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與奧林匹克運動會相關的政治事件以及政治介入的種類進行梳理,發(fā)現(xiàn)早期的奧林匹克運動正是在政治的幫助下成長、發(fā)展起來的。當奧林匹克運動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之后,其政治功能也日益突顯,政治便以各種形式對奧林匹克運動進行介入,也引發(fā)了一系列問題。如今奧林匹克運動與政治之間是相互依賴與促進的關系,一方面,奧林匹克運動的發(fā)展離不開政治的支持,政治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發(fā)展影響極大;另一方面,發(fā)展至今的奧林匹克運動本身具有諸多政治屬性,其在促進國際關系準則的確立與民族間的平等以及培養(yǎng)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統(tǒng)一等方面都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辯證地看待奧林匹克運動與政治的關系是我們正確理解、發(fā)展、完善奧林匹克運動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奧林匹克運動會;政治關系;梳理;啟示
中圖分類號:G80-05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03-158-01
1早期奧林匹克運動與政治有關的事件
1.1首相下野
1896年首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定于在雅典舉辦。當維凱拉斯將消息傳到希臘后,希臘的百姓表達出了極大的熱情,紛紛表示支持奧運會的舉辦。時值希臘經(jīng)濟蕭條,希臘總理特里庫皮斯因資金問題拒絕主辦奧運會。顧拜旦因此特地從巴黎趕往雅典與特里庫皮斯交談,但兩人最終沒能達成共識,不歡而散。幾經(jīng)輾轉后,顧拜旦將希望寄托于希臘王儲,在顧拜旦的努力游說之下,王儲同意了在希臘舉辦奧運會,這引起了總理的強烈不滿,隨后希臘國王公開支持王儲的決定,使得特里庫皮斯被迫辭去了首相的職務。
1.2求助總統(tǒng),與世博會同辦
1900年第二屆巴黎舉辦奧運會之后,國際奧委會考慮將第三屆的舉辦地選在美國的城市。當時,提出申請的有美國的芝加哥和圣路易斯,兩市為此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最終,在停擺期間,國際奧委會求助于美國總統(tǒng)西奧多·羅斯福和國際奧委會名譽主席。在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的建議下將圣路易斯確定為第三屆奧運會主辦城市,并與世博會同辦。原因是想使博覽會與運動會同時舉行,互增影響力。
1.3代表國家比賽
1908年第四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倫敦舉行,這屆奧運會規(guī)定:在開幕式上各代表團應在本國國旗引導下列隊入場,并有統(tǒng)一的著裝。同時,在通過英國國王觀禮臺前時應有致敬的禮節(jié)。此屆的奧運會開幕入場儀式,提高了開幕典禮的莊嚴與隆重,增強了各國代表團的榮譽感。
2奧林匹克運動與政治介入的表現(xiàn)形式
當奧林匹克運動有了一定的規(guī)模與影響力后,政治開始對奧林匹克進行了干預與介入,并產(chǎn)生了一系列政治風暴。其中:三屆奧運會因世界大戰(zhàn)而流產(chǎn);1936年柏林奧運會亦被希特勒所利用;1972年的“黑九月”事件;1956、1976、1980、1984年一些國家對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抵制等。這些事件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2.1與民族主義及國家主權有關的政治介入
在1908年倫敦奧運會的開幕式中,運動員分別按國別入場,運動員獲勝后亦有了升國旗、奏國歌的儀式。運動員在奧運大賽中的表現(xiàn),與其國家和民族的形象有了聯(lián)系,具有代表一個民族、國家或地區(qū)的象征意義。
2.2與國際沖突有關的介入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期間,8名巴勒斯坦匪徒隊侵入奧運村,槍殺了以色列的運動員,造成了轟動全球的“黑九月”事件。此事件為象征著友誼、和平的奧運會,蒙上了歷史的陰影、諷刺及傷害,使奧運會競技場變成了戰(zhàn)場。
此外,1980年蘇聯(lián)軍隊入侵阿富汗,給運動會帶來嚴重的影響,以美國為首的許多國家拒絕參加莫斯科奧運會。當時公開抵制或拒絕參加的占五分之二,結果在莫斯科奧運會開幕時,參賽的國家和地區(qū)只有81個。
2.3與種族主義有關的政治介入
早期奧林匹克運動的精神與理念并不完善,開成怎么樣的奧運會,取決于主辦方的意愿與理解。于是,早期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就已經(jīng)有了種族歧視的出現(xiàn)。1904年圣路易斯奧運會的“人類學日”就是對奧林匹克運動完全的曲解?!叭祟悓W日”是讓一些毫無競技運動經(jīng)驗的土著居民進行比賽,并設有成績最差獎,實際上是一種庸俗的種族主義逗樂。此外,南非種族隔離制度也是奧林匹克運動歷史上種族主義介入的典型事件,在奧運會賽場上彌漫了二十多年。
3總結
3.1奧林匹克運動的發(fā)展離不開政治
從早期與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有關的幾個事件可知,奧林匹克運動的發(fā)展從一開始就離不開政治,后期隨著其規(guī)模與影響力的擴大,政治便開始介入奧運會,將奧運會作為一個政治舞臺來為其服務。
3.2政治推動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fā)展
奧林匹克運動有其獨立性,但其在發(fā)展過程中還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政治的影響,我們所處的社會中的一切事務都與政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奧林匹克運動同樣也不例外。政治對于奧林匹克運動的影響可謂有喜有悲,戰(zhàn)爭、種族主義、恐怖襲擊以及國家財政等因素是奧林匹克運動所無法掌控的,奧林匹克運動因為這些因素也幾經(jīng)磨難。同時,隨著和諧、友誼、平等、富強社會的建立,奧林匹克運動也在享受著社會發(fā)展所帶來的紅利,這一切都離不開政治這一前提。
3.3辯證地看待奧林匹克與政治的關系
如今奧林匹克運動與政治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關系,奧林匹克依賴政治求得生存與發(fā)展,同時因其所倡導的奧林匹克主義促進了更加公平、和諧、充滿活力的社會的建立。政治依賴奧林匹克運動作為一個平臺與窗口向世人更自信地展示自己,促進與世界其他國家更加公平、公正關系的確立。
參考文獻:
[1]任海主編.奧林匹克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2]馬杭榮等編著.夏季奧運會[M].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0.
[3]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審定.奧林匹克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3.
作者簡介:
王義震(1994—),男,在讀碩士研究生,成都體育學院,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