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蒙蒙
摘 要:第一次接觸到生本教育的課堂,是在一堂生動的“生本教育”匯報課上,見識到生本教育理念在實際教學課堂中的體現(xiàn)。這是一種全新的開放的教學模式,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自由討論、自由發(fā)言、自由展示、自由交流。在這堂課上,沒有教師的判斷——答案的對與錯,只有對學生發(fā)言的肯定與鼓勵;沒有教師的教授,只有教師的引導;沒有教師直接把知識和答案告訴學生或寫在黑板上,而是學生自己去思考、交流、探索。
關鍵詞:教育;課堂;模式
這樣的課堂著實讓我驚艷,同時也讓我產(chǎn)生一些疑問:這樣的課堂更注重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可是怎樣去應對考試呢?這樣的課堂完全交給了學生,教師又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呢?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怎樣把握課堂的節(jié)奏,安排課堂的教學內容呢?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開始閱讀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揚生命》等書,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原來教學課堂竟然可以開放到這種程度,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主角,教師成了一個引導者、組織者、策劃者、導演者,我開始認真思考起“生本教育”這一全新的理念。有一種教育,它叫做生本教育——以生命為本,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教師不再是學生的纖夫,而是生命的牧者。
但是這樣的課堂真正實踐起來并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簡單,放手讓學生去做,不僅要轉變教師的授課方式、思維方式,還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態(tài)度,更重要的是,教師需要有很大的勇氣和魄力,下決心改變原來的教育教學理念,花時間琢磨和實踐這樣的開放式課堂。
在一次的生本教育踐行活動中,我做了一節(jié)公開課,這次公開課我對生本教育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課堂上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課前給學生布置了前置作業(yè),將學生分成4人一組,由小組內成員自行分配角色,推薦一名中心發(fā)言人,同時有記錄員、整理員等,先組內交流,合作探究,然后由學生分小組進行展示,學生走上講臺去展示自己搜集的資料并對本課的認識歸納,表演精心準備的節(jié)目。最后給主動展示的小組加分,大家一致認為很精彩的多加一分,最后評出“冠軍組”“最佳設計小組”“最佳合作小組”等。教師適當巡視,參與小組交流,并予以適當?shù)囊龑Ш忘c撥,以鼓勵為主,盡量不否定學生的觀點。
在交流和展示的環(huán)節(jié),學生熱烈討論,我從來不知道我的學生有這樣好的口才,他們滔滔不絕,妙語連珠,觀點鮮明,表述完整;我從來不知道我的學生具有表演的欲望和天賦,他們手舞足蹈,惟妙惟肖;我還不知道他們具有如此強的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對電腦的運用如此熟練,他們介紹了很多課外知識,比如6秒鐘健身法、音樂放松訓練法等,他們推薦了很多好書,如《快樂度過每一天》《如何讓心靈獲得快樂》《你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嗎》等;直到那時,我才知道,原來我的學生壓抑了如此多的熱情和天性,他們渴望舞臺、向往舞臺,他們的身體內蘊藏了無數(shù)的潛能,像寶藏一樣等待著我們挖掘。
這堂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和收獲,他們讓我意外,讓我欣喜,更讓我感動。這也正印證了生本教育的理念:以生命為本,以學生為本,教育就是生命的一種成長,尊重生命,激揚生命,尊重人的內部自然。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主動產(chǎn)生效率,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人的生命潛能和發(fā)展本能,而教師就是激發(fā)、強化、優(yōu)化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
當然這堂課也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比如在時間的掌控上和課堂的節(jié)奏上掌握不太好等,但是這堂公開課后,使我非常認同生本教育的理念,在以后的課堂教學實踐中,結合我校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總結了這樣一些經(jīng)驗的感悟。
以學生為本,就是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包括認識水平、自學能力、自律能力、學習習慣,開展教學活動。教師要有一個探索過程,學生也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在一些“生本”課堂上,我發(fā)現(xiàn)學生展示得多,教師講解得少。從哲學的角度看,教與學是矛盾的兩個方面,二者和諧統(tǒng)一,才是一節(jié)完美的課。所以,大多數(shù)的時候需要教師的點撥,關鍵的時候還是需要教師的講解,講解學生弄不懂的問題,講的少而精,但要講清、講透。
對學生而言,他們需要逐步適應這種學習方式,提高學習的效率。所以,這樣的課堂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前置性作業(yè)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要有效地控制課堂節(jié)奏,要引導學生關注知識內在的聯(lián)系,把零散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雙目失明的阿根廷著名作家博爾赫斯說:“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贝_實,對喜歡讀書的人來說,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很快便能達到物我兩忘的幸福境地。同樣,對于喜歡學習的人來說,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陶醉于自我探究中,也是幸福的事情。
“沒有人知道春風的顏色,只有當她吹拂過山川和田野;沒有人知道教育的發(fā)生,只有當它讓學習者的心靈揚起風帆;沒有人知道孩子們的靈慧,只有當他們自由地思考和實踐?!碑敽⒆觽冋嬲蔀閷W習的主人,生命的春天還會遠嗎?
總之,生本教育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和未來,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到: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堅定地進步,生本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實現(xiàn)這種理想。
參考文獻:
[1]文嵩璞.春天的音符[J].小溪流(作文畫刊),2012(12):31.
[2]陳萊萊.綠色:春天的音符[J].新天地,2005(4):38.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