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葉
摘要:在國家所倡導的素質教育中,語文一直是重中之重。而作為素質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初高中的語文教學內容一直被學生、家長、教師以及學校所重視。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學生普遍出現(xiàn)了初高中知識內容銜接不上的問題,這一點在語文領域尤為突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城市教學和農村教學在資金和生源、師資力量上的區(qū)別,在農村普通中學內初高中語文銜接不上的問題更嚴重。
關鍵詞:語文教學;農村普通高中教育;初高中教育
引言:
作為初高中的主要課程之一,語文一直都處在教學中的末流位置。因為語文教學所學的內容和漢字都大多為學生日常所能使用到的內容,因此許多學校對語文教學并沒有十分重視。但是在語文教學中文言文內容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在語文課堂上甚至要占用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精力。而文言文教學在初中和高中又有十分巨大的區(qū)別,以至于學生在高中初始階段不能很好地適應文言文內容,語文成績也因此下滑。
一、初中、高中的文言文教學區(qū)別
初中和高中是學生學習生涯中十分重要的兩個板塊,而這兩個板塊在語文教學內也有著十分巨大的區(qū)別。初中作為義務教育的尾端既要為義務教育做一個完美的收尾工作,又要承接高中的學習生活,有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但實際上初中學習的語文內容和高中的內容雖然在內容形式上有所承接,可要掌握的知識卻十分不同。
1.初中的文言文掌握要求學生能夠領會其精神,掌握內容梗概;高中的文言文要求學生能夠理解其中重點詞語的詞義以及流利順暢的翻譯文言文內容[1]。初中學生剛接觸文言文,其內容和篇幅都十分淺顯,簡短的篇幅有助于吸引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到了高中,為了高考以及學生素質的提升,對文言文的內容有更多要求,無論是在內容的復雜程度上還是篇幅的長短上都十分困難。
2.初中的文言文多數(shù)來自于生活中的寓言故事,高中的文言文則脫胎于《史記》、《左傳》等名篇。以初中的文言文《黔驢技窮》為例,該篇文章出自著名文學家柳宗元之手,學生在學習之初就對這個成語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但高中的文言文多為某位名不經傳的人物的傳記,并不十分出名。
3.初中文言文對學生的能力只要求掌握內容大概,高中的文言文則要求掌握全篇以及一些詞語的多重含義。正是因為這一點不同導致很多學生在初中文言文課堂上如魚得水,卻在高中文言文課堂上遭遇了閱讀和理解詞義的困難,甚至一度產生了放棄語文和厭學的念頭。
二、農村與城市在文言文教育銜接上的差別
眾所周知,因為我國幅員遼闊、國土面積廣等多種經濟和政治上的原因,我國教育在農村和城市之間有著十分巨大的區(qū)別。城市的經濟發(fā)展要遠超農村,在城鎮(zhèn)就業(yè)的教師也遠多于農村。因此,城市尤其是發(fā)達城市的教育水平要比農村的教育水平高很多,這點在語文教學上也有所體現(xiàn)。
以文言文教學為例,雖然二者在教材的選擇上是一樣的,但是城市的教師所掌握的知識面多于農村的教師。在初中城市的學生就會涉獵一些高中的詞語內容,甚至有一些超綱的內容作為額外的補充被老師教給學生。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學生在高中時不會因為突然提升的文言文難度而給學生的語文學習造成困難[2]。
但是農村的部分教師往往因為認識不夠不能及時認識到初高中語文內容上的巨大差別,因此造成一些農村的初中生在升入高中時特別是考入城市的高中時產生了極大的落差感。如果不能及時妥善的處理這種落差感,學生的成績很難再有所起色。
三、如何化解農村在文言文教育上所面臨的困境
既然農村現(xiàn)在初高中的教學在文言文內容出現(xiàn)了銜接不上的問題,就要集中精力解決問題。對此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分別考慮:
1.從政府的層面考慮,政府作為能夠引領社會和教育行業(yè)的國家機器應發(fā)揮它的引領帶頭作用,在分析農村現(xiàn)階段教育現(xiàn)狀后,通過調配教師資源、政府撥款進行教育基礎建設和改革義務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大綱要求等方式減小文言文教育方面銜接不足的問題。必須承認的是農村現(xiàn)在一些基礎教育跟不上國民素質教育發(fā)展的現(xiàn)象確實存在,而想要改善這個問題也勢必離不開政府的宏觀調控。
2.從學校的層面考慮,學校作為學生學習的地方應對每年的教學目標進行整體的評估。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都應做到承上啟下銜接二者之間的內容差別。以初三為例,初三主要面對的是中考的考試內容,但是在課余時間也應對高中的文言文基礎知識有所補充。在這一點學校應做到及時規(guī)劃和調整初中的教學目標,不應以中考的考試內容為全面的教學目標,應立足高中,做好初高中知識內容的銜接。
3.從教師的層面考慮,提升教師的執(zhí)教能力是刻不容緩的問題。教師的執(zhí)教能力和眼光在某種程度上直接決定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尤其是在初三的階段能夠擁有一位有大局發(fā)展觀的教師對初三學生而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特別是在農村師資普遍偏低的情況下。而想要緩解學生在邁入高中對文言文的不適應,高中語文教師也同樣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緩沖期。以高一的文言文教學目標為例,在高一上學期可以將融合初高中文言文內容作為教學目標,將初中學過的文言文在高中以高中的方式進行精讀和對重點詞語進行理解與記憶。這樣能夠給學生一定的熟悉感,讓學生不至于面對完全陌生的文章,從而喪失對語文學習的信心。
4.從學生的角度考慮,農村的學生往往因為認識不夠的原因不能及時認識到學習文言文詞語的重要性。但是在高中特別是高一階段學生可以養(yǎng)成多查字典,通到文言文細讀、慢讀、精讀的方式,理解每篇文言文的內容和其中的含義,這樣才能為接下類的深入學習打好基礎。
四、結束語
初中教育因為義務教育的要求,很多家長對其認識不夠,但在初中打好一個學習基礎對未來的高中生活是很有必要的。高中的文言文學習也不是空中樓閣,是依托在初中對文言文的興趣愛好以及一定的理解能力的基礎上教授的。對此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應該擁有大局意識,能夠深入學習文言文的內容,做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工作,爭取不掉隊,盡快適應高中的文言文學習。
參考文獻:
[1]陳麗郁. 初中語文生本課堂構建策略研究 《學周刊》2019(22期)
[2]易林. 淺析新時期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及創(chuàng)新 《新課程》2016(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