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卓輝
【關鍵詞】 ?新時期 歷史核心素養(yǎng) 家國情懷 培養(yǎng)路徑
【中圖分類號】 ?G633.51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2-030-01
引言
家國情懷使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最后一項內容,也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核心價值觀。初中歷史教學,通過日常歷史史料的講解、歷史知識的講授、歷史觀的建立,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家國情懷這一優(yōu)良的品質。新時代的新青年,應當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不斷豐富自身的科學文化知識。同時肩負起建設中華民族偉大事業(yè)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歷史責任。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是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師教育教學的最終任務,應當貫穿教育教學的始終。
一、歷史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家國情懷的基本內涵
家國情懷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核心價值觀。綜合來講,家國情懷指的是,通過學習和探索歷史相關知識,明確社會職責和樹立人文追求。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是指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加強對歷史知識價值的挖掘,挖掘和體會隱藏在歷史事件、歷史知識背后的人文內涵。聯(lián)系社會實際,則是要求通過學習歷史知識,探索和解析現(xiàn)實問題。在歷史學習中探索肩負起推動國家繁榮昌和建設更加強大的民族的社會責任的道路。
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能夠以唯物史觀為觀察角度,認知和探索我國的國情、國際地位。更加清醒的認識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和中華民族獨特的魅力。推動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認同感和歸屬感。深刻的認識到建設、發(fā)展中華文明的迫切需求。家國情懷也指正確人生態(tài)度、積極價值觀的確立,是指通過歷史學習,教師幫助建立起健全的人格、品質和正確的價值觀。
二、淺談基于歷史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初中生家國情懷的具體路徑
(一)靈活化教學資源的應用,發(fā)揮圖片作用,激發(fā)學生多重感官的學習體驗
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是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的重要舉措?,F(xiàn)階段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十分豐富。網(wǎng)絡、紙質歷史資料、圖片等等,都為初中歷史教師的教育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特別是圖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發(fā)揮了巨大的價值。圖片與歷史教學的聯(lián)系十分密切,主要有歷史遺跡圖、歷史人物圖、戰(zhàn)爭路線圖等。以歷史遺跡圖為例,繪畫人類生產(chǎn)和各項活動的記錄。相較于文字,歷史遺跡圖更加直觀、高效、便捷的反映了歷史信息。同時,又有助于學生加強情感體驗。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課程為例,課本中敘述的八國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中的罪行,不足以使學生心中激起勃然的憤怒、強烈的遺憾的情感。輔之以《圓明園海晏堂》圖片展開教學,讓學生對圓明園繁盛時期的融化、繁盛景象進行直觀的接觸。通過該圖片與圓明園《圓明園遺址》圖片進行對比,讓學生在強烈的對比下,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明確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道理,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播放音頻、視頻展開教學。帶給學生強烈的感官共鳴和多層次的感官體驗,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二)通過歷史史料的科學講授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形象化描述家國情懷
科學的授課方法是現(xiàn)階段初中歷史教師應當盡快轉變和更新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講解史料事件時,新課標要求教師激發(fā)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進行史料介紹講解時,教師應當有意識的更新和豐富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課堂中,教師在講解史料例證時,教師應當采用新興教學模式和教學工具。
(三)以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啟發(fā)學生以第一視角展開學習研究,加深學生對家國情懷、家史家風的感受
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是初中歷史階段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的重要組織形式。合作學習與探究是新課標中倡導的。歷史教師應當積極踐行新課標提出的各項工作要求,深入研讀和討論,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課堂中對于一些需要深入探討家國情懷的例子。教師可以從課本中、網(wǎng)絡中找尋例子。研究過程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討論家國情懷的時間。讓學生之間自主的對家國情懷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加強學生對家國情懷、家史家風的感受。以七年級課程中華文化的博興“百家爭鳴”這一知識點為例。教師在講到孔子及他的弟子的思想時,應當將孔子的“仁”、“孝”等觀點進行深入的講解。通過小組討論探究,讓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素材。讓學生充分的討論、探究。教師加一點播并舉出歷史上有關家史家風的實例,如臥冰求鯉、孔融讓梨、老萊娛親等等。讓學生對家史家風、家國情懷進行更進一步的理解和認知。
三、結束語
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下展開初中歷史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創(chuàng)新和調整教學策略,提高講解歷史知識的能力。通過科學的、靈活的手段,講解和分析史料事件。采用合作探究小組學習的方式,加強學生對家國情懷的深刻認知和強烈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 參 ?考 ?文 ?獻 ]
[1]居敏.新時期基于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生家國情懷培養(yǎng)路徑探究[J].農家參謀,2019(13):270.
[2]行冬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培育家國情懷——以統(tǒng)編八年級上冊第8課《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2018(03):49-51.
[3]任燁.多重解讀歷史核心素養(yǎng)之家國情懷的滲透與培養(yǎng)[J].中學歷史教學,2018(0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