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芝
白云洞是一天然洞窟,相傳此處有一依洞而建的道觀,始建于元代,明、清時曾幾次重修,后漸衰,僅存遺跡。而如今,歷經(jīng)山東金宇公司近10年的重修,這里已基本建成可聆“云洞清音”,可游“瑤臺仙境”,可悟老莊哲學,可享和諧自然的佳苑圣地。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洞不在深,有泉則靈。
在山東濟南東南方向20公里處的青龍山上就有這么一個地方,名“白云洞”。站在青龍山麓,舉目高眺,常看見洞內(nèi)有屢屢白云飄出,如霓裳,如鸞車,如仙人騰云而去,似夢幻,又似泡影,引人踏上“尋仙”之旅。
白云洞是一天然洞窟,相傳此處有一依洞而建的道觀,始建于元代,明、清時曾幾次重修,后漸衰,僅存遺跡。而如今,歷經(jīng)山東金宇公司近10年的重修,這里已基本建成可聆“云洞清音”,可游“瑤臺仙境”,可悟老莊哲學,可享和諧自然的佳苑圣地。
在山東,曲阜有“儒”,千佛山有“佛”,而白云洞有“道”,要說白云洞景區(qū)最能體現(xiàn)道家文化的,當屬巨幅摩崖。 “洞天福地” “道法自然” “抱元守一”……丹青妙筆刻于山石之上,氣勢磅礴,撼人心魄。據(jù)悉,這些都是著名國學、紅學大家馮其庸先生等專家、學者揮毫寫就的。
與巨幅摩崖遙相呼應(yīng)的是景區(qū)內(nèi)的4座仿古建筑,紅墻青瓦掩映于綠樹繁枝之間,巍峨壯觀,錯落有致。特別是玉皇殿、碧霞祠兩座正殿,飛檐隱隱,裝飾考究,與別具特色的兩座輔樓互為映襯,充溢著道家文化的氛圍與氣韻。
這時該有人問了,咱們不是來尋“仙”的嗎?
在這林深之處,還真有“神仙蹤跡”。繪于玉皇殿的《群仙朝圣》壁畫,既氣勢宏偉,又細微精準。置身畫前,似見云霧繚繞的天宮,又似見群仙朝圣的舞姿。嵌于碧霞祠的《碧霞元君生日大慶典》,則描畫出清康熙三十年仙君慶生的景況。于面前細細端詳,不知不覺仿佛已是畫中人,感受到當時的盛況和流韻。這兩幅壁畫皆由馮其庸的學生、著名畫家葉兆信創(chuàng)作。
沿著山勢拾階而上,就到了傳說中的白云洞。還未進得洞中,一股涼爽氣息便撲面而來。洞頂有鐘乳石,洞后方有泉水滴落,叮咚作響,匯成左右兩方清潭。相傳當時的道士便在這洞內(nèi)修行。這時,忽聽得一陣奇異的叫聲,走近一看,原來是右邊池子里的幾條娃娃魚。聽景區(qū)負責人說,泉水自左邊滴落,最終匯集到右方,左邊潭里的泉水可以飲用,甘甜無比,右邊的則用來養(yǎng)魚,雨水多的年份,泉水甚至會沒過潭沿,流向洞外。在白云洞的左邊,還有一隱蔽小洞,彎彎曲曲,蜿蜒至深。此洞名為“盤絲洞”,據(jù)說早些時候常有巨蟒出沒。
景區(qū)內(nèi)另一大景觀便是千年古柏群,古柏多生于石縫之間,有的筆直參天,有的彎曲成獨特的造型,其中最大的一棵是位于云洞口北側(cè)的“仙柏”,此樹生長在一塊2米多高的巨石之上,周長5米多,據(jù)說早年曾有鳳凰在此處棲息。“仙柏”粗壯、虬勁的樹根盤繞之下,還有一座小廟的殘址。當?shù)厣矫窠榻B說,這一小廟叫王靈官廟,建于何年已不可考究。
除了道家文化,景區(qū)內(nèi)還有不少有意思的東西。時值6月,正是荷花生長的季節(jié),仿佛為了呼應(yīng)濟南“荷之城”的雅號,景區(qū)內(nèi)也種滿了荷花,走幾步就能看到一方荷塘,碧綠的荷葉大片鋪開,縫隙間,粉嫩嫩的花骨朵兒探出頭來,引得蜻蜓們碰碰這朵,嗅嗅那朵:景區(qū)還種滿了核桃樹,此時的核桃還是一身綠衣,風一吹,搖搖晃晃,如果是風鈴,定當滿山谷的樂音:再往深里找,還能發(fā)現(xiàn)薄荷、葛根,慢悠悠溜達的山雞,趴在山洞里的貍貓,石縫里唱歌的小蛐蛐……
適時有清風徐來,吹掉周身的燥氣,本來的尋“仙“之旅,沒想到竟意外收獲眾多野趣兒,當真不思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