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娟
摘要:對于小學而言,小學生的培養(yǎng)工作不僅僅體現(xiàn)在對小學生邏輯思維以及形象思維等左右腦的發(fā)育上,而思想品德更是其中對小學生進行教育的重中之重,一個人能夠在社會中立足,最基本的源于其自身的思想品德,因此對于小學而言,對小學生的德育工作是進行工作管理的重點之一,但是對于從前的小學來說,德育工作在一般情況下,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對其教學方法和模式的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的方式更加能夠促進小學生自身的道德品質(zhì)以及思想素質(zhì)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德育;管理;創(chuàng)新;思考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發(fā)展,社會也在進行著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而為了能夠與社會相接軌,小學的德育工作需要遵循社會的要求,通過對傳統(tǒng)管理方式進行轉(zhuǎn)變和改革,如此才能夠推進學校的道德品質(zhì)以及思想素質(zhì)教育,鑒于此,教育應當從小學開始打好基礎。
1.當前小學德育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
1.1德育管理工作沒有收到重視,過于流于形式。在如今校園進行教學改革的推動下,部分學校已經(jīng)開始進行德育管理的基本工作,雖然如此,但是在真正的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升學考試以及應試教育的影響,不管是學生的升學考試還是教師之間的評優(yōu)測良,都是以班級學生的成績?yōu)闃藴剩谶@樣的環(huán)境下,德育教育很難得到一定的重視。與此同時,很多學校對于德育的教育也只是進行形式上的走過場,讓真正的德育教育課堂變得乏味,讓學生自身產(chǎn)生了對自身思想品德素質(zhì)的忽視。
1.2雖然部分學校只是將德育教育工作有所忽視,但是其一方面的原因,也存在于德育教育本身的素材上,其內(nèi)容較為落后,學生因為與其中的人物和事件之間存在著時間上的差異,從而很難身臨其中,充分感知其中的事跡能夠帶給人的生動畫面,因此對于德育教育的素材,應當緊緊與實際生活相互貼近,與時代的潮流相符合,如此才能夠讓教師在教學中讓整個課堂能夠充分的活動起來。
1.3教師教學手段的單一化,對于教師自身而言,對于目前,大部分學校的教師進行課堂的授課模式都是采用的多媒體教學,雖然在技術設備上,已經(jīng)跟上了時代的腳步,但是在授課的方式上,仍然很難有新的讓人耳目一新的變化,而且在眾多學校當中,尤其是小學的德育課程的安排不合理,對于課程的安排,一周只有一節(jié)德育課程,再加上教師自身的教學方式的單一,讓學生難以真正的重視思想道德素質(zhì),同時對課程也缺乏一定的興趣。
1.4缺乏完善的體制評估,沒有嚴格執(zhí)行監(jiān)督。雖然國家已經(jīng)對學校要求開設德育課程,但是不管是相關單位還是學校自身,都缺乏一套科學的體系對小學的德育課程的教育的效果進行統(tǒng)一綜合以及有效的評價,因此對于學校自身而言,許多學校的德育教育對學生的評價都采取的相對單一的方式,忽略了不同年齡的小學生之間對知識的理解的差異性。
2.小學德育工作管理新途徑的探索
2.1對學校的德育工作的管理制度的制定,重視德育管理工作
對于小學生而言,在剛進入校園的時候,是其自身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質(zhì)以及品質(zhì)進行形成的關鍵時刻,學校的管理人員需要對學生不同成長階段進行有效的教育計劃的制定,重視德育工作對于校園管理的重要性,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工作。鑒于此,學校需要通過新的管理制度的內(nèi)容,進行對德育課程自身的授課方式的轉(zhuǎn)變,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年級之間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授課,同時利用差異化的管理方式以及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一定的拓展活動,幫助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收獲到更多的生動內(nèi)容。
2.2加強教師培訓,為德育管理者提供更好的平臺
對于小學生而言,影響最大的應該是班主任,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班風形成的關鍵因素,而其中德育最好的教師也是班主任,如此,班主任應該對自身言行進行有效的規(guī)范,以身示范對小學生進行對小學生行為習慣進行修正,同時也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的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在課外講述更多具有德育思想的優(yōu)秀事跡給小學生們聽,在小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師者形象,成為他們的優(yōu)良楷模。
2.3營造良好的校園德育氛圍,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對于社會而言,為了避免小學生成長之后會被社會的部分不良組織所污染,為了讓學生能夠在正確的思想以及環(huán)境下進行良好的成長,校園的德育氛圍,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而學校正確的德育工作也能夠充分糾正小學生自身的不良行為習慣,德育教師在課堂中也應該充分對小學生對于德育的理解進行充分的詮釋,通過對優(yōu)秀的德育事跡的講述,課件的播放、視頻的播放來對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進行詮釋,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品格,潛移默化的讓小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接受正確的思想品德的熏陶和引導,在未來進入社會中,為國家和社會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結(jié)語
小學生作為剛從幼兒園進入學校的花花草草,學校應該重視他們自身的教育,不僅僅需要對文化常識進行重視,同時在德育方面,也需要充分對小學生的一舉一動進行合理的修正,在小學階段,德育教育的最大化,是對小學生良好品德以及高尚品質(zhì)的熏陶和洗禮,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未來才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梁。
參考文獻:
[1] 楊旺紅.創(chuàng)新思路 求真務實——做好農(nóng)村小學德育工作的實踐思考[J].甘肅教育,2016(9):23-23.
[2] 王崇斌,左佐.做好“小”文章,解決“大”問題——關于優(yōu)化農(nóng)村小學德育工作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2(76):176-176.
[3] 沈兵.“孝敬教育”理論與操作模式的研究及推廣——東陽市整體構建中小學德育創(chuàng)新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德育,2003(1):54-63.
(作者單位:信宜市錢排鎮(zhèn)竹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