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彩俠
摘? 要: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技能,即是過程也是目的,因此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在課堂閱讀時學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難以解決的問題,此時就需要教師進行相關的解答。但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教師難以有效回答完所有學生的問題,因此就需要學生提一些有價值,具有共同性質(zhì)的問題出來,在此我們稱之為“有效提問”。如何做到有效提問不光是學生的問題,也在于教師平時主動引導學生,培養(yǎng)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閱讀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有效提問
【中圖分類號】G 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8-0082-01
語文閱讀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此過程中除了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提煉有效信息以及進行知識儲備之外,還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對于閱讀中存在的疑惑要積極提問。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否具有代表性,符合老師的經(jīng)驗知識范疇都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教師一定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貫徹“閱讀—理解—提問”這一原則。學生的閱讀水平既有賴于具有良好的閱讀素養(yǎng),也依附于大量具體作品和文本的鍛煉,所以除了較為寬泛的閱讀之外,教師也應該允許學生就具體閱讀問題進行提問。
1.把握課堂節(jié)奏,進行互動分享
閱讀本身是一個交流與分享的過程,沒有分享環(huán)節(jié)的閱讀是不完整的,缺少分享意識的人也是一個不合格的讀者,所以閱讀絕不是一個封閉的事件。近年來各個高校和圖書館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讀書交流會,也得到了廣大讀者的支持和響應,從此便可以看出進行閱讀分享也是讀者的責任。閱讀課堂的優(yōu)點在于學生能夠在閱讀實踐中體驗到開卷的益處,從而提升對文本閱讀的興趣,但是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因此教師需要把握課堂節(jié)奏,通過提高學生有效閱讀速度為學生提供較為充足的閱讀時間。但是時限閱讀同樣是有好處的,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課后閱讀興趣,使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養(yǎng)成自覺閱讀的習慣。
在合作分享模式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但教師也不應該放任自流,要緊抓課堂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鼓勵每個學生都參與到閱讀分享中來。在學生交流過程中記錄教師聽到的比較有價值的信息,在進行授課反饋時可以進行班級內(nèi)的講述,以此來鼓勵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進行《陳太丘與友期》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考慮這篇文章的價值在哪里?這篇文字上沒有什么難度,中學語文選擇這篇的原因或許在于教導大家為人要講信用、不能遲到之類。但是《世說新語》是本很有意思的書,記載的多是名士或其家人的各種過人之處,如果只是說教,《世說新語》沒有必要記錄。那么為什么這一則會被劉義慶寫進書里呢?
2.辨析閱讀體裁,拓寬閱讀視野
對于初中生而言,閱讀應該有較多的限制,這也是隨著網(wǎng)絡普及后電子閱讀越來越廣泛而出現(xiàn)的弊端,各種言情小說和不適于學生閱讀的文章在網(wǎng)絡上大肆泛濫。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主動根據(jù)學生的喜好和閱讀接受能力為他們提供閱讀參考書目,避免學生因為沉溺于網(wǎng)絡閱讀而受到學習與身心的三重傷害。另外一定要促進學生對作品體裁的辨析能力,對于小說、散文、戲劇以及詩歌的劃分應該有充足的了解,為他們進行問題分析奠定基礎。
在閱讀內(nèi)容上,名著自然是教師進行推薦的首選,但是也不能夠完全把名著當作閱讀的全部。對于一些新生代作家的作品也應該推薦給學生,以拓展他們的閱讀視野。在閱讀時學生應該對自己的閱讀順序進行調(diào)節(jié),學會評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狀況以及適時調(diào)整自己的閱讀行為以適應變化的文本。因此就需要學生對自己的認知策略有所反省和改善,在閱讀方法上出現(xiàn)問題時及時向老師反映。
3.進行雙向提問,科學安排問題
教育是一個需要溝通的過程,教師需要用言語來傳遞各種希望學生接受的觀念、思想和情感。對教師來說,要達到這樣的溝通不僅要具有充分的詞匯、合乎邏輯和清楚明確的表達方式,而且還要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各種情景下都能向他們提出較為合理的語言解釋和問題。能夠熟練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教師都知道什么時候去講述,什么時候該提問,與學生進行雙向互動。
對于將要向?qū)W生提出問題的教師必須謹慎選擇,避免提出的問題超出學生的理解范疇,也不能選擇一些特別平淡,對學生沒有提升作用的問題。在閱讀作品《細讀的作用》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取主要信息,并且進一步思考為什么細讀會出現(xiàn)文本所說的作用,結(jié)合實際閱讀的情況,談一談文本的說法是否具有合理性與普遍性。
閱讀是學生基礎教育需要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也是學生在將來社會上獲得生存條件的基礎,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閱讀情況。隨著信息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信息的產(chǎn)生和傳播已經(jīng)變得飛速,在如此多元的信息時代里,學會閱讀是每一個學生的第一要務。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人情況入手,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喜歡閱讀并且習慣閱讀。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因此我們的閱讀教育不能僅僅局限在書本和課堂上,應該通過多個方面去加強學生對閱讀的深入理解。
參考文獻
[1]韓良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互動教學方式的探討[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shù)刊),2019
[2]章興文.優(yōu)化問題設計,提高課堂效率—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設計主問題[J].課程教育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