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玲玲
摘 要:教學細節(jié),是在教學中一些不易察覺之處。細節(jié)雖小,但細小中卻能折射出教育的理念;細節(jié)雖平常,但平常中蘊含著教學的智慧。只有那些心中有學生、充滿智慧、對教育教學有著深刻理解和真切眷顧的教師,才能去有效挖掘、主動預設、精細雕琢精妙的細節(jié),在師生的互動生成中,成就教學的精彩。
關鍵詞:預設;挖掘;雕琢;細節(jié);互動;精彩
能吸引人的小說往往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命運悲歡離合,而這些離不開精彩的細節(jié);能吸引學生的課堂往往心靈倍受震動、學有所獲,而這些也離不開精彩的細節(jié)。正是在對那些容易為大家所忽略的細微之處的處理,更能顯現(xiàn)出一位教師的教學智慧,乃至決定一堂課的成敗。下面筆者將結合幾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淺談如何關注美麗細節(jié),打造精彩課堂。
一、挖掘教材,打磨細節(jié)美麗
教材是依據(jù)課標編制的、系統(tǒng)反映學科內(nèi)容的教學用書,是進行課堂教學的基本工具。教師只有在課前充分鉆研、挖掘教材的基礎上,才能打磨出美麗的細節(jié),彰顯出教師的教學機智。
【課例】《大洲與大洋》的教學片段
在緊密結合課標的基礎上,設計“一支妙筆描世界”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在空白地圖上勾勒七大洲的輪廓,進一步認識各大洲各大洋的分布特點。根據(jù)教材的安排,只要求學生懂得用三角形構圖法描繪出各大洲的輪廓,明確它們的相對位置和面積差異。但楊雷英老師在引導學生描圖時,提示學生:先認識赤道、南北回歸線、0度經(jīng)線和180度經(jīng)線,然后確定它們的具體位置,再運用三角形構圖法準確地在圖上描繪各大洲的輪廓。老師設計的這一教學細節(jié),是在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的基礎上,落實了本課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更有利于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讀圖、識圖水平和準確的方位感?!疤┥讲痪芗毴?,故解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解成其深?!苯虒W和其它工作一樣,也是由無數(shù)個細節(jié)組成的,我想正是因為老師認識到關注細節(jié)的重要性,才會如此重視課前細節(jié)的處理。
二、課堂預設,折射細節(jié)美麗
生成的教學細節(jié)表面上看是信手拈來,即興所得,而實質(zhì)上是寓于獨具匠心的預設之中。雖然我們無法預設課堂會生成什么,但可以通過對教材、學生和環(huán)境的深刻理解與把握,對各種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利用,精心設計教學的細節(jié),這樣才會在課堂生成中左右逢源、信手拈來,才能“點石成金”,讓淺陋變得深刻,失敗轉(zhuǎn)為成功,平凡變成偉大。
【課例】《偉大的歷程》教學片段
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時,為了激發(fā)大家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老師特地準備了禮物來獎勵最先完成任務的小組。原來,這一禮物竟然是年代久遠的“郵票”。正當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課堂教學進入到“歷史創(chuàng)造”這一環(huán)節(jié),老師提問:“剛剛給大家送發(fā)的糧票,在當時是作什么用的?為什么現(xiàn)在的我們不使用糧票了?”進而在引導學生思考、回答的基礎上,充分認識改革開放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老師的這一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禮物,看似“無心插柳”,實則充分彰顯教師的智慧。既有效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渲染了課堂氣氛,又為后續(xù)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埋下伏筆,可謂一舉兩得。
三、精雕細琢,彰顯細節(jié)美麗
教育過程中有許多有待開掘的細節(jié),一張圖片,一首歌曲,一句話語,都能雕琢成為精彩的細節(jié)。只要我們敏銳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強勁的教育旋風,讓學生的心海卷起波瀾。
【課例】《偉大的歷程》教學片段
課上,老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和合作探究之余,巧妙地把《走進新時代》《希望的田野》《春天的故事》等與所教內(nèi)容相關的音樂穿插其中,輕松、優(yōu)美的旋律不斷激發(fā)學生愉快的情緒和歡樂的情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探究效率,使師生和生生在持續(xù)的思維碰撞中,共同進步。此外,課中還有許多環(huán)節(jié)都體現(xiàn)了精雕細琢的痕跡。如開頭雖然以偉人鄧小平的視頻導入,形式不能說新穎,但她的導入語卻耐人尋味:“當時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作出的歷史性抉擇,光芒照耀至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找尋這段歷史的足跡,從中汲取歷史的智慧和勇氣。”這詩般的語言,無疑是一種感染,一種享受,一種熏陶,引人入勝。
四、互動生成,成就細節(jié)美麗
新課程理念認為,課堂是學生和教師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引領下的多邊互動過程,強調(diào)和諧處理對話過程中學生與課程資源、學生與教材、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這樣,課堂就成為一個有許多“不確定點”的舞臺,需要教師運用一雙“發(fā)現(xiàn)”的慧眼,通過傾聽與觀察,及時敏銳地捕捉教學的細節(jié)。
【課例】《停滯的帝國——從馬戛爾尼來華探清朝危機緣由》的教學片段
為了突顯中西方文明的碰撞,老師在設計“禮儀沖突”這一環(huán)節(jié):先出示覲見乾?。▓D),引導學生初步認識馬戛爾尼的跪地禮儀有何不同。然后組織學生進一步討論:在跪地禮儀上,為什么會產(chǎn)生沖突?瞬間,“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紛紛結合所學的知識和自己的理解展開了激烈的爭辯。有同學認為這是信仰的區(qū)別:因為外國人只在上帝面前行跪拜禮,以示對上帝的絕對順從;也有同學認為這是政治制度的區(qū)別:因為中國處于封建君主專制時期,對皇帝要行“三跪九叩”之禮,而英國已經(jīng)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崇尚民主和平等;甚至還有同學從文化傳統(tǒng)上認為:英國人見面只行“貼面禮”,沒有“跪地禮”等等。于是,在教師的精心引導下,在學生思維的相互碰撞中,課堂教學被逐漸推向了高潮。顯然,學生對“馬戛爾尼來華的禮儀之爭”這一問題產(chǎn)生了極大的探究興趣,成為了學生的興奮點。老師順應學生奇異的反應、閃光的思維、獨特的思想,恰到好處地引發(fā)、催生、助長,引其“火爆”,促使生成別樣的精彩。
細節(jié)雖小,卻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細節(jié)雖小,卻能閃耀出生命智慧的光環(huán);細節(jié)雖小,卻是“生命”的智慧創(chuàng)造……教師只有在更多的細節(jié)中去及時地捕捉、機智地利用,讓學生切實受到思想的啟迪、情感的碰撞,我們的課堂才會更美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