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以方法為手段,以高效為目標。詩歌作為一種文學樣式,內(nèi)容簡潔,語言精煉,情感濃厚,極具欣賞性和趣味性。如果適時地把它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對于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求知興趣、提升教學效果,必將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詩歌;課堂教學;興趣
課堂教學,是我們經(jīng)常討論的一個熱門話題。現(xiàn)在有不少學生對學習有厭倦情緒,對語文產(chǎn)生害怕心理。他們認為,語文太復雜,牽涉的內(nèi)容太多,學起來舉步維艱。由于有這種心理存在,所以在眾多學科中,語文成了他們學習中的“蹩腳馬”,拖了他們在學業(yè)成績上的后腿。有的同學渴望把語文學好,可是又摸不著頭腦,找不著方法,心里著急得很。如何消除他們的害怕心理,提高他們對語文的興趣,成了擺在我們廣大語文教師面前的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引入課文教學,趣味盎然
如何進行新課教學,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方法。在我看來,導入課文可以有多種:有時候可以講一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有時候可以讓學生猜一個與之相關的謎語,有時候可以播一首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有時候可以放一段有聲有色的影視,有時候可以做一個有趣的游戲,有時候也可以來一首聯(lián)系緊密的小詩。在講《鄉(xiāng)下人家》這篇課文時,我先給同學們出示了一首自作的小詩:“落日映照彩云飛,黃花紅葉牧羊歸。不覺寒風入夜色,山靜鳥歇又煙炊?!比缓笤谂赃叢迦胍环c之相適應的圖畫。學生們一邊讀著這首描寫鄉(xiāng)村風光的小詩,一邊欣賞這幅臨近夜色的鄉(xiāng)間晚景圖。在這樣的情形下,我順理成章地就把他們引入到了《鄉(xiāng)下人家》這篇課文的教學任務當中。
二、概括課文內(nèi)容,錦上添花
于文章而言,作者在對人和事物看法上表達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用敘述,有的用說明,有的用議論,有的用描寫,有的用抒情,有的兼而有之。于教學而言,采用的方法也應該多種多樣,隨機應變。生活告訴我們,同樣一種菜,習慣一種炒法,吃起來生膩,只有變換花樣,改變做法,吃起來才有新的口味。這話用在老師的教學上也一樣。如果我們的老師墨守成規(guī),教法單一,勢必會讓學生對學習“生膩”,這給課堂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有些課文雖然表達方式不一樣,如果我們換一種形式,也能吸引學生的眼球,調(diào)節(jié)他們的口味,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例如《農(nóng)業(yè)變化真的大》,原來是采取說明的表達方式,說明了科技給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帶來的巨大變化。在教完這篇課文之后,我用詩歌的形式濃縮了課文內(nèi)容:“雜交水稻人人夸,解決吃飯寫神話。溫室效應創(chuàng)奇跡,寒冬臘月開鮮花。彩色棉花不用染,直接紡出五彩紗。無土栽培了不起,作物生長也不差。感謝科技來引路,農(nóng)業(yè)變化真的大。”這樣一來,形式變了,新奇感也來了,興趣也跟著來了。在熱情的召喚下,學生們對課文內(nèi)容的把握程度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細化知識點,生動形象
語文課文內(nèi)容取材非常廣泛,可以說是包羅萬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縱古今,橫中外,既有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社會生活方面的,又有生物、天氣、山川河流等自然現(xiàn)象方面的。除此之外,還牽涉到語文語法方面的很多東西。除了在內(nèi)容上要把握之外,還要把涉及到的知識點吃透。如何很好地把知識點吃透,就需要我們的老師刻苦鉆研,研讀教材,尋求最佳方法。有時候某個知識點也可以用詩歌法來細化,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比如,在小學漢語拼音教學中,關于韻母“ü”在音節(jié)中的變化,我便編寫了這樣一首小詩:“小ü小ü真神奇,音節(jié)園里玩游戲。J?q?x們來拉手,帽子一脫創(chuàng)奇跡。小n小|不服氣,趕走他們做主持。園里從此變了天,小ü小ü又哭泣。”詩歌采用擬人的手法,把“ü”看做了一個小淘氣,把j?q?x當做了他要好的小伙伴。與小伙伴玩在一起,喜笑顏開??墒桥龅桨缘赖膎和l來了,趕走好伙伴,遭到“捆綁”的小ü是梨花帶雨,委屈滿腹。這樣的小詩,比喻貼切,生動形象,寓教于樂,讓他們很輕松地把握了這個知識點。用這樣感興趣的方法去記憶東西,印象深,記得牢,不易健忘。在這里,我只是舉一個例子供大家參考學習。
四、拓展課文教學,余音繞梁
馬克思主義認為,整個世界是由各種事物相互聯(lián)系構成的統(tǒng)一整體,每個事物對外界要同其他事物聯(lián)系才能夠存在。語文同樣也是如此。學習語文,我們要注意把握知識的連貫性,做到舉一反三,溫故知新。要做到這一點,不僅要“溫故”,也要必須懂得拓展延伸,架設一條聯(lián)系的橋梁。小學課文《觸摸春天》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叫安靜的盲童在春天到來的時候,用手靈巧地撲捉到了一只蝴蝶,心里高興極了。通過這篇課文,讓我們看到了盲童安靜也有她的生活世界,也有她的快樂天空。我們知道,春天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季節(jié)。春天來臨,萬物復蘇,草木萌發(fā),鳥語花香,到處呈現(xiàn)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如何讓孩子們也來感受春天的神奇與美麗,激發(fā)他們對春天的熱愛呢?我選用了《陽春三月好風光》這首詩歌供孩子們欣賞,以此來培養(yǎng)他們這種情感?!瓣柎喝潞蔑L光,如畫的美景在蕩漾。鶯也飛,草也長,還有那鮮花在飄香。陽春三月好風光,金色的太陽照山岡。蝶也舞,蜂也忙,還有那泉水在叮當。陽春三月好風光,和煦的春風吹臉龐。天也高,地也廣,春耕的田野變了樣?!边@樣貼近季節(jié)、貼近鄉(xiāng)村生活、貼近孩子心靈的詩歌,自然拉近了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引起了他們的共鳴。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庇逃衣蹇艘仓v道:“兒童學習任何事情的最合適的時機是當他們興致高、心里想做的時候?!眱晌唤逃腋嬖V我們:要以孩子為中心,要在方法加以創(chuàng)新,通過科學的方法喚醒他們,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詩歌是最美的語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是一個詩歌愛好者,我常常用詩歌來表達我的生活,抒發(fā)我的情感。我更是一名鄉(xiāng)村語文教師,我也常常把我的詩歌用到教育教學當中,讓孩子們分享我的樂趣,教育他們求知做人,陶冶他們的情操。我也希望我們的語文老師發(fā)揮詩歌的魅力,用最美的詩歌叩開知識的大門,讓孩子們沐浴詩歌所綻放的光芒,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煥發(fā)新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杜青青.小學生古詩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85-86.
[2]趙文碩.?小學語文古詩詞吟誦教學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陳中柱,男,1967年5月,湖南永州,湖南省祁陽縣進寶塘鎮(zhèn)白合學校,小學一級教師,致力研究語文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