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摘要:目的:護理心理干預對擇期經(jīng)皮冠脈介入患者焦慮抑郁水平的影響進行研究。方法:挑選在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心血管內科接受PCI醫(yī)治的冠心病病人進行研究,隨機的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結果: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的SDS和SAS評分都有很大的統(tǒng)計學差別。結論:對有明顯焦慮情緒的病人,除了在為圍手術期進行以往的宣傳教育之外,還要進行一定的心理干預,對減少圍手術期手焦慮有一定的影響。
關鍵詞:心理干預;這個期經(jīng)皮冠脈介入患者;焦慮抑郁水平
引言
冠心病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為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心血管疾病,若不及時治療,可造成嚴重并發(fā)癥。目前冠心病的主要治療方法為冠脈介入(PIC)治療,具有療效確切、恢復快、無需開胸、損傷小等優(yōu)勢,已在心血管疾病領域廣泛運用,但患者在治療后仍存在心理障礙、日?;顒邮芟薜葐栴},會降低近期、遠期療效和生活質量。研究顯示,專人化綜合干預運用于冠脈介入治療患者中可降低其焦慮、抑郁指數(shù),提高日常活動能力。為進一步探究專人化綜合干預運用于冠脈介入治療患者中對其心理情緒、生活質量的影響,本次研究對選取收治的96例接受冠脈介入治療患者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和專人化綜合干預,對比其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挑選在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心血管內科接受PCI醫(yī)治的冠心病病人90名。除掉讀寫及認知有障礙的病人,男女病人比例為28:14,他們的平均年齡在63歲左右,并且自己制定的自評量表焦慮程度水平測試,隨機的將病人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
1.2方法
兩組病人在手術之前都接受以往的宣傳教育,涉及到:(1)術前教育:細致地和病人說明冠狀動脈造影、經(jīng)皮冠狀動脈血管成形術和支架置入術的目的、作用、方法以及或許會發(fā)生的風險、并發(fā)癥;(2)交代清楚手術相關的內容,涉及到了術前準備、術中可能狀況以及術后注意事項等;(3)說明事前練習床上排尿咳嗽的作用,術前術后的飲食方面的要求以及術后注意事項。介入手術治療前提前對室內溫度與濕度進行設定,創(chuàng)造良好的手術環(huán)境。同時做好必要的安慰和解釋,向患者介紹目前的治療現(xiàn)狀、手術治療方式以及要求患者配合的事項,確保患者的情緒放松,防止恐懼和焦慮對生理造成的影響。進入手術室之后協(xié)助醫(yī)生進行麻醉,擺放舒適的體位,加強保暖工作。給予患者持續(xù)性的氧氣吸入,密切監(jiān)測心電變化以及生命體征變化,及時詢問患者的主觀感受。手術治療后將患者轉入CCU進行監(jiān)護,確保病房內的干凈與整潔,確保環(huán)境適宜,減少移動,避免傷口血腫和出血的發(fā)生。
干預組除了進行以往的宣傳教育之外,還要進行專業(yè)的護理心理干預,內容涉及如下:(1)專人化健康知識教育。醫(yī)院根據(jù)患者行為模式、現(xiàn)有信念、知識及家庭支持度,安排專家采用播放幻燈片、開展講座、發(fā)放健康宣傳小冊子等方式對其進行健康知識教育,講述冠心病的基本知識及護理注意事項,增加其對冠心病的了解程度。此外,該專家及時向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咨詢服務,解答其困惑,糾正其錯誤認知,同時對患者進行評估,針對潛在和現(xiàn)存的不同健康問題,與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制定護理計劃表。(2)網(wǎng)絡教育。建立微信公眾賬號或微信群,每日以文字、音頻或視頻等形式推送冠心病診療知識、PCI技術及相關注意事項。提供在線交流、問答服務,為患者與醫(yī)護人員提供“一對一”交流、問答平臺,充分保護患者的隱私。并創(chuàng)建PCI患者微信或QQ交流群,鼓勵病友之間交流心得或探討問題,共同增進康復信心,促進身心康復,尤其已經(jīng)成功手術患者進行信息交流可起到榜樣示范效應。(3)專人化情緒觀察及疏導。護理人員學習改善不良情緒的技巧及心理應對知識,不斷拓寬知識范圍,掌握最新醫(yī)療知識,提高護理操作水平,避免患者產生不必要的痛苦。每位患者均由心理疏導員密切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主動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針對其特性使用相應的語氣鼓勵。在交流時,疏導員面帶微笑,態(tài)度親切并講解藥物治療的重要性,認真傾聽患者內心需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及時排解其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使其保持樂觀態(tài)度,樹立信心,增強其護理依從性。此外,采用傾訴法和放松療法,給予患者正確建議,教會患者宣泄的方法,鼓勵、安慰患者,給其強大精神支柱,建立良好護患關系,使其配合護理。(4)運用信息交流袋。入院當天在每位患者的床頭放置信息交流袋,內置硬面筆記本1本、圓珠筆1支,并向患者其家屬介紹使用目的、方法等,囑其自由書寫內心需求、期待信息支持內容或形式等,充分評估患者的信息支持需求。護理人員每日上午9:00和下午15:00各收集1次信息,并針對患者所反饋的需求予以個體化、針對性、可重復性信息支持,如疾病知識、手術步驟、術后防護、疼痛控制、飲食要素、用藥知識、生活方式、運動方式、自我心理調適方法等。
1.3觀察項目
兩組病人在住院當天和展開護理的第四個月末依次用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來評定兩組病人,做好登記和比較。SDS量表也是由20個條目構成,滿分三十到五十分。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進行分析。觀測資料主要為計量資料,用x±s表示。焦慮、抑郁評分、心理和諧及生活質量得分的組間比較為成組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的SDS和SAS評分都有很大的統(tǒng)計學差別。
3討論
在治療冠心病患者的過程中,介入治療的并發(fā)癥、復發(fā)、環(huán)境及精神心理等因素均會影響患者的療效及康復狀況。盡管許多患者由于得到及時治療而存活,但冠心病引發(fā)的健康風險并未消失,術后冠狀動脈再狹窄的概率較高,且術后可能出現(xiàn)以下并發(fā)癥:低血壓、發(fā)熱、尿潴留、皮膚損傷、腰背痛、橈動脈閉塞及橈動脈痙攣等。這些不良的情緒反應能引起自主神經(jīng)的功能異常以及相應炎性介質的表達增多,進而引起患者原有疾病的惡化。同時,不良的情緒反應也不利于介入手術的治療,延緩疾病治療進程,不利于患者的預后及恢復,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生活的質量,給患者帶來負擔。很多研究顯示在內科以往醫(yī)治的期間,使用支撐性心理醫(yī)治對不正確認識實現(xiàn)更正,可以高效的平穩(wěn)病人情緒,抵消不良情緒,與此同時也改進軀體狀況。這次研究成果表示,經(jīng)過專門培訓的護士對PCI術前病人用心理醫(yī)治和放松培訓,可以顯著的減少病人的焦慮程度。這和國內其他研究報告結果相同。這次研究的結果也表明,雖然PCI術后病人焦慮等級比術前有明顯的降低,但是接受過心理醫(yī)治病人焦慮程度比沒有接受心理治療的病人降低得更為明顯,這表明心理醫(yī)治對降低PCI病人焦慮程度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次研究結果表明,擇期行PCI的病人有顯著的焦慮情緒,對病人進行圍手術期心理評定非常重要。對有明顯焦慮情緒的病人,除了在為圍手術期進行以往的宣傳教育之外,還要進行一定的心理干預,對減少圍手術期手焦慮有一定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李芬.冠心病患者擇期介入治療前后焦慮抑郁的心理干預[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5,21(4):358-360.
[2]陳錄清,林妙春,許春桃,等.強化認知教育對降低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并發(fā)對比劑腎病發(fā)生率的影響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8):34-35.
[3]范勤琴,周靜.護理干預對出院后冠心病患者發(fā)生急性心臟事件的預防作用[J].安徽醫(yī)藥,2014(10):2013-2014.
[4]尚秀云,李靜,王宜花,等.冠心病擇期介入患者焦慮水平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及護理干預對策[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8):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