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濱虹
南部非洲國家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素有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樹之城”的美稱,這里氣候溫和,光照充足,一年四季鮮花盛開。19世紀20年代,英國殖民者從世界各地引進了十幾種觀賞型花樹,經(jīng)過近百年的培育,幾乎所有的花樹都長勢良好,氣勢非凡。
置身于哈拉雷這個花園般的城市,你永遠不會有“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的擔心,也毋須有“杜宇喚將春去,小桃落盡紅香”的傷感,只因一樹花剛謝,一樹花又開,熱熱鬧鬧輪番登場。剛剛涌上心頭的傷春情懷,很快又會在更為燦爛的花樹中明媚起來。愛花之人自然不能錯過哈拉雷。
哈拉雷坐落于津巴布韋的東北部高原上,海拔1472米,為津巴布韋首都和最大城市。它建于1890年,初為英國殖民者侵占馬紹納蘭而建的城堡,并以英國前首相索爾茲伯里勛爵的名字命名。1935年起重新修建,并逐步形成如今的現(xiàn)代化城市格局。1982年4月18日,津巴布韋政府決定把索爾茲伯里改名為哈拉雷。在肖納語中,哈拉雷有“不眠之城”的意思。
關于“哈拉雷”這個詞的來源,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有人認為它是由當年內哈拉瓦人酋長的名字轉化而來,也有人說它來自扎拉雷酋長之名等。但這些說法都由于缺乏歷史記載而無從考證。
較普遍的說法是它同傳說中的一位英雄人物—部落首領有關。相傳19世紀初,瓦赫拉人在一位勇猛善戰(zhàn)、名叫古恰的酋長率領之下,來到索爾茲伯里附近定居。那時在小山丘周圍的原有居民中有一個著名的首領,他具有一種魔力,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化險為夷,以智克敵。這個人住在小山上,他從不打磕睡,終日保持警覺狀態(tài),因此被人們稱為“哈阿拉雷”,在津巴布韋當?shù)卣Z的意思就是“不睡覺的人”。據(jù)此,哈拉雷就成為了“不眠之城”。
雖然地處非洲,哈拉雷卻是一座典型的歐式現(xiàn)代化城市,整個城市格局依然保留著20世紀80年代前英國政府殖民時期的模樣,當?shù)貧夂蛞巳?,環(huán)境優(yōu)美,布局整齊,多公園和綠地,終年草木蔥郁,百花盛開。市內街道縱橫交錯,形成無數(shù)個“井”字,林蔭大道寬闊整潔而幽靜,數(shù)目眾多的公園和花園為周末出游和休憩的人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市區(qū)的中南部為商業(yè)區(qū),商業(yè)區(qū)比較繁華,以英式建筑為主,從現(xiàn)代化購物中心到大型傳統(tǒng)市場以及路邊的小販都有,各種商品像城市本身一樣豐富多彩。北部和東部是高級住宅區(qū),分布著一幢幢圍有樹籬,擁有花園、草坪和游泳池的小別墅,豪華的俱樂部和高爾夫球場等娛樂場所穿插其間。西南部的哈拉雷區(qū),房屋低矮,街道狹窄,是過去殖民者劃為黑人居住的地方。
來到哈拉雷,游客會發(fā)現(xiàn),“花樹之城”并非浪得虛名。走在大街小巷,總是很容易就被各種鮮艷的花朵吸引并沉迷其中。
在哈拉雷,一年中可以分為3個季節(jié):熱季(8~11月)、雨季(11月~次年3月)和冷季(次年3~8月)。冷季里,高大的喬木樹上開滿了桃紅帶紫色的花。凌晨時分,樹上覆蓋著一層薄薄的霜,隨著旭日徐徐升起,霜慢慢融化成顆顆晶瑩的露珠,在紅花綠樹上閃閃發(fā)光。8月過后,熱季來臨,此時的哈拉雷城內,首先吐蕊的是藍花楹樹。無論走到市區(qū)哪個角落,見到的都是大大小小綴滿枝頭的藍紫色花朵,整座城市被淹沒在藍紫色的花海之中。
藍花楹的原產(chǎn)地在巴西,每當盛開之時,一串串藍紫色的花朵就像鈴鐺從枝頭垂落,一花驚艷一世界。與柔美雅致的花朵大相徑庭,藍花楹的樹干粗壯蒼勁,高的甚至可達幾十米,它們的樹冠向天空與四方徐徐伸展開來,一樹就能成就一片森林。
藍花楹產(chǎn)于南美洲,后被引入南非。1899年,一對來自津巴布韋的新婚夫婦前去南非的德班進行蜜月旅行,因為錯過了火車,他們決定在德班再停留一周。在德班的植物園閑逛時,二人恰好看到了藍花楹的幼苗。似乎是前世的緣分,雖然這些幼苗當時并沒有開花,但這對夫婦在聽了工作人員的介紹后,對這種來自于遙遠的南美洲的花樹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買下6株藍花楹幼苗,將它們帶回哈拉雷,種在Josiah Chinamano大道旁的花園中。20世紀初,英國人和荷蘭人在南非發(fā)動的布爾戰(zhàn)爭剛剛結束,受到戰(zhàn)爭的影響,哈拉雷人沉浸在憂郁的氣氛中。為了緩解人們的憂郁情緒,哈拉雷市政府免費為人們提供藍花楹幼苗和鏟子,雇傭失業(yè)人員,在哈拉雷的街道和公園廣泛種植樹木。公園監(jiān)督人約舒亞·比林斯負責看管這些幼苗。到了20世紀20年代,幼苗逐漸長大,哈拉雷許多主要的街道都被藍花楹所籠罩。每到春夏之交,哈拉雷就成為了一片藍紫色的海洋,并逐漸以“花城”之名享譽世界。
約舒亞·比林斯在市中心的聯(lián)合廣場種植了幾十棵藍花楹,如今,這里已經(jīng)成為藍花楹公園,大道也因為兩側種植的藍花楹而成為世界上最美的公路之一。在這條雙向四車道公路兩旁,各種著一排高達幾十米的藍花楹。這些樹木將近百歲,高大粗壯的樹枝遮天蔽日。每到花開時,人們都愛來此放松休憩,仰望這些樹木形成的一道道壯觀的紫色長廊。此時,植物園附近的小路都被紫色環(huán)繞。天才微亮,穿著校服的孩子們就走在了上學的路上,一路有紫花相伴。除了老樹,有些藍花楹年紀尚輕,花枝搖曳,顧盼生姿,如同多情的少女,將曲曲折折的小路裝扮得情韻悠長??偨y(tǒng)府附近的建筑多為精致的別墅,這里的藍花楹顯得格外雅致。周日,這里的街道空無一人,唯有鳥鳴與花蔭。
藍花楹,別名蕨樹,又名藍霧樹,為紫薇科藍花楹屬落葉喬木,樹干通直,樹冠橢圓形,高12~15米,最高可達20米,樹形酷似鳳凰木。葉為二回羽狀復葉,葉大互生,羽片在16對以上,每一羽片有小葉10~24對,小葉細小。頂生或腋生的圓錐花序,花鐘形,極繁多,深藍色或淺紫色,開時布滿枝頭,極為壯觀。果為蒴果,奇特,圓形稍扁,淺褐色,像兩片烏龜殼。其木材為暗褐色,又名巴西紅木。藍花楹適宜栽植在路旁,為行人遮陽祛暑,是優(yōu)良的園林綠化木本花卉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