乳腺癌及卵巢癌,研究數(shù)據(jù)證實ω-3脂肪酸對前列腺癌細胞的抑制作用可以由FFAR介導,且主要由GPR120介導,首次確定了卵巢癌細胞中FFARs的潛在抑制作用[6-8]。
本研究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證實了GPR120蛋白在人乳腺癌組織中表達,與之前多項研究FFA4在乳腺癌細胞株中表達的結果相一致[9]。根據(jù)免疫組化染色的結果統(tǒng)計分析GPR120蛋白在人乳腺癌組織中及癌旁正常乳腺組織中表達的差異,本結果顯示,在乳腺癌中GPR120蛋白的陽性表達率為90.4%,明顯高于癌旁正常組織,與Zhu等[10]研究結果一致。這一結果提示在乳腺癌組織中GPR120可能起著促進腫瘤進展的作用,作為癌癥治療藥物靶點的潛在作用,同時有助于實現(xiàn)個體化治療。
常規(guī)的乳腺癌分子生物學指標不僅能夠預測腫瘤對臨床治療的反應,還能夠幫助臨床判斷腫瘤患者的預后。本研究依照GPR120蛋白的表達,對乳腺癌常規(guī)檢測的分子指標之間的關系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顯示,GPR120在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與ER以及Ki-67的表達具有相關性,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PR、AR、HER-2的表達無統(tǒng)計學意義;ER的表達可作為一項判斷乳腺癌患者預后是否良好的指標,ER陰性的乳腺癌患者提示預后較差。Ki-67作為增殖相關的核抗原,其表達率越高則提示著預后越差[11]。本實驗結果顯示GPR120蛋白的表達與Ki-67的表達呈正相關,且在ER陰性的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明顯高于ER陽性乳腺癌組織,由此可推測GPR120陽性乳腺癌患者的預后可能會較陰性患者的預后差,這預示著GPR120的表達與否可作為判斷乳腺癌患者預后是否良好的指標。之前的研究報道顯示乳腺浸潤性小葉癌有更良好的生物學表型,如更多的ER陽性、Ki-67的低表達[12],本研究隨后綜合GPR120蛋白的表達情況,統(tǒng)計分析了其與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GPR120蛋白的表達與乳腺癌的病理類型狀態(tài)具有相關性,其在浸潤性導管癌和其他類型乳腺癌中陽性表達較高,在浸潤性小葉癌中的表達較低,該結果預示著GPR120在乳腺癌組織中可能存在促進作用,導致乳腺癌疾病的進展。
研究進一步分析了GPR120蛋白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之間的表達情況,數(shù)據(jù)顯示HER-2過表達型和TNBC型較Luminal型的乳腺癌GPR120蛋白的陽性表達率高,但在4種不同的乳腺癌分子分型中,GPR120蛋白的陽性表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由于本次研究樣本量相對較小,后續(xù)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去證實其在分子分型之間的意義。
綜上,本研究發(fā)現(xiàn),GPR120蛋白在乳腺癌癌組織中的表達顯著高于其在癌旁正常組織中的表達;相比以前的實驗研究,本研究首次發(fā)現(xiàn)乳腺癌組織中的GPR120蛋白的表達與Ki-67的表達及ER的表達有相關性,這一結果表明GPR120或可作為乳腺癌患者不良預后的預測指標;另外數(shù)據(jù)顯示HER-2過表達型和TNBC型較Luminal型的陽性率高,雖然差異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但可能由于不同分子分型樣本量相對較小所致,后續(xù)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去證實其在分子分型之間的意義;另外研究納入人群均為可手術乳腺癌患者的組織標本,對于病理Ⅳ期的乳腺癌患者中GPR120的表達仍待確定;其次,研究僅依據(jù)GPR120蛋白的表達與乳腺癌常規(guī)檢測分子標記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大膽地推測GPR120的高表達或可作為乳腺癌患者不良預后的預測指標,但是并未對納入患者進行后期的追蹤隨訪,以探究其與患者的無病生存時間、五年生存率及總生存率的關系。
利益沖突:無
作者貢獻聲明
郭文靜:設計研究方案,實施研究過程,分析整理數(shù)據(jù)以及論文撰寫;伍春梅、居琦:參與文章的修改;李金平:提供研究方向、研究思路及研究選題,分析試驗數(shù)據(jù)及論文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