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燕
摘 要:隨著社會經(jīng)濟不斷的發(fā)展和進步,不斷地更新知識,家庭與社會對當代孩子的期望越來越高,農村小學的學困生越來越多,小學語文學學困生自然也不在少數(shù)。老師和家長們?yōu)榱撕⒆拥膶W習也是頭疼不已,雖有用了些好的方法,卻無法長期有效。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更加了解學困生是一個無法忽視的群體。 學困生主要表現(xiàn)為對學習不感興趣、做事隨意、自制力弱,總是輕易地被其他事物吸引,上課提問時,他們總是默默的坐在那里,不會主動積極地思考,大多學困生缺乏自信心。由于學困生的基本知識掌握的不夠扎實,沒有堅持學習下去的信念。所以,農村小學語文學困生的轉化,是我們教師的一個重要目標。而且,學生的轉化對提高教學質量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農村 語文 學困生
一、小學語文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1.自身因素
(1)農村語文學困生普遍聽課不認真的習慣,注意力無法集中,沒有自制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或者上課做小動作。(2)語文學困生雖然想完成老師的作業(yè),但是有強烈抗拒和懶惰的心理。思考起問題來很困難,或是不愿思考,但又必須完成功課,只能字跡潦草、草草了事,甚至直接放棄不做。
2.教師因素
(1)部分農村小學教師無視感情輸入,忽視學習困難學生的情感需求,學困生個人情感障礙,自己感覺學習總是失敗,有強烈的挫折感,不愿再多花時間在學習上,有回避學習的心理。(2)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水平低下,上起課來乏味無趣,導致對學習不感興趣,覺得學習語文很無聊,上課時漫不經(jīng)心。(3)教師的教學資源相當?shù)纳?,通常只上課本上的內容,缺少課外延生,學生應對開放式考試時就顯得無從下手。
3.家庭因素
有些學生在嬰孩時期說話很困難,因為農村父母的啟迪不夠、缺乏溝通能力,以及孩子自身語言能力差等因素。也有些農村家長不重視孩子語言表達的正確性,自己不喜閱讀,也不督促孩子的閱讀能力,而且對孩子缺乏學習地訓練和指導。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吸收正確語言的慣性而導致農村孩子讀小學一年級時跟不上,缺乏了學習自信心。在孩子成績不理想時,農村家長更多的是直接打罵孩子,而沒有拿出切實可行且有效地方法教育孩子。大多農村家長不重視家校配合,與學校老師的溝通極其缺乏。
二、轉化策略
1.注重情感教育
有一句諺語說:“心動不如行動?!睂W生來說學習很容易,但是行動不容易。很多農村學習困難的學生們很難把學習當作業(yè)余愛好,那需要教師的長期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控制能力本就比較差,而學習困難的學生更容易變成懶惰的“人”,所以農村教師要集中精力做有效的工作,要有耐心。舉個例,早上老師走進教室指導學困生,學困生背誦就會特別認真,效果較好。所以老師指導學困生朗讀時,要強調學生每天要記住的要點、每天要努力完成的任務,這比平時老師說上十遍的話還管用。
鼓勵學困生建立自信心。操作的時候,可以先在組長監(jiān)督下,努力完成當天的作業(yè),做不到組長要隨時匯報情況,在老師的督促下按時完成,并給予他適當?shù)毓膭?。老師要盡量讓學困生嘗試到成功的滋味,即使只是個小小的成功,也能對建立學困生的自信心有所幫助。
師生的情感培養(yǎng)。老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困生的看書習慣,老師可以隨時拿出學生愛看的書目,引導學困生有趣閱讀。不讀書時,可以與學困生做一些有趣的游戲或者小實驗來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在平時,老師需要更多關注學困生,他們提高成績時,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學困生只有接受老師心里喜歡這個老師,才能激發(fā)學習的干勁,實現(xiàn)自律學習的目標。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到學困生的心理發(fā)展,會讓學困生更信任老師,從而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當中。
2.改變陳舊、落后的教學方式
(1)鼓勵小學農村教師多外出培訓,并多寫培訓日記,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針對農村教師的培訓,學校及教育部門應加強力度,可以制定相關的獎懲制度來鼓勵促進教師培訓的積極性。農村小學教師在教師教學需要不斷地更新,學校需要對教師的教學理念提出更高的要求。(2)小學農村教師可以充分使用現(xiàn)有的或網(wǎng)絡上的教學資源、教學設備等,進行資源的整合,整合出適合農村小學學生學習的一套教學資源,并應用到教學當中,從而提高學困生的學習熱情,這是提高語文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3.鼓勵開展互幫互學習活動
展開“伙伴互助”,調動同學間互幫互助的積極性,營造互助氣氛。學不好語文的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因此,可以鼓勵學困生向優(yōu)等生尋求建議和幫助,同時,安排一對一師徒幫扶,當學困生學習困難時,優(yōu)等生必須立即開啟“助學伙伴”模式。在實踐中,學習伙伴應及時負責學困生當天學習任務的全過程的檢查和糾正,并且盡量保證學困生能得到其他同學地幫助和支持,逐漸掌握學習方法,走向成功。
4.家校合一,共同提高
當下的教育,更注重是的家庭教育。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管是語文學習能力還是為人處世,都需要家長的言傳身教,家長對學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的閱讀好習慣的培養(yǎng)更不離開家長們的努力,家長應從小培養(yǎng)和訓練孩子的閱讀能力,可以常常與孩子共讀一本書等方式調動孩子閱讀的積極性。學困難生的自覺性相對較低,這更需要家長的督促與學校老師的配合。比如,家長應隨時與老師溝通孩子學習情況,并及時督促孩子完成語文學習任務,回到學校的表現(xiàn),老師再不定期反饋給家長,在一步步的督促下,學困生就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而且,像經(jīng)常這樣堅持不懈地督促,不給學困難生偷懶的機會,也不讓任何一名學困生感覺自己跟不上,是家長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也是老師做教育事業(yè)的長期且必要的任務。如果家長在家經(jīng)常對孩子進行打罵,孩子就會對學習更加厭惡,進而更加不喜歡學習。家長應當明白,對于學困生,不管在思想上還是在學習上,或許只是偶爾一點點小小的進步,家長應及時給予孩子適當?shù)乜隙氨頁P,相信學生也一定會有更大的進步。說白了,尊重孩子的小小成功也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只有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下,才能更真切地讓學生有所提高,成為更好地自己。
總的來說,每位教師都有自己教學最有效的策略與辦法。讓老師們帶著培育國家未來希望的信念,讓學生在輕松氛圍下愉快地成長,是教師最終的心愿。“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教師做到多學習、多創(chuàng)新相結合,給學生以情感的輸入,對學生有愛心、有耐心、有信心,相信他們能行,并且?guī)椭膭顚W困生,讓農村小學學困生也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小小天地。
參考文獻
[1] 白紅梅.新課標下培養(yǎng)小學語文學困生語文能力的探索與思考[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
[2] 方其鋒.幫教從心開始:小學語文學困生幫教策略談[J].小學教學參考,2018(1):71.
[3] 李獻林.學困生心理特征與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