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萍
關鍵詞:小學;閱讀;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4-0147-01
1.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氛圍
上課伊始,教師運用生動直觀的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集中注意力,從而迅速把他們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之中。比如學習有關春天的文章我們就可以這樣導入:同學們,一提到春天,我們眼前仿佛就展現(xiàn)出一派陽光明媚,春風和煦,萬物蘇醒的美麗景色;一提到春天,我們就會感到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多少詩人用自己的彩筆來描繪春天的美麗景色。讓我們一起來背誦一下杜甫的絕句(《絕句四首》之三):“兩個黃鶴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倍鸥κ峭ㄟ^哪些景物來詳繪春天的?(鳥,柳樹)我們還學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大家再一起來背一下:“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又是通過什么景物來描繪春天的?(春風)其中哪一個字用得特別好?(綠)絕句只有四句,它往往只能從一個或兩個角度,也就是選取一、兩種景物來描繪春天。
2.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讓各組學生輕聲自讀或默讀課文,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筆到,讓學生對教學重點、難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教師深入各組,及時了解個體閱讀的情況,對個別小組存在的特殊問題給予單獨輔導,了解學情,收集學生疑難,作為確定或修正下面導讀問題設計的參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
3.提出問題,小組合作
教師根據(jù)自己對教材的鉆研和把握、結合學生自學階段了解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一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或幾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以合作小組為單位,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各抒己見,發(fā)言交流,爭論反駁,形成信息的多向傳遞,充分發(fā)揮思維的“共振效應”,讓學生揚長避短,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如本人在上《皇帝的新裝》一課時問學生:這位小男孩長大以后還會敢說真話嗎?學生們的熱情頓時被調(diào)動起來,有的說不會,有的說會,學生合作討論非常熱烈。教師要深入各小組參與討論,以傾聽為主,只在適當?shù)臅r候加以點撥,拓展思維,將探索引入深入,切忌將主觀意見強加給學生,影響學生探索的積極性。同時要起到橋梁作用,溝通各組聯(lián)系,傳遞各組好的學習方法,達到小組之間的互補互促。
4.點撥引導,深化思考
經(jīng)過組內(nèi)成員合作,小組之間合作,依然有些問題理解得不深入、不準確,有些重點問題沒有涉及到,這時教師就要發(fā)揮主導作用,進行點撥引導,補充歸納,將學生的探索活動引向深入,使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落到實處。如本人在《風箏》的合作學習中,很多小組對文中所說的“精神的虐殺”理解不夠透徹,于是特意引述了魯迅的其他作品加深他們的印象。
5.品賞誦讀,加深感悟
學生通過愉快地合作。積極地探索,理解了內(nèi)容,領悟了中心,感受了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品味了語言的表達藝術,在此基礎上各小組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入理入情入境,在讀中加深理解,在讀中升華探索。
以上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并非是刻板的,因?qū)嶋H教學情況的不同而靈活調(diào)整。為了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是關鍵。因此我們每周抽出一節(jié)課作為課外閱讀反饋會。首先在小組內(nèi)各自匯報本周來閱讀的情況,如閱讀的篇目、精彩的章節(jié)、閱讀心得等等。其次每組按順序輪流派一名同學向全班做讀書演講、展示閱讀成果,如讀書筆記、卡片、剪報等。最后老師進行總評,指出不足,表揚先進。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既是對他們的督促,也是提供同學間相互交流新信息、新感悟、新享受和不斷獲得閱讀動力的好場所。葉圣陶認為,“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在課堂閱讀教學中,為了提高各層次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大面積地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使合作學習真正形成智慧互補,而不是流于形式,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就某一堂語文課來說,教學目的是比較單一的,如果四面撒網(wǎng),就會漫無邊際。如果老師不知所問,那么學生當然也就不知所答。例如,《偉大的悲劇》這篇課文很長,如果老師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學生肯定會無所適從。本人在教這篇課文時重一解,點提了兩個問題:1、為什么是“悲劇”?2、“悲劇”的“偉大”在那里?由這兩個問題作為課堂討論的向標,學生圍繞著它自由討論。如果問題設計不好,那么不但體現(xiàn)不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而且還會壓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所以,老師一定要善于擬題,使知識的難度恰好落在學生通過努力學習可以達到的潛在接受能力上,從而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其次,在新的知識、技能形成時,小組討論要給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想一想、說一說的鍛煉機會,使學生敢于懷疑,敢于提問,敢于發(fā)表與別人不同的見解。在“疑”和“辯”的過程中,及時暴露學生知識、技能的缺陷,再借助集體的智慧,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思考、交流,充分展示自己和集體的才華,發(fā)揮其個性特征,從而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實踐者,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合作學習對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如小學學生的合作意識有了明顯增強,合作技能的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有利促進了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比實施前有了普遍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葛乃宏.關于開展語文合作學習的實踐與思考[J].語文學刊,2002.5
[2]謝炳杰.小學研究性學習實施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