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萃
摘 ?要:近些年來,我國許多高校都相繼推廣并實施了完全學分制。完全學分制在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選課模式的同時,也為高校的團學、黨建思政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傳統(tǒng)黨建工作在支部設置、活動開展等方面均受到了嚴峻考驗,文章結合“微”時代特色,探索如何利用新媒體時代,將“互聯網+”思維與高校黨建工作開展相結合,進而探索如何在全學分制背景下,實現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四微一體”的工作模式的創(chuàng)新。
關鍵詞:高校學生黨建 ;完全學分制;“微”黨建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03-0171-03
Abstract: At present, many universities in China have implemented the full credit system successively. The complete credit system to the teaching idea and mode of change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to college students' Party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hallenges, to explore how to use the new media era, "Internet + "thinking is combined with the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y construction, and then explores how to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four micro integration "in the party building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full credit system.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Party construction; complete credit system; WeChat Party construction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高校要推進和完善學分制,實行彈性學制,這為我國高校學分制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持與保障。當前許多高校利用完全學分制、彈性學分制來取代傳統(tǒng)學年制,傳統(tǒng)的選課、教學與課堂管理模式等均得到了變革。與此同時,高校黨建工作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受到了來自完全學分制中課程時間、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沖擊,急需借助新媒體新手段進一步優(yōu)化。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勢在必行,而有效利用新媒體進行“微”黨建教育與管理,是健全完全學分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機制的創(chuàng)新路徑。
一、完全學分制下傳統(tǒng)學生黨建工作的現實困境
完全學分制是以選課制為基礎,以學分作為衡量學生學習內容量與學習進度的一種彈性教學管理制度。以彈性學制、自由選課制、導師制、學分績點制、重修制為主要內容。是“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量體裁衣,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更寬松的環(huán)境和更加多元化的選擇。高校黨建傳統(tǒng)單線條的教育管理模式面對這種更加人性化的教育模式、更加多元化的網絡環(huán)境,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一)傳統(tǒng)支部設置不利于黨團推優(yōu)
完全學分制的開展,導致大學班級概念弱化,年級專業(yè)概念凸顯。傳統(tǒng)支部建構多建立在班級上,黨支部以班級為單位。而隨著完全學分制的改革,黨支部更多的建立專業(yè)上,這樣的縱向設立黨支部,一方面,有利于支部的縱向延續(xù),專業(yè)內部交流與榜樣引領,但也會造成支部內跨年級學生的不熟悉,由于培養(yǎng)聯系人不能及時掌握發(fā)展對象在學習、生活、社團工作等方面的表現,群眾調查的難度隨之增大,在黨團推優(yōu)方面增加了挑戰(zhàn)。
(二)課堂改革導致學生黨建活動組織難度加大
完全學分制采用自由選課制,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可以在不同時間段內完成指定學業(yè)。由于學生的選課時間各有不同,因此,支部成員很難統(tǒng)一一個固定的時間來開展支部生活,組織“三會一課”活動,組織黨日活動的協(xié)調難度加大。進而導致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弱化,支部成員易出現“松、散、懶”的情況。這就給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挑戰(zhàn)。
(三)教育方法難以滿足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的需要
在以微博、微信、微平臺微代表的“微”時代,互聯網與自媒體的發(fā)展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帶來挑戰(zhàn)的同時,也提供了新的教育平臺與教學思路。傳統(tǒng)學生黨建的工作方法如若不加以創(chuàng)新,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工作要求。傳統(tǒng)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多以線下活動為主線,通過“三會一課”、專家講座、思政宣講等形式,來對學生黨員進行思想引領。但在“微”時代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線下講座活動面臨著新問題?,F代大學生善用碎片化時間,借助微博微信的移動客戶端實時接收與尋找信息。通過在線多元化的途徑,構建自己的知識網絡,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教育。因此,在“微”時代互聯互通的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學生黨建工作單一線下教育的模式難以滿足學生黨員對知識傳授方法的新訴求。
二、“微”時代下學生黨建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
(一)“微”環(huán)境為高校黨建工作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互動平臺
當下通過各種多元媒體打造的“微”時代,為高校學生營造了一個交互的溝通平臺,高校思政工作通過多元媒介進行“微教育”,借助小程序簽到系統(tǒng)等管理系統(tǒng)進行“微管理”,利用線上互動問答等方式進行“微服務”,多維度共同構建線上學生黨建工作服務平臺。改變傳統(tǒng)學生黨建工作中,活動時間難以協(xié)調、場地局限、流程繁瑣等限制。在保留與繼承傳統(tǒng)黨建學生活動中儀式感強,內容充實扎實等優(yōu)勢的基礎上,利用各色“微”平臺,如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全天候進行網絡思政教育,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指導并管理支部的“三會一課”等信息。與此同時,“微”平臺的開放性與互動性,改變了傳統(tǒng)媒介傳遞信息慢,時效性差,效率低等缺陷,使信息的傳遞能第一時間內及時、準確、高效的到達黨部成員中,提升來學生黨員自我管理、教育、服務的意識與能力。
(二)大數據分析提升了黨建活動的實效性
高校思政工作利用大數據分析平臺,能更好的充實黨建工作的內容、整合教育資源,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有針對性的推陳出新,讓思政教育工作實效性增強。大數據系統(tǒng)通過分析學生黨員的網上參與學習活動與教學的點擊、互動、留言等情況,科學構建學生的思政學習知識圖譜與學習痕跡圖,思政工作者可以通過學習圖譜全面了解學院黨建學習活動的實際效果,個性化掌握每名學生黨員的學習情況,為后續(xù)支部推優(yōu)等做了客觀的數據參考。將思政教育與學生黨員的興趣點相結合,更好的開展后期的黨建思政教育活動。
(三)“微”平臺增加了高校黨建工作方法的多元性
在新媒體網絡技術的背景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日益呈現出多樣化、多元化的特點。高校黨建工作者通過微博、微信等多元自媒體平臺,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呈現形式,立體化的將黨史知識、國家時事政治、重大政策等內容生動的呈現給學生。利用“微”平臺,更好的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宗旨,搭建一個多元靈動積極的“微黨建”教育機制。新媒體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提升了高校黨建工作方法的自主性與靈活性?!熬W絡的超時空性和全天候性,拓展了時空,使教育對象從黨內延伸到黨外,從”定時“拓展為經常,從”同步“轉化為”不同步“,使黨員、入黨積極分子隨處都能把握所需的相關信息或進行學習”。[1]
三、完全學分制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四微一體”的創(chuàng)新
在完全學分制下,借助“微”時代的特點,以多元媒體為支點,搭建教育實踐平臺,以高校黨建的優(yōu)化建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能力的提高,積極探索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新模式、新途徑,是教育者探索的重點問題。2017年3月新頒布的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提出,“要建立黨建信息化平臺,加強‘兩微一端’建設,創(chuàng)建網上黨校園地、黨校、論壇等思想政治工作平臺”[2]這是教育部首次針對高校學生黨建信息化平臺建設作出明確要求。當前,要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著力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構建了以“微陣地”“微黨?!薄拔Ⅻh課”“微團隊”為體系的“四微一體”“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不斷提升網絡育人工作質量。
(一)建設“微陣地”,筑牢線上堡壘
學生黨支部的微信公眾號是當代大學生進行網上思政教育,提升媒介素養(yǎng)的重要陣地。通過微信公眾號開展黨建工作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構建清晰的框架設置,突出亮點特色。在保證基本的黨務欄目,如黨務知識、黨務公開、時事新聞以外,應加入與時代相符,緊跟社會脈搏并且大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如學習十九大精神系列專欄、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學習專欄、黨員榜樣先鋒專欄等。二是公眾號注重符合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推陳出新,吸納一批思想覺悟高,政治立場堅定的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針對學生在官微上的留言,進行相關的回復。三是發(fā)揮公眾號的服務與管理作用,在平臺及時發(fā)布思政講座信息,學生進行線上報名,現場掃碼簽到,微信留言上墻等服務。不僅增加了公眾號的關注使用度,又讓公眾號的實效性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二)建立“微黨?!保S富黨員發(fā)展與培育工作
黨員的發(fā)展與培育是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嚴把黨員入口關更是保證黨員隊伍高素質和純潔性的關鍵。在學校傳統(tǒng)的積極分子培訓班、發(fā)展對象培訓班的基礎上,建立“微黨?!?,注重學院黨建的線上黨員發(fā)展培育工作,加強輿論引導,筑牢線上思想政治工作堡壘。在“微黨?!敝械恼n堂的設計上,設立思政必修課與素質選修課,突出黨性教育的核心,把黨章黨規(guī)、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等作為主導,積極開發(fā)理論通識課、經驗分享課、宣傳展示課等,并把黨性教育實體化、具體化。
(三)制作“微黨課”,提升育人功能
在“微黨校”的線上平臺下,要積極研制一批具有思想引領性的“微黨課”,“微黨課”作為互聯網時代黨的新媒體教育模式,在加強高校學生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培養(yǎng)和教育過程中逐步發(fā)揮出積極作用。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拔Ⅻh課”為完全學分制下學生黨建提供新的載體,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第一是要與傳統(tǒng)線下思政教育相互結合,將課堂教學與線上互動有機融合。比如,借助“翻轉課堂”模式,教師讓學生在課下自主學習相關黨課知識,在系統(tǒng)中標識出重難點與疑點,教師通過學生的線上反饋,及時把握學生的思維動態(tài),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的對重難點問題進行詳盡解讀。在課后作業(yè)部分,也可將傳統(tǒng)的課堂論文改為學生自主講黨課,將學生自主錄制的“微黨課”作為課堂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實效。第二,“微黨課”與完全學分制相結合,規(guī)定每名黨員一年內必須修滿20學分的線上思政課程,讓學生在系統(tǒng)中自主在線選課,通過在線學習,線上答題互動,線上提交自己的學習心得,進行一系列的線上思政教育,更好的提升政治敏感性。
(四)凝聚“微團隊”,發(fā)揮榜樣引領功能
根據《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與《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校園網絡管理工作的意見》的精神,根據“提高數值,優(yōu)化結構,主動建設,相對穩(wěn)定”的要求,建設一支思想水平高、網絡業(yè)務強、熟悉學生上網特點的網絡管理工作隊伍[3]。高等學校的網絡評論員這支“微團隊”是開展網絡輿情引導工作的重要力量,該群體熟悉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網絡行為習慣,能更好的配合學院老師開展網絡思政育人的工作。
作為高校網絡輿情引導隊伍的重要一支,網絡評論員“微團隊”需要具備過硬的個人素養(yǎng)和網絡輿情引導能力。一方面,學院黨委要嚴格控制網絡評論員的準入機制,強化該隊伍的組織管理,確保網絡評論員的網絡行為有章可循,有人約束。加強網路評論員隊伍的評價體系建設,適當性的要給予學生激勵性薪酬或評價,激發(fā)網絡評論員的工作熱情;另一方面,要建立常態(tài)化的網絡評論員培訓機制,定期開展形勢政策教育、高校危機管理、輿情信息研判、論壇操作技巧等方面的培訓,提高網絡評論員的業(yè)務素養(yǎng)和網絡輿情引導技巧,使其成為高校突發(fā)事件網絡輿情引導的中間力量。
參考文獻:
[1]韓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研究[M].烏魯木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版社,2008(3):149.
[2]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EB/OL].教黨〔2017〕8號.http://www.moe.edu.cn/srcsite/A12/moe_1416/moe_1417/201703/t201703
10_298978.html.
[3]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校園網絡管理工作的意見[EB/OL].[2004]17號.http://www.ahstu.edu.cn/wlzx/info/1017/1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