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法的正義價值導向

    2019-09-17 09:50:00胡云霞
    法制與社會 2019年25期
    關鍵詞:正義價值

    摘 要 說到正義,也許我們會想到金庸筆下義薄云天的蕭峰,也許我們會想到歷史書本里秉公執(zhí)法的包拯。正義一詞由來已久,起初更多的被看作是一種道德標準,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正義的解讀也在悄然發(fā)生變化,實質正義愈加受到重視,并貫徹在立法、司法中,法律效應與社會效應之間愈加相得益彰。

    關鍵詞 正義 法 價值 實質正義 自然理性

    作者簡介:胡云霞,合肥工業(yè)大學文法學院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D9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001

    一、正義思想的發(fā)展

    正義是什么?有人說見義勇為是正義,有人說懲惡揚善是正義,有人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正義……一直以來人們都在探求正義的真諦,但至今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

    (一)古代思想概況

    在西方,最早提出正義概念的是梭倫,梭倫認為公正就是使氏族貴族和平民雙方都不占優(yōu)勢,讓它們保持平衡。阿那克西曼德認為,正義就是不能逾越永恒固定的界限,萬物按照時間的秩序為它們彼此間的不正義而互相償補。希臘神話中的正義女神就是一手持天平,一手持劍,并用布蒙住雙眼,以示“無貴無賤,一視同仁”。亞里士多德提出分配正義與矯正正義,分配的正義就是相同情況相同對待,不同情況不同對待,改正正義則追求雙方損益的平等,矯正傷害、補償損失,以維護公平。例如今天的民事損害與賠償相對等、刑事罪責刑相適應都體現了矯正正義。

    在中國古代,正義二字不常連用,通常只單用一個義字,繁體字為義,上面是羊,羊有跪乳之美行,是善美的代表,下面是我,我就是自己,把最善最美的東西頂在自己的頭頂,就是義。正義作為詞語連用,最早見于《荀子》,“不學問,無正義”?!俄n非子有度》中有:“法不阿貴,繩不撓曲”,大致的意思就是公平公正,一視同仁。

    (二)近現代思想概況

    到了近現代,西方學者關于正義解讀主要體現在三種觀點上。

    一是比利時法學家佩雷爾曼的形式正義,他認為凡屬于同一主要范疇的人或事應予同樣對待。

    二是美國學者戈爾丁的程序正義,主要是強調司法程序中的正義。

    三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羅爾斯,提出了平等自由、差別原則等,既滿足了一般的正義理論,也解決了社會現實中存在的不公正問題。

    20世紀80年代至今,正義也成為了中國學術界研究的重要話題。我國學者在國外學術界關于正義理解的基礎上,結果我國實踐提出了諸多新的解讀。萬俊人認為,公正的一般意義是對社會權利和社會義務的公平分配。吳忠民認為,公正是社會的一種基本權益和義務,規(guī)定著資源與利益在社會群體之間的適當安排和合理分配。

    除此之外,也有諸多關于正義的學術著作以及國外著作的譯本發(fā)表。

    公平正義是一切法律所追求的價值,是法律的精髓和靈魂。 “正義只有通過良好的法律才能實現”,這句古老的法律格言告訴我們正義需要通過法律實現,正義是法正當性的衡量標準,正義與法相輔相成,正義促進了法的發(fā)展,而法則實現了正義的追求。

    二、我國法律制度中正義的導向

    人們的不同生活前景受到政治體制和一般的經濟、社會條件的限制和影響,也受到人們出生伊始所具有的不平等的社會地位和自然稟賦的深刻而持久的影響,然而這種不平等卻是個人無法自由選擇的。 每一個公民都有合理的生活期望,社會的分配應該合乎每個人的利益。正義并不是絕對的人人均等,給予弱勢群體傾向性的保護是實質正義的體現。

    (一)社會保障法類

    我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是保障弱勢群體的基本生存權。此外,我國的《法律援助條例》,對難以通過通常意義上的法律救濟手段保障自身權益的社會弱者,能平等地捍衛(wèi)自己的合法權益,體現了司法平衡。再來看一下《最低工資規(guī)定》,國家通過強制立法改善低收入勞動者的收入,以國家力量來保障弱勢勞動者生存權。如果勞動者的收入完全服從市場調節(jié)的,有可能導致弱者更弱,繼而永遠也無法改變自己的弱勢狀態(tài)。近現代分配的正義要求國家保證財產在全社會分配,以便讓每個人都得到一定程度的物質手段。

    (二)經濟法類

    我國經濟法在追求各主體經濟地位平等的同時也在努力實現一種公平的正義。合同法等民事法律,追求的是交易的自由與平等,并沒有注意到交易過程中,消費者在交易信息的掌握、資源占有等方面存在的不對等情況,不能給處于弱勢的消費者傾斜性保護。經濟類法律則通過法律強制介入干預來實現實質的平等,例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規(guī)定,就是對處于弱勢的消費者傾向性保護,以實現實質的正義。

    上述體現的實質正義的法律制度在西方國家都已早已建立起來。比如說,英國將法律援助作為國家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其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撥款。美國的最低工資制度,最早出現于1938年的《公平勞動法案》。德國于1860年就頒布了第一部社會救濟法,建立了國家社會救濟制度。

    (三)行政法類

    如果說,以上法律制度所體現的實質正義與國外相差無幾的話,那我國交通法中對于行人及機動車輛的傾向性保護,則跟國外存在一定的區(qū)別。比如說《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規(guī)定機動車在無責的情況下,也需承擔不超過10%的賠償責任。該規(guī)定表面看起來對機動車一方很不公平,如果在美國,是行人的闖紅燈被撞,那可能就是白撞。弱勢與否的判斷標準,是當兩者沖撞時誰占優(yōu)勢,機動車一方往往具有速度快、質量大的特點,相對來說占有優(yōu)勢,行人一方則更容易受傷。《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guī)定可以讓機動車駕駛員更加小心謹慎,如果沒有這種傾向性保護,道路上都只看紅綠燈,完全不顧他人的生命安全,也不一定就是公平正義。因此,反過來再看我國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實際上卻體現著實質的正義。

    相同情況相同對待,表面上看似很公平正義,但有時出現的結果往往不公平。一些表面上看起來不公平的法律,實際上卻滲透者實質的正義。法律在強調普遍性公平正義的同時,也需要就個體差異作出回應。

    三、我國司法裁判中正義的導向

    正義是法的精神所在,讓公眾在司法裁判中感受到正義,司法專業(yè)人員不能生搬硬套適用法律,須注重自然理性人格的塑造,以捍衛(wèi)法律的正義價值追求。懲惡與揚善都是法律的職責所在,司法裁判應追求實質的正義,司法領域應成為正義的殿堂。

    (一)司法裁判彰顯正義

    2018年8月27日晚,江蘇省昆山市震川路街頭發(fā)生一起持刀砍人案件,造成一死一傷?,F場視頻顯示,糾紛起因系一輛寶馬車與一輛自行車因搶道發(fā)生爭執(zhí)。駕駛寶馬的劉海龍在沖突發(fā)生后,從車里拿出一把砍刀連續(xù)擊打自行車車主于海明,途中砍刀掉落,反被于海明搶到砍刀并將其砍傷,最終致使劉海龍死亡。該案公安機關經偵查后認定于海明為正當防衛(wèi),當地檢方認為,合法沒有必要向不法讓步,從案發(fā)到銷案只用了5天時間。在“昆山于海明反殺案”之前,雖然法律明確規(guī)定了無限防衛(wèi)權。但是在實務中,很多應認定為正當防衛(wèi)的情況均被法院認定為防衛(wèi)過當,這項制度大多時候都是在沉睡中。該案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被認為是正當防衛(wèi)制度司法適用程碑的案件。隨后的“趙宇見義勇為案”及“淶源入室反殺案”,這一系列案件,讓更多的公眾看到了司法風向的轉變,讓公眾感受到了正義在司法裁判中一點點伸張,司法公信力一點點增強,法律效應與社會效應順理成章取得了雙贏。

    從某種意義而言,法律是一個非??膳碌念I域,它有可能依靠僅僅不同的解釋而改變我們的人生。 2018年,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取得了很好的票房和口碑,電影原型陸勇,被稱為印度抗癌藥“代購第一人”,曾被沅江市檢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提起公訴,后又被撤回起訴,最終被檢察院決定不起訴。不起訴決定書詳細列名了不起訴的眾多理由,正如曾經的公訴書中要求追究其法律責任的理由一樣詳細。同樣的事實,不同的司法解釋與適用,不同的結局。好在該案的結果還是貼近公眾樸素的正義觀的,也再一次讓公眾感受到正義在司法裁判中的兌現。

    (二)普通判斷力及自然理性人格塑造同樣重要

    如今的司法界正不斷推廣強化司法人員專業(yè)化與職業(yè)化,誠然,專業(yè)化與職業(yè)化是必須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在這熱浪中,普通判斷力與自然理性人格不應該被排斥、被忽視。司法裁判想要取得公信力,就需要尊重普通判斷力、注重司法專業(yè)人員的自然理性人格塑造。張建偉教授曾提到了后天培育理性與自然理性,自然理性是一個人從娘胎里出來經過成長歷程就具備的理性能力,后天培育的理性是對于從事某些行業(yè)來說,需要經過專業(yè)訓練并積累若干經驗才具備的理性能力,例如司法專業(yè)人員。自然理性,也可以說是普通判斷力。

    英國人認為普通判斷力超越科學知識,英國人也因此厭惡“有學識的傻瓜”,陪審團制度就是英美法系推崇的普通判斷力的體現。 我國也有人民陪審員制度,但人民陪審員的普通判斷力在一個案件裁判過程中所能發(fā)揮的作用,還有進一步的空間。而司法專業(yè)人員自身的普通判斷力也同樣重要,張建偉教授認為司法專業(yè)人士應當具有司法理性,本著理性和良心處理案件,能夠控制自己的情感,將正義放在第一位,嚴格遵守法紀,誠摯地服務于民眾,為他們提供對正義需求的滿足。

    司法改革也好,庭審改革也罷,法官人格的塑造才是關鍵。正如愛爾里希所言:“惟有法官的人格,才是法律正義的保障?!?事實真相只有一個,正義的結果卻可以有兩個,實質正義賦予了司法專業(yè)人員的自由裁量權,一方面司法專業(yè)人員不能機械性適用法律,以避免出現非實質性正義;另一方面司法專業(yè)人員在司法實踐中,注重專業(yè)性的同時,不能拋開普通判斷力及自然理性人格,以避免出現嚴重背離公眾樸素正義觀的不利社會效果。

    正義是人類共同的向往與永恒的價值追求,縱然解讀存在萬千差異,但并不妨礙人類追求正義的腳步。實質正義是正義理念的進一步展開,符合人類社會共同發(fā)展目標。以法律法規(guī)確定實質正義,以司法實踐捍衛(wèi)實質正義,實質正義在我國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道路上必將日臻完善。

    注釋:

    王利明.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J].楚天主人,2012(11).

    [美]羅爾斯.正義論(修訂版)[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5.

    [美]塞繆爾·弗萊施哈克爾.分配正義簡史[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0.

    大前研一.專業(yè)主義[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3:14.

    張建偉.不該被冷落的普通判斷力[J].人民檢察,2010(1).

    張建偉.法律稻草人[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2011:128.

    梁慧星.形式正義只是手段,實質正義才是目的[EB/OL].[2011-10-25] [2019-08-02] http://www.aisixiang.com/data/45549.html.

    猜你喜歡
    正義價值
    從出文看《毛詩正義》單疏本到十行本的演變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16
    踐行初心使命的價值取向
    當代陜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8
    價值3.6億元的隱私
    華人時刊(2019年23期)2019-05-21 03:31:36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我的“正義”女神
    有了正義就要喊出來
    山東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 14:25:49
    倒逼的正義與溫情
    法律與正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6
    小黑羊的價值
    桐庐县| 美姑县| 武冈市| 依安县| 永兴县| 响水县| 慈利县| 广汉市| 新津县| 化州市| 庆城县| 富平县| 三原县| 鄢陵县| 闽侯县| 扎鲁特旗| 任丘市| 沧州市| 吴桥县| 满洲里市| 文安县| 牡丹江市| 太仆寺旗| 石嘴山市| 独山县| 鲁山县| 宝鸡市| 山丹县| 波密县| 左贡县| 九寨沟县| 尼玛县| 瓮安县| 普定县| 苍梧县| 广西| 定日县| 大邑县| 亚东县| 太仆寺旗| 商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